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4期

表情包對網絡傳播中非語言符號的替代和重構

李  源,程碩陽
2018年05月17日13:5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多元而豐富的語言體系是一個媒介成熟的標志,互聯網媒介在進行形態進化的同時也在進行語言進化。表情包正是一種新的語言模式,他滿足了人們本能的直觀表達和情感需要,是一種自下而上的互動式話語表達方式。作為當下一種廣受歡迎的非語言符號體系,表情包已從單純的視覺形象逐漸轉換為基於現實情景的意義生成體系,成為網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以戲仿的方式對社會公共事件進行發聲,獲得主流媒體關注,從生產、認知和使用上對網絡傳播中的非語言符號進行了替代與重構。

關鍵詞:表情包、非語言符號、替代、重構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4-0165-02

媒體文化學者尼爾·波茲曼曾指出:“電子革命和圖像革命二者結合起來,代表了一個互不協調,卻對語言和識字能力有著很強的攻擊力,把原來的理念世界改造成光速一樣快的畫像和影像的世界。”“畫像和影像的世界”在網絡上體現在以表情包為代表的視覺符號被普遍地使用於傳播活動。2018年3月在央視新聞直播中,一位翻白眼的女記者走紅網絡,並被網友制作成表情包使用。在此之前,不計其數的公眾人物都被加入了表情包大軍,而人物題材僅僅只是表情包中的一部分而已。從表情包開始流行起,已經數年處於“上升期”,直至今天熱度依然不減。

一、網絡傳播中的視覺符號:表情包發展溯源

表情包實際上是一個網友約定俗成的概念,從目前表情包的意涵來看,是指網友們以照片、視頻截圖等圖像或影視綜藝等動態片段,能夠在社交網絡平台工具上傳播的靜態動態文件。表情包也可以搭配以網絡流行語或其他適當的語言文字元素以達到使用者更多元化的需求。但目前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沒有一個公認的表情包概念或定義。

在表情包興起之前,網絡表情符號已經經歷了數個發展階段,表情包是網絡表情符號發展至今最新的一個階段。歷史上第一個具有表情含義的符號誕生於1982年9月19日,美國大學教授斯科特·法爾曼在校園電子公告板上輸入了一串ASCII字符“:-)”,它看起來像是一個橫置的笑臉,其含義就是微笑。之后,表情包符號傳入日本,結合了本土的“萌え”文化,象形功能進一步加強,不同字符組成復雜的表情肢體,被稱為顏文字,如“\(*^▽^*)/”表示一個人開心地舉起雙手。在此階段,人們已經意識到顏文字中的字符完全是象形視覺符號而非抽象的理念。在第三階段,社交網絡平台開始制作表情圖片,並內置於聊天功能之中,這些表情圖案叫做“emoji”。此時,表情符號真正由視覺符號來擔任。來到大眾信息時代,由於移動終端時代的到來和社交網絡愈發完善,以及各種圖像處理技術的進步,旺盛的需求和充足的供給使得表情符號進入大眾參與創造內容的表情包階段。

二、身體和場景的敘事補充:表情包對非語言符號的替代

非語言符號,包括表情、肢體語言等,是傳播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信息載體,根據體語學者L.伯德惠斯特爾的經典論斷,兩個人之間人際傳播的場合有65%的信息是通過非語言符號傳遞的。在網絡交流中,交流者不在現場,於是需要調動和處理更多的文字符號來彌補不完整的場景,即使如此,字符也遠遠達不到現實中的即時視覺互動來的更加便利和精確。非語言符號的缺位並不是網絡傳播的專利,傳統的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媒介也都存在象征符號丟失情況。對於傳統媒介,人們也在努力降低非語言符號缺位帶來的信息損失,而對於互聯網來說,技術的進步導致其擁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即互動性和多媒體。強互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信息意義不足的同時,也帶了更大的非語言表達和接受需求——人們不滿足純粹地收發文字。而多媒體則是表情包的技術前提,無論是表情包的制作、獲取還是傳播。

從功能的角度來看,表情包至少幫助了交流各方更好地完成身體敘事和場景敘事。表情包通過對身體語言的模仿和再現把身體符號傳遞給信息接收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表情包是身體的延伸。另外表情包也解放了地域和時差的約束,把各方共享於同一個場景之下,使信息的傳播互動具備情景和語境。就像構建一個世界,添加更多的敘事維度,才能讓這個世界更接近於真實的世界。

我們可以把表情包看作是身體和場景的數字化,其功能運作有兩個方向,第一是真實的再現,第二是藝術化加工。簡單表情符號、顏文字和emoji的運作一般是對人類普通的神情和肢體的抽象或模仿,即使有一定的修飾,依然在現實生活的基本范圍內,目前的表情包很大程度上繼承了這一點。但表情包不局限於此,對身體語言和場景的藝術化加工是其與前期表情符號區別的顯著特點,也是其后現代性的重要體現。以出自《旺角卡門》電影的張學友表情包為例,該表情眉毛呈倒八字,嘴型怪異,整體面部緊繃,電影的戲劇效果和截圖的瞬間性產生了這樣一個扭曲的表情,我們很難在現實中觀察到這樣的表情,同時我也難以對此表情進行准確判斷。這類表情脫離了基本喜怒哀樂情緒,因此藝術加工的空間廣闊。網友在這類表情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進行重新賦意,把所要表達的意思填充到表情包內,成功把表情包轉化為充滿個性而又適宜語境的信息符號,而其他用戶如果認為這些表情包好用,也可以收藏或進行進一步的改造,這一系列的過程是真正的共享互聯網用戶原創內容。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