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報編輯部會師裡庄
要辦“大黨報”了。隨著一聲令下,《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兩大報社的人員迅速行動。
這兩家報社都是在戰火中發展成長的。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1月1日創刊的華北《新華日報》。該報駐地主要在太行山中段,長期跟隨八路軍前方總部,因此是侵華日軍進攻的重點。由於戰爭環境險惡,華北《新華日報》成員付出了重大犧牲,僅在1942年5月一次“反掃蕩”戰斗中,就有總編輯何雲等46人壯烈殉國。此后又有十幾人犧牲。
《晉察冀日報》創刊於1937年12月11日,起先叫《抗敵報》,為隔日刊,1940年11月7日改為《晉察冀日報》。它是敵后根據地中創辦時間最長的戰略區機關報,歷時整整11年。他們的辦報史同樣標炳史冊,先后有38人在戰斗中犧牲,另有18人在工作崗位上殉職。
兩家報社在戰斗中犧牲和在工作中殉職的上百名新聞烈士,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為日后《人民日報》的創建鋪墊了道路。
緊鑼密鼓迎戰友(上)
新華北局和華北人民政府的駐地在河北平山縣,這裡原為晉察冀邊區,因此《晉察冀日報》要先一步搬到平山去,一邊出報,一邊為迎接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做好准備。
就在5月開初,《晉察冀日報》24歲的總務科長趙冀英(即趙繼英)找到社長鄧拓,向他提出要求,請求離開報社,去戰斗部隊打仗。他說,自1940年參加革命以來,一直在機關、在報社,沒有上戰場打仗。現在眼看革命戰爭要勝利了,再不打仗就沒有機會了。
鄧拓聞言微笑,說,你現在不要參軍打仗了,有一個新任務來了。我們晉察冀解放區就要和晉冀魯豫解放區合並,我們兩家報紙也要合並。你要到新的地點去,號房子,做准備。
鄧拓講了一番話,其中有一點趙冀英的印象特別深。鄧拓說,你先一步到裡庄安排,要安排好,要讓南邊(晉冀魯豫《人民日報》)來的同志住得好一些。總之,先南后北,把好條件優先給晉冀魯豫的戰友。①
鄧拓講這番話的時候,晉察冀日報的先遣隊馬上就要出發了。印刷廠副股長劉丙位(即劉炳威)的回憶使先遣隊出發的日期變得清晰了。在明確了組成先遣隊的任務后,晉察冀日報印刷廠黨支部開會討論,決定誰參加先遣隊打前站。結果決定由印刷廠副廠長蔡善卿和新任副股長劉丙位前去。
蔡善卿是從延安來的老資格印刷專家,他知道23歲的劉丙位正在和駐地麻棚村的姑娘張元花談婚論嫁,於是爽朗地說,既然你就要去平山,跟我來,把大事定下來了再走。
散會后,他就帶著劉丙位來到了張元花的家。當下和張元花的父母說好了與他們的女兒訂婚。見到心上人和自己訂婚了,張元花喜出望外,提出了一個要求,再過兩天,就是農歷三月二十七,是城南庄趕集的日子,要劉丙位陪她趕一回集再走。
劉丙位對心愛的姑娘嘆了口氣說,不行啊,我們明天就出發了。
(連載四)注釋:①2003年3月14日在北京訪問趙繼英的紀錄。
2007月03月30日 第4版(副刊) 社史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