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3期

以傳播學角度分析表情包的流行因素

田選寧
2018年05月04日09:5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表情包作為網絡社交文化下的產物,已然是當下跨屏時代人們交流的寵兒,成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網絡亞文化,為人們參與網絡社交和網絡意見提供了更多的表達手段。表情包的誕生及發展壯大絕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著深層次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根基。此文立足傳播學理論主要從表情包自身,表情包的傳播方式以及表情包的受眾三個方面分析了其流行原因。

關鍵詞:表情包﹔傳播﹔流行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3-0160-02

一、網絡表情的誕生與發展

網絡表情是從文字符號演化而來,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第一次使用了這樣一段字符:“:-)”,宣告著世界上第一個符號表情的誕生。隨著字符表情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日本推出了顏文字,顏文字是在日語的基礎上以語言符號作為補充,形式更加多樣,表達更加生動,類似的字符表情之后在韓國和中國也有出現。字符表情更加直觀形象表達情感的特性使它很快獲得人們的青睞。后來隨著社交工具的更新換代,字符表情也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很多社交通訊公司紛紛在產品中加入了一些圖標示表情如 ,根據騰訊QQ發布的《2016年QQ年度表情大數據》,中國網民2016年發送了303億[1]此表情,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表情。再后來,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emoji表情誕生,成為人們聊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底,Kika 發布了《全球用戶 Emoji 使用行為大數據報告》,報告表明“笑哭” 的表情以21.25%[2]的發送量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表情。2008年,網絡紅人王尼瑪在網絡上貼出了“暴走”表情包,以簡單的手繪技巧和夸張的表達方式很快吸引了眾多網民的眼球,“暴走”表情包的走紅正式打開了讀圖時代網絡表情包的市場。

二、表情包流行的深層分析

(一)表情包飽含符號價值

1.“能指”“所指”意義豐富

現代語言學奠基人弗迪南·德·索緒爾在《普通語言教程》中確立了符號的概念,他認為任意一個符號皆由能指與所指兩部分構成。關於能指與所指,楊茂勛提出:“‘能指’指語言符號的語音形式,‘所指’是概念,並不指代某一具體的物質”[3]。能指是具有物質性且能夠被感官感知的,而所指則是人們共同的聯想,是后天教化的。以“紅綠燈”為例,其能指是三個顏色分別為紅、綠、藍的發亮的燈,而所指則是一套完整而深入人心的交通規范准則。在表情包的使用中,一種情緒可以通過多種表情包傳達,一種表情包在不同的語境下會有不同的理解意義,而這種復雜的能指與所指在相應的受眾群體中以一套潛在的規則有條不紊地運行著,表情包多重的能指與所指意義賦予了人們更加豐富的表達方式。

2.趣味性較強

網絡的開放和包容孕育了獨特的網絡文化,網絡文化的主體是普通大眾而非精英階層,在網絡的助力下,惡搞表情包成為了表情包的主力軍,比如對經典蒙娜麗莎的惡搞,對影視劇主角的惡搞,這種惡搞往往採取夸張化的表現手法﹔夸張,主要是指表達方式的夸張,即通常捕捉某一夸張的表情或動作制作表情包。因為淺閱讀時代的到來,人們更加傾向於表象的、淺層次的感官愉悅,所以表情或者動作的捕捉往往是以“低俗”“自黑”等為主,目的在第一時間吸引眼球,伴隨著這樣的趨勢,往往越具有惡搞性質的表情包越能夠喚醒人的使用欲望。表情包誕生之前,人們想要通過網絡表達氣憤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純文字的表達“我很生氣”,另一種是採用輸入法自帶表情表達自己的憤怒,但是這兩種表達方式遠不能生動表現憤怒的程度,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表情包來解決,表情包具有普通的文字和表情難以比擬的“魔性”,往往讓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另外,在網絡時代到來之前,人們往往是通過有聲的語言或者面對面的肢體接觸進行交流,而當下,網絡交流成為了主流方式,人們往往隔著冰冷的屏幕進行文字交流,雙方都難以辨別屏幕另一端的語氣、表情、態度等,而應運而生的表情包恰恰能夠彌補純文字的生硬,當出現尷尬或不知怎麼回話的情況,表情包可以起到緩解氣氛的作用,且圖像指向的不明確性又為溝通雙方留出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創造輕鬆的溝通氛圍,增加趣味性。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