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6期

副刊新聞化與新聞副刊化及其融合發展【2】

易宗平
2018年08月16日09:3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副刊新聞化與新聞副刊化融合的成因

(一)副刊新聞化是為了加大都市類報紙的信息量

所謂副刊新聞化,是指副刊由傳統意義上補白性的文學性文字,向具有一定時效性、事實性文字轉變的趨勢。這樣的轉變,使副刊具有時效性的動態感,同時加大了報紙的新聞信息容量。例如,《武漢晨報》的“新蘋果”周刊屬於情感類副刊,但第一個版塊就是關於明星的新聞,后幾個版塊才是更副刊化的內容﹔“娛樂星期天”周刊,從趣味性而言應是十足的副刊,但其“娛樂星期天·名利場”“娛樂星期天·星板眼”“娛樂星期天·劇寶盆”等版塊,大多為娛樂界的新聞報道。

由此可見,副刊新聞化實現了新突破:突破了副刊隻能刊載文藝性、補白性作品的靜態的傳統觀念,產生了把握時代脈搏的律動,不但有效提升副刊在媒介生態環境中的適應能力,而且大大增加了都市類報紙的信息容量。

(二)新聞副刊化是為了增強都市類報紙的可讀性

都市類報紙作為由市場規則決定出路的媒體,必須具有強烈的可讀性才能贏得受眾。

什麼是可讀性?它“既指新聞的語言在表述上的易受性,又指新聞的內容在傳遞中的可達性”[3]。為了實現“易受性”和“可達性”的目的,《武漢晨報》探索並實施的新聞副刊化,借鑒副刊生動活潑的特點,使硬新聞變成軟新聞,從而為受眾所喜聞樂見。根據可讀性的兩個指向來分析:一是新聞語言的“易受性”,“表現在簡明扼要上”和“具體形象上”[3]。“城事”“新生活”各版塊名稱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且“城事·表情”“新生活·風頭”等運用了擬人、比喻和雙關的修辭手法,具有一定的文學味,易於為受眾所接受。二是新聞內容的“可達性”,除了在新聞語言上要具體形象,還要從更深層面挖掘新聞的趣味性和思想性。例如上面提到的對7名大學生合作創業的報道,從標題可以看出趣味性和歷史性﹔對低學歷父母如何培養高學歷兒女的報道,在“高低”對比中,趣味性中洋溢著思想性和指導性。這種趣味性、思想性和指導性的有機結合,無疑會增強新聞事實在傳播中的可達性。

古人雲,“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在實際傳播活動中,易受性與可達性不可分割,而統一於可讀性的整體效應之中,它通過“對新聞的精美描述,給讀者以美的享受”[4]。當然,這種描述必須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不能為了精美而虛構杜撰,而是戴著真實性的“鐐銬”來跳精美描述的“舞蹈”。

(三)副刊新聞化與新聞副刊化融合是為了提升整體競爭力

無論是副刊新聞化加大信息量,還是新聞副刊化增強可讀性,最終都是為了提升都市類報紙的整體競爭力,這就必然推動二者在更深入更廣泛領域進行融合。

其一,多種文體融合使受眾選擇余地變大。副刊中眾多文體的新聞化取向,使其由不注重時效性而變得更加貼近現實。比如,一些都市類報紙的副刊在節慶期間進行相關的策劃,在寫法和編排上充分發揮副刊的活躍風格,而在內容上則反映傳統節慶在當下的新變化、新風尚。這樣,“多種文體的兼容並包使副刊文體的樣態更豐富了。也使讀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5]。”選擇余地越大,則閱讀興趣越濃。

其二,在融合中形成新的語體風格。放眼世界媒體,美國的《時代》周刊老板盧斯所倡導的“時代體”就是一種“語體風格”,即“字裡行間充滿盧斯本人核定的術語、倒裝句子,靈巧的形容詞,還有一種對事物無不通曉的架勢”[6]。“時代體”的“架勢”有一定的底氣。比如,該刊自創刊之初就開始探索新的報道方式:“將一周的新聞加以組織、分類,並提供背景材料,進行分析解釋。這種新聞報道方式不同於美國報紙傳統的客觀報道,成為(20世紀)30年代流行起來的解釋性報道的先驅。[6]” 這種典范,對都市類媒體無疑具有啟示意義。將副刊與新聞融合,正是為了形成全新語體風格。

其三,在融合中打造獨家新聞。“‘獨家新聞’被分為兩類,即時間差獨家新聞(或曰‘相對的獨家新聞’)和非時間差獨家新聞(或曰‘絕對的獨家新聞’)。時間差獨家新聞,就是……搶先或首次播發新近發生的新聞事實。[7]” 而作為非時間差獨家新聞,是指“那些事實被掩蓋著,不經記者發掘,很難公之於世的新聞。[8]” 同素材新聞源多家媒體同時採寫,在時效性上沒有比較優勢。因此,“還應當在新的角度和報道方式上做文章。換句話說,新聞時新性和時效性的存在前提,理應包括新的報道角度和報道方式。[9]” 做出別人難以模仿、難以企及的特色,才是有競爭力的“獨家新聞”,也是一家媒體成熟的標志。《武漢晨報》在副刊新聞化與新聞副刊化及其融合發展的實踐中,無論寫法還是內容,都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有創見的獨家新聞。

其四,“信息服務+媒體經營”彰顯更大傳播效應。《武漢晨報》互動性強的版塊欄目如“麻辣短信”“傾訴熱線”“生活秀”“晨女郎”等,實現了多個層面的互動,從而使傳播效應也在多個層面得以融合。甚至於連“時尚星期五”“証券星期六”“車時代”“求學”“美食”“新旅游”和“新健康”周刊,也加入了副刊的元素,把為受眾提供信息服務與媒體經營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多方共贏。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