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10期

新媒體時代傳統期刊的困境與出路【2】

——以《中華武術》雜志為例

龔建新
2018年12月18日09:2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傳統期刊的發展創新之路

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期刊必須明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在辦刊理念、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同時,還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傳統期刊和新媒體的融合﹔另外,還要改變傳統的管理體制和思路,充分利用好傳統期刊的品牌優勢和平台優勢,舉辦各類活動,在獲得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擴大期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自身在時代的大潮下處於不敗之地。

(一)明確優勢,不斷創新

新媒體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優勢。首先,傳播方式便捷,能夠即時發布,即時接收,能借助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即時傳播,還可以鏈接過去已發生的新聞,做到新聞傳播的時空轉換。其次,新媒體除了保留傳統期刊的內容與文本格式外,還可加入了圖像、動態圖形、聲音、視頻等,內容、形式更為豐富多彩。再次,新媒體具有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和廣泛性,比如論壇、話題跟帖、博客、微博、QQ空間、微信等,都是新媒體甚至是傳統媒體的新聞源頭,傳播廣泛、迅速,在傳播過程中,受眾還可以參與進來,表達各自的立場,這樣信息的制造者、傳播渠道、受眾之間的傳統界限被打破。最后,新媒體的信息量豐富,包羅萬象,涵蓋社會生活各個層面,很容易實現資源共享。

傳統媒體也具備自身的優勢。首先,它有一套嚴格的出版程序,形成了權威性和公信力,特別是一些品牌期刊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不是新媒體可以輕易取代的。其次,資源豐富,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統,有比較完善的運營系統、規范的管理機制。再次,盡管人們越來越多地習慣了網上閱讀,但有為數不少的人仍習慣閱讀紙質媒體。

新媒體雖然有著種種優勢,但也有著不足和局限,比如內容的原創性不足,真實性存在問題。傳統媒體人應該看到自身的優勢和新媒體的不足,在辦刊理念、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

1.在辦刊理念和內容上不斷創新,做到緊扣社會發展,滿足讀者需求。

大浪淘沙,武術期刊如今已剩三兩家。除了網絡沖擊、人們的興趣愛好多元化等客觀因素外,也有其辦刊理念陳舊、內容老套,吸引不了年輕讀者,以及人們對武術的神秘感消失等因素有關。為此,《中華武術》首先在辦刊理念上不斷更新,改變原來的官方色彩濃重,更加貼近讀者,比如開辦了“名家講堂”和“名家信箱”欄目,請名家老師做專題講座,回答武術愛好者的問題。這兩個欄目深受讀者歡迎。2012年,根據這兩個欄目的內容,《中華武術》編輯部整理出版了《太極真諦》《太極正道》《功夫竅要》三本書,成為暢銷書,再版多次。

《中華武術》還充分發揮靠近中國武術協會的優勢,及時報道國內外的武術賽事活動。2000年至2005年,中國武術散打王賽事電視熱播時期,《中華武術》開辟“散打王”專欄,及時跟蹤報道,發表了《決戰紫禁城》等系列報道,深受讀者歡迎。除了關注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中華武術》開辟了“武術之旅”欄目,採取走出去的方法,到武術之鄉、武林聖地採訪。幾年來,編輯部一班人訪少林,拜武當,下陳家溝,登峨眉山,遠到甘肅天水,近探京都武林,寫出了內容新穎詳實,有血有肉的人物報道、拳種探秘。

總之,在同類期刊坐等來稿,滿足於刊登武術拳種秘籍、功法、套路的傳統辦刊方式時,《中華武術》利用自身的優勢,在內容上不斷創新,跟上武術發展潮流,給讀者以新鮮的武術文化營養。

2.在形式上不斷發展,跟上時代的潮流。

好的內容無疑是期刊吸引讀者的主要原因,但是,引人注目的封面、賞心悅目的版式、精美的圖片等,也是一本優秀期刊不可或缺的要素。比如《中國國家地理》,除了豐富、廣博的知識外,吸引讀者的還有那精美的地質、風景、風俗、人物圖片。在這裡,形式和內容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期刊的外觀形式是隨著內容的變遷、時代審美的發展,不斷變化的。“舊形式是採取,必有所刪除,既有刪除,必有所增益,這結果是新形式的出現,也就是變革。”﹝4﹞《中華武術》原來是16開48頁黑白版月刊,封面多以身穿含有中華民族傳統服飾元素服裝的專業運動員的武術動作照片為主,朴素大方,富有民族色彩。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中華武術》在版式上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增加頁碼,2008年1月終於改版為全部彩色印刷,國際大16開80頁流行開本,現擴版為88頁。整個雜志設計新穎,圖片精美,既有極富沖擊力的現代散打、自由搏擊圖片,體現了現代國際化武術理念,又有內涵豐富、剛柔相濟的傳統武術形象,表現了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不忘初心的文化自信。

2011年1月,《中華武術》再度改版為半月刊:上半月刊主要刊登武術新聞、人物、科普性文章﹔下半月刊與中國武術研究院合作,為其院刊,主要刊登武術專業學術論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