以傳播學角度分析表情包的流行因素【2】
(二)網絡交流為表情包傳播提供沃土
1.“讀圖時代”“淺閱讀時代”成為表情包流行的時代背景
植物的發芽成長需要依托肥沃的土壤,表情包的流行也難以脫離讀圖時代和淺閱讀時代對人們生活及閱讀方式的改變。互聯網的發展引爆了信息的傳播,根據2011年的統計結果,我們當時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相當於174份報紙,人們苦惱的不再是信息如何獲取而是如何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每天接觸的只是碎片化信息,並且難以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只是停留於對信息的獲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從面對面更多轉向了以網絡社交平台為紐帶,從用嘴說話更多轉向了用手打字,在此背景下,表達方式更加多樣的圖片相比文字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能夠更加直觀將復雜的故事、理論簡單化、情景化,幫助人們用最少的時間最高的效率把握事物的本質,淺閱讀時代和讀圖時代成為了表情包流行以及傳播的有力載體。
2.多屏交互加速表情包流動
現在的時代是由手機、電腦、ipad、電視等形成的信息互通、共享的多屏時代。艾瑞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網絡新媒體用戶研究報告》顯示,68.5%的新媒體用戶在觀看視頻的同時“玩手機”,38.5%的新媒體用戶選擇同時使用筆記本電腦或者台式電腦。看電視時“多任務”現象普遍存在,在觀看視頻的同時,互聯網用戶會用其他設備進行社交網絡交流等行為[4]。在表情包的使用過程中,如若在微博裡看到了較為喜歡的表情包,可以保存在手機上,再從手機中運用到qq、微信等一切支持圖片的app中,除了個人app之間的信息共享,我們還可以收藏別人的表情包供自己使用,另外,當用戶希望在電腦端使用表情包時,可以通過QQ、U盤等多種方式傳遞,這樣多屏交互信息共享的傳播特點極大加速了表情包的流動。
(三)受眾的特殊心理需求推波助然
1.親民性
表情包本身是作為一種語言而存在的,而語言是一種社會化機能,具有原則性、社會性和集體性,人類的語言活動不僅是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進行能動改造這一總體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他還不斷創造和發展著自身,不斷開創新的語義世界。在現代社會中,人從出生就要學習去適應這個以語言為核心的信息傳播系統,成為語言的使用者而非創造者。而伴隨著UGC時代的到來,用戶既是網絡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生成者,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話語權,表情包作為UGC時代產生的新型語言,對人的地位有所提高,美國社會學家特納曾指出:“人們根據他們在互動進程中的卷入情況來評估情境,人們總是尋求成為人際互動進程中的一部分,當人們感受到被卷入時,將體驗到積極的情感,而當感受到被逐出時,則體驗到消極情感”[5]。在表情包的使用過程中,人們不再僅僅是去學習適應新的環境、融入表情包文化,還可以憑借自己的意願創作出新的為大眾所接受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參與互動進程的欲望得到了滿足,人們不但是表情包的使用者,更成為了表情包的創造者,它的開放性與互動性迅速吸引了大批青年用戶的涌入。
2.從眾心理
表情包是根據傳統網絡表情符號衍化而來,並不像語言一樣是每一個新生命體為了適應社會而必須學會的一種機能,表情包隻在特定的懂得這一語言文化的群體之間傳播,因此筆者將目前表情包的傳播方式歸為群體傳播的范疇,每當有人進入到了這一群體,就不可避免要接觸這一群體的語言文化,在群體傳播中,有一種現象被稱為趨同心理,即從眾心理,也稱遵從性,指的是個人希望與群體中的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的心理[6]。所以當新用戶想要進入表情包的使用群體中時,就會迫於某種壓力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機制以便更好的融入這個集體。
表情包也是一種快餐文化,有著很明顯的時代特征,能夠緊跟社會潮流,表情包的制作往往緊隨時下流行的電視劇、段子、熱詞、熱點新聞等,所以剛剛落幕的春晚又成為了表情包的誕生地,年輕人們為了表示自己緊隨時代潮流,消除與旁人的隔閡,不由自主學習時下最流行的表情包文化,以便與其它年輕群體達成共識,為自己構建平等的社交氛圍。還有部分老年人為了融入年輕一代的生活,也會去學習這樣一種新的語言機制,從而誕生了眾多老年表情包。
3.自我價值的彰顯
隨著表情包的流行和人們對表情包的使用,表情包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社交語言,人們對於表情包的選擇性使用成為了人們性格體現的重要方式。往往具有惡搞性質的表情包越能喚醒人的使用欲望。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讓大眾承受著難以言表的壓力,他們渴望從網絡世界中找到發泄壓力的出口。而表情包這樣一種集“自黑”“自嘲”“草根”等特質為一身的表達方式成為了人們宣泄情感的手段,通常情況下,越是丑陋的東西人們越是想要去隱藏,而表情包恰恰給了“丑陋”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機會。在這個“美”成為主流價值觀的世界中,丑陋往往代表著反叛與個性,表情包成為了普通大眾用於彰顯個人價值、展示自我、向傳統價值觀挑戰的武器。
三、結 語
綜上,本文通過表情包自身、傳播過程以及受眾三個方面分析了表情包流行的原因,分析表明,表情包自身的多重意義以及趣味性,搭配當下互聯網時代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以及多屏交互,十分恰當的迎合了受眾的心理需求。但這種趨勢有利必有弊,隻不過在表情包興盛之際人們更多的是看到它為我們帶來的種種好處,筆者認為,過多使用表情包更是信息時代大眾“失語”的顯著特征,表情包使用弊端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
參考文獻:
[1] 2016年QQ年度表情大數據[R].騰訊,2016.
[2] 全球用戶Emoji使用行為大數據報告[R].kika,2016.
[3] 楊茂勛.普通語言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25
[4] 2016年中國網絡新媒體用戶研究報告[R].艾瑞咨詢,2016.
[5] 喬納森·特納,簡·斯黛茲.情感社會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