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7期

慢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的成功之道【2】

——基於“編碼/解碼”理論探討

孫菁菁
2018年09月18日09:5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編碼分析

1.節目定位。盡管《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及第一季並未聲稱與韓國tvN電視台於2014年10月17日播出的《三時三餐》有關聯,但通過對這兩個節目的形式、內容進行比較,不難看出《向往的生活第二季》是脫胎於《三時三餐》的。但與《三時三餐》將核心放在主持人制作一日三餐的過程所不同的是,《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將篇幅更多地放在主持人與嘉賓的互動上,友誼與關愛成為節目的重點。如,第二期嘉賓張杰“做客”蘑菇屋時,主持人何炅和黃磊專程買了一籃子土雞蛋送給張杰的妻子謝娜以及新出生的雙胞胎。再如第八期,主持人捏著嘉賓武大靖的腳踝,感嘆運動員的艱辛與不易等等,這些點滴的片段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面聊微信”的場景截然不同,將受眾所渴望得到的溫情與關懷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不難發現節目組在迎合觀眾胃口上的用心良苦。

2.場景設置。節目的創新之處就在於其將場景設置在遠離城市喧囂的青山綠水中,在生活壓力小、生活節奏慢的農家小院裡自給自足、熱情待客。在時長超過80分鐘的節目裡,大半的時間都是嘉賓與四位主持人一起在院落、田地及魚塘裡共同勞作的情境,好似真的是一家人在熱情招待客人,這些“農家樂”元素對於那些生長在城市,遠離鄉村生活的受眾來說,極具新鮮感。而所佔篇幅並不多的黃磊的廚藝展示、劉憲華和彭昱暢的屢次出糗、何炅對嘉賓的溫情以待都滿足了觀眾對明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況的幻想,拉近了節目與受眾的心理距離,吸引他們觀看。

3.角色設定。整個主持團隊是以“家人”的身份經營的,在這個“家庭”中,黃磊及何炅充當了父母的角色,兩個兒子分別是劉憲華與彭昱暢,還有寵物小H、小O、彩燈等。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黃磊承擔著所有家人和客人的飲食問題,為嘉賓戚薇做熏魚,為武大靖、韓天宇烤串等等。作為“父親”,黃磊還肩負著拍板決定“大事兒”的責任,如買煤氣灶、向節目組換天然氣等。作為一個家庭的粘合劑的“母親”,何炅一貫給人以熱心善良的印象,在節目中,他安慰、擁抱每個人,常常主導著主持人與嘉賓的互動,引發關於工作與人生、友誼與關愛的討論。作為家庭的活力的代表,“兒子”劉憲華與彭昱暢負責著給家裡田地插秧、去魚塘捕魚、上山尋找食材等任務。類似於家庭生活,這兩個“兒子”常常收到來自“父母”的指導與包容。而作為萌寵的小H、小O、彩燈,則負責了日常勞作生活中的歡樂,小H、小O的打鬧、游戲,彩燈或停止不動或到處亂竄的隨意性子,都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歡聲笑語。

該節目所有的角色設定、角色職責,都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家人的形象基本相符,受眾在觀看時易產生代入感,使節目所營造出的“家”的溫馨氛圍更深入人心。

四、《向往的生活第二季》解碼分析

1.“主導—霸權”式解碼。“主導—霸權”式解碼,是指受眾在編碼者的主導符碼內進行解碼,這是最為理想的、完全不失真的傳播模式。編碼者選取體現社會主流話語的信息,加工后又以符合受眾知識架構、接收習慣的方式進行傳播,使得編碼和解碼之間達到了意義的完全一致性。在《向往的生活第二季》中,編碼者所構建的遠離塵囂、歸隱田園的狀態符合中國自古以來崇尚自然的心理。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種種物質和精神的壓力,編碼者所展現出的這種與世無爭、悠游自在的生活,有意識地迎合了受眾所“向往的”、充滿濃濃人情的生活,使得這檔節目的受眾接受度頗高。

2.協商式解碼。協商式解碼是指解碼者既不完全接受又不完全反對編碼者的立場,雙方處於矛盾的協商狀態。在《向往的生活第二季》中,編碼者打破了綜藝節目中快節奏的敘事風格,沒有設置各方的矛盾沖突點,和諧共處的情景居多。這對習慣了綜藝節目中明星時不時“開撕”、激烈競爭的受眾而言不免有些陌生。受眾以中立的態度沉默地收看該節目,既不贊揚也不貶低。好像能接受編碼者的意圖,又好像不能完全理解其意圖,作為一個矛盾的立場而存在著。

3.對抗式解碼。對抗式解碼是指受眾完全明白話語中所隱藏的意義,但卻根據自身的知識構架及語境進行解碼,使得解碼的結果與編碼者的意圖完全不同。對於一部分受眾而言,他們能理解該節目話語中所表達的意義,但他們卻用一種相反的方式去解碼。尤其是既看過《三時三餐》又看過《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的觀眾,一方面,他們希望《向往的生活第二季》能像《三時三餐》一樣,將節目重點放在制作餐食上,省去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情感渲染﹔另一方面,他們希望《向往的生活第二季》能將創新之處更多地體現出來,而不是一味地沿襲韓國綜藝節目的套路。因此這些觀眾無法也不願接受該節目,他們並不認同編碼者所傳遞出的價值觀念、知識構架等方面的內容。

《向往的生活第二季》是我國目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慢綜藝節目,其對於渴望逃離城市喧囂的受眾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深究其成功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該節目准確把握了人們自古以來希望歸隱田園、恬淡生活的心理訴求,以及渴望親情、友善待人的交往期許,另外,該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力更生、睦鄰友好等,對既有的社會主流價值觀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通過對《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的研究與探討,筆者發現,在傳達電視話語時,編碼者應清楚地認識,受眾在接收話語進行解碼的過程中並不是消極被動的,相反,他們是主動的,有些甚至積極發表自己的評論。如果編碼者單純地將自己的知識構架、價值觀等主觀因素加諸於電視符號之中,而不考慮解碼者的背景及語境,那麼編碼者必然不能實現良好的傳播效果。因此,電視節目想要長久地發展下去,必須做好前期調研工作,找准定位,滿足受眾的需要,傾聽受眾的聲音,不止在節目內容與形式上要有所創新,更重要的是要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同時,也要傳遞主流價值,以獲得更長久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陸揚,王毅.文化研究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59.

[2] 斯圖亞特·霍爾.王廣州譯.編碼、解碼[A].羅鋼,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348.

[3] 陳力丹,林羽豐.繼承與創新:研讀斯圖亞特·霍爾代表作《編碼/解碼》[J].新聞與傳播,2014(8).

[4] 楊博雅.基於編碼解碼理論的新派婚戀交友節目研究[D].山東大學,2013.

[5] 涂慧文.基於編碼解碼理論的城市形象宣傳片意義生產研究——以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13.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