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情感能量與社會效用
——以《朗讀者》為例
近幾年,一大批訪談類、讀書類等真人秀節目在電視熒屏中逐漸活躍起來,並且深受各界的關注和追捧。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華好故事》《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類電視節目都好評如潮。
其中,2017年央視播出的《朗讀者》的反響最大。根據《<朗讀者>節目全網大數據研究分析白皮書》中所顯示,“自2月18日《朗讀者》開播以來,互聯網視、音頻客戶端累積播放次數超10億,“CCTV朗讀者”和“卿聽朗讀者”微博話題收獲了高達14.1億和1.2億的閱讀量,累計超300篇10萬+文章刷爆朋友圈。在38575篇微信文章(佔比全網傳播32%)中,10萬+文章超300篇。10萬+文章微信公號類型以媒體為主,佔比接近半數。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社、三聯周刊等公號發布文章,深入挖掘主持人和嘉賓在朗讀文本背后的人生經歷和價值感悟,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打動了受眾。”﹝1﹞
可見,文化文本背后的情感能量是《朗讀者》成功的關鍵。那麼,《朗讀者》何以對受眾會產生情感能量呢?這構成了本研究的中心。
一、《朗讀者》節目的“以情動人”
《朗讀者》由主持人董卿擔任制作人,節目中包含陪伴、勇氣、青春等不同主題詞。《朗讀者》之所以能在相似的文化類節目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相比於其他節目,《朗讀者》更注重“朗讀者”背后的故事,用故事走進人心,建立觀眾的情感共鳴。
迎合了我國“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發展要求,節目中強調以“朗讀打動人心”,即“通過文化+情感、名人+普通人、朗讀者+專家解讀、文本+電視等策劃,朗讀嘉賓的情感與觀眾的心理產生共鳴,使閱讀文化深入觀眾內心。”﹝2﹞每期節目會邀請五至六位富有生活經歷的朗讀者,通過最平實的情感和文字的內涵,向觀眾傳遞文字的意蘊。在觀看《朗讀者》節目的過程中,受眾不僅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用身體行動積極參與到節目中,同時還積極調動各種情緒,從個體和互動的角度,積極地參與到擬態和現實的人際關系中。
二、線上線下對受眾情感表達需求的滿足
如今,觀眾早就已經不再是被動的收視群體,他們更希望能親身參與到節目中,展示自己的情感與想法。
《朗讀者》通過央視官方網和微博的在線互動滿足受眾的參與心理,觀眾可以在網絡上各抒己見了解到節目的最新動態。節目以“分享”的思維方式與各種媒介平台緊密結合,觀眾收看節目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觀眾能隨時觀看任意主題節目的回放。其次, 節目除了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出線上互動、軟文活動以外,線下的“朗讀亭”也應運而生。
“我在《朗讀者》還在錄制的時候就有幸能夠去到節目現場,而且也在那裡朗讀了一段,雖然沒有播出來,但這種互動很有意義。”(受訪者B3)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朗讀亭”中朗讀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是表達對他人最真誠的祝願和情感,展示文字和朗讀相交融的獨特魅力,最大程度上調動起受眾參與到節目中的積極性,滿足受眾通過節目表達自己情感的渴求。
三、受眾的情感沉浸和高度情感能量
麥奎爾認為電視節目可以幫助受眾“逃避常規,逃避問題,釋放情感”﹝3﹞。一檔成功的真人秀節目應該與觀眾有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鳴。有人認為《朗讀者》中淚點滿滿,觀眾流淚的原因正是發自內心的感動和與嘉賓之間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鳴。美國社會學大師柯林斯認為情感能量是一個連續統,從高端的自信、熱情、自我感覺良好﹔到中間平淡的常態、再到末端的消沉、缺乏主動性與消極的自我感覺﹝4﹞。高度的情感能量是一種對社會互動充滿自信與熱情的感受,一個人會從參與群體的互動中得到充分的情感力量。
“我最近在工作了,算是半創業吧,看了胡瑋煒創業的那一期節目,還是覺得挺有感觸的,為自己現在處於創業期,在外面工作真的辛苦,學校真的好。我們的工作室挺小的,然后我們幾個男生擠在電視那兒吃著泡面看,我之前還是在宿舍看,吃外賣,而現在就吃便宜的盒飯,覺得有點可憐,我雖然是一個男子漢,但那一刻我的眼眶紅了。”(受訪者A2)
《朗讀者》中“者”的選擇具有多樣性,有編劇家劉震雲、作家王蒙、導演金士杰等家喻戶曉的名人。但在節目中董卿通過閱讀挖掘出他們背后的故事,他們聊著家長裡短、愛恨情仇,這些人類共通的情感讓受眾產生一種靈魂的共鳴,心靈的呼應。
嘉賓中也有“同桌媽媽”陶艷波、動物救護員林兆銘、“大學生村官”秦玥飛等普通人。他們雖然平凡但有著不平凡的經歷。在節目中他們現身說法,將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感悟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產生一種共鳴感、沉浸感,由人及己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處於高度的情感能量中,從而加深對節目的關注度。
“印象最深的就是前一段時間母親節,他有一期主題是眼淚,他請的斯琴高娃過來讀了一篇關於母親的文章,當時我看的時候是哭的一塌糊涂,太感動了。”(受訪者B1)
“觀看的時候不會單純的把它當成像綜藝節目那種歡快的節目來看,會有所感悟有所體會,與分享者有所共鳴。”(受訪者A3)
可見,朗讀者欄目對於受眾而言,是具有高度的情感能量的,而這種情感能量主要是來自於受眾對朗讀者欄目中的嘉賓的高度互動與參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