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6期

試析快時代下“慢綜藝”節目成功的要素【2】

——以《親愛的,客棧》為例

李鈴奕
2018年08月16日09:5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細節元素——現場紀實

從“慢綜藝”的角度來說,湖南衛視2018年推出的三檔慢綜藝節目在內容和意義表達方面都有著諸多相通之處。遵循“生活本身比戲劇更精彩”的理論,隨著《親愛的,客棧》紀實性的進一步放大,真人秀的魅力終於在本年的“慢綜藝”中得到釋放。從內容制作上,舍棄了博人眼球的傳統娛樂元素額,不通過極致的任務規則激化矛盾充實,不迎合傳統認知中觀眾所熱衷的競技性和快節奏,相較於戲劇性,更強調紀實性。[3]因此,《親愛的,客棧》節目採用了無腳本、不干預的拍攝方式,制作理念接近於紀錄片,隻提供情境與框架,不設具體的任務和環節,讓節目呈現盡可能的還原生活本態。在拍攝上,《親愛的,客棧》節目組設置了約72路監控機位,16位跟拍和機動攝影師隱藏在客棧的周邊區域,以監控機位為主,配合隱藏機位的跟拍和補拍,最大限度降低對嘉賓的干擾,所有的狀況都由嘉賓自行處理,讓五位嘉賓在意識不到鏡頭存在的情況下,做出最真實的反應。例如節目中,闞清子與紀凌塵的日常吵架中,兩人摔東西,吵到面紅耳赤,不讓上下﹔陳翔在小酌幾杯后流淚痛哭,心中憋了許久的情感傾瀉而出﹔都是嘉賓在節目中最真實的情感展現。滿足了觀眾所想要看到的明星近乎於常人、最真實的一面。從創作背景和立意上來看,這些建立在觀照生活和社會現實的基礎上,尤其是對城市“快生活”族群痛點的切中和對生活最本真狀態的回歸,是這檔節目的又一精彩賣點。

三、情感元素——人文情懷

據最新的職場人生活狀態分析數據顯示,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十年間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其中近40,4%的人職場人希望遠離繁華喧囂的都市生活,回歸恬然舒適的鄉村生活。《親愛的,客棧》節目組正是以此為切入口,力求呈現最接近大自然的生活環境、最純粹真實的人物關系,用最純粹的方式表達都市職場人心中最質朴的訴求,營造輕鬆的氛圍和最觸動內心的情感交織成一幅“慢生活”圖景,以“慢下來,去生活”的口號,將慢生活一理念推向極致。回應了觀眾對細膩情感、質朴情懷、真正的自然生活渴求,對心靈中的烏托邦時代脈搏的美好願景。作為一檔關注受眾內心情感的慢綜藝節目,《親愛的,客棧》自始至終,都是在大屏幕前以一個家的場景出現,有愛情,有親情,有友情。

在新媒體時代下,手機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卻也讓人們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越來越少,它讓人們逐漸的陷入一個“淺社交”的窘境。正如王珂在節目中所言:“我們每天奔波與世間,學會了怎樣去做人,卻忘記了如何與自己最愛的人相處。”在客棧的日子裡,每一頓早餐,每一頓晚餐,大家都圍坐在一桌,互相分享著今天的喜怒哀樂,敘敘小酒,聊聊人生。與親人之間面對面敘情閑聊,多多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光,真情實感,濃情蜜意才是我們真正向往的生活。當王珂幫助劉濤分擔家務,陪她練習高爾夫球,一起商量著明天給客人該准備什麼午餐,以及准備三十周年結婚紀念日時,這正是婚姻生活中所需要的那一味理解和陪伴,同樣,也是我們現代都市生活中最缺失的那種儀式感。此外,節目中所設的寫信環節,嘉賓之間相互用文字表達自己內心最柔軟的情感,每一封簡短的書信,都是愛的表達,都是對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的紀念。這些暖心的文字,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情緒升華是聲音符號表達不了的,它在弘揚中國傳統價值的同時,也為節目賦予了濃厚的人情和內涵。

四、結 語

在當下城市化高速發展、新媒體超速運轉的快時代,在觀眾對競技挑戰的“快綜藝”審美疲勞下,始終堅持創新引領的湖南衛視,首開先河《向往的生活》之后,到下半年的《中餐廳》和《親愛的,客棧》,湖南衛視用三檔側重點不一單共同主打返璞歸真和經營觀察、對接城市族群痛點的節目,在“慢綜藝”這一當下最熱的節目熱潮中,仍舊保持了領先勢頭。隨著“慢綜藝”的蓬勃發展,觀眾對節目品質好人創新優化賦予了更高的期待值,相信隨著競技性“快綜藝”的審美疲勞之下,“慢綜藝”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高鑫.電視藝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75.

[2] 趙淑萍.綜藝節目:獨放異彩的電視娛樂藝術奇葩——美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意、風格、模式及其主持人個性、素質分析[J].現代傳播,1991(3).

[3] 崔聞博.淺談快時代下“慢綜藝”的成功要素[J].科學經濟導刊,2017(30).

[4] 劉立群,傅寧.美國電視節目形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5] 陳虹.電視節目形態:創新的觀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6] 郭燕.電視綜藝節目的成功敘事元素[J].現代傳播,2009(3).

[7] 劉習良.中國電視史[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