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4期

從《國家寶藏》看電視文博類節目的創新發展

王帥琦
2018年05月17日13:4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2017年年末,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播出的“國寶”系列節目通過創新,讓“正經臉”的文博類節目活躍在當下電視熒屏。《國家寶藏》是中央電視台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之后,推出的另一門類文化綜藝節目。該節目打破傳統電視文博類節目形式,內容為王﹔促使電視節目推陳出新,引領行業潮流﹔傳承“匠心不止一處,文化一脈相承”的文化理念。《國家寶藏》創新運用電視視聽手段,啟用當紅明星小劇場的表演形式,在電視熒幕中運用科技手段,讓國家文物“活起來”,向受眾別開生面立體的展示了國家級文物的魅力,同時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關鍵詞:文博類節目;《國家寶藏》;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4-0097-02

一、引 言

2017年的最后一個月,就國內電視市場而言,在各大地方台陷入“慢綜藝”的混戰之時,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CCTV-3)開播的大型文博類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讓眾多觀眾眼前一亮,為電視熒屏吹來了新鮮之風。該節目響應“CCTV國家品牌計劃”的發展戰略,整合全國頂級文博資源,攜手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融合紀錄片與綜藝兩種創作手法運用,以博物館“文物”為切入點,運用電視視聽手段帶領觀眾走進博物館,力圖對每一件文物的前世與今生進行梳理與總結,使觀眾在一眼萬年中,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與自豪。

二、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

《國家寶藏》以全新的原創模式,即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說:“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使我們中華文明得到更好的解讀和呈現[1]。”《國家寶藏》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珍藏在博物館中“國寶級文物”“活起來”,使受眾能感受到有“生命”的文化傳奇,從而縮進觀眾與“文物”之間的距離,真正做到普及知識並讓人印象深刻。

(一)明星+“小劇場”演繹前世傳奇

《國家寶藏》作為一檔文博類探索節目,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受眾坐在電視機前了解“國寶級文物”知識。《國家寶藏》中呈現的每一件寶藏都有一位與之捆綁的“明星守護人”,他們以自己親身在博物館中的所見所聞和自身獨特的表演風格,來講述國寶文物的前世故事。《國家寶藏》邀請明星做國寶守護人,用多樣化的舞台表演結合綜藝表現手法來講解國寶的前世今生,這些都是電視手段。讓觀眾通過看這個節目而走進博物館,才是節目的初心,也是節目的終極目標。在現代文化產業中,名人或明星作為“世俗烏托邦中的精神”,成為一種消費符碼[2]。受眾更多傾向於明星在節目中所展示出的喜怒哀樂,反而忽略節目本身要傳遞的核心主題。但《國家寶藏》通過對節目形式的創新,使具有藝術觀賞性的設計為受眾展示“國寶”,讓受眾在欣賞美的同時,也感受文物所承載的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節目中重量級明星為文物站台,運用情景“小劇場”的形式演繹國寶前世故事。“流量明星”的加盟並沒有喧賓奪主,明星為文物站台,恰到好處的舞台表演,正是節目的點睛之筆,贏得受眾一致好評。

(二)素人+“守護團”講述今生故事

《國家寶藏》節目組邀請社會各界和文物發生過故事的人,通過“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講”的創新思維,用心發現文物背后的人和情,向受眾展示文物背后的精神、理念與文化,使得節目更加打動人心。在《國家寶藏》的舞台上,素人講述自身與文物之間的故事,當事人現身講述,一下子拉近受眾與文物之間的時空距離。在《國家寶藏》首期節目中,74歲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仇慶年現場演示《千裡江山圖》顏料如何制作,通過電視手段的呈現,受眾可以清晰地看到顏料制作步驟,除了讓受眾更加清晰地了解古代繪畫制作顏料難度之外,74歲的老人獨自去深山處尋找能作為顏料的礦石等故事,更是讓受眾感受到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大部分受眾對《國家寶藏》“今生故事”的認可,即是對我國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敬重,也是受眾能夠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三)“大拿”坐鎮組成點評天團

《國家寶藏》節目除了明星現場,還設置第二現場,由來自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組成“第一點評天團”。九大博物館館長帶著自己文物圍坐一堂,頗有“華山論劍”之氣度。九大館長坐鎮,大大增加《國家寶藏》可信度和專業性。每件文物展示之后,九大館長對文物的解讀可以幫助受眾更好理解文物的歷史故事和價值。《國家寶藏》第三期河南博物館展出第二件文物——賈湖骨笛。九大館長就賈湖骨笛的歷史地位和賈湖骨笛的擁有者等專業性知識,用簡單而概括的言語通過電視手段走進大眾的“客廳文化”裡,真正做到創新與信念感兼具,娛樂性與科普性同在。九大館長組成“第一點評天團”在電視手段呈現中,沒有刻意設置綜藝節目中噱頭的凌亂剪輯、沒有特定人設,只是單純弘揚中華文化傳統,科普歷史及文物知識。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