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探析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在新興媒體蓬勃發展、人機交互產品普及的今天,思維活躍、對新興技術和產品敏感、價值觀容易受侵染的群體——大學生接受教育、收集與傳播資訊的途徑,從傳統的教室課堂和報紙書刊為主,正在轉向新興媒體﹔當今新媒體語境下,“短、精、快”已成為信息傳播的明顯特征,充分借力新媒體的表現形式、傳播方式和運營機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在校大學生的日常教育中,塑造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黨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高度概括和精練總結,是當前引領社會思潮的國家主流意識形態。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群體、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對其關注度和認同度穩步上升,但對其內容理解程度不均衡現象仍然存在。有效拓寬當代大學生的認知渠道,切實提高認知深度,成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時代要求。
一、新媒體語境下帶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新困難
(一)新媒體的主客體平等性弱化了傳統教育主體的主導地位
新媒體技術的主客體平等性,使得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大學生在新媒體語境下呈現出明顯的認知、實踐、評價和決策等四個方面的主體性,進而使傳統教育中的主客體關系轉化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處於對等地位,二者的主客體角色定位漸變模糊﹔在新媒體虛擬世界裡,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大學生自由地表達個人不穩定的觀點和想法,其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也對傳統教育中處於主體地位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困難和考驗。
(二)新媒體的海量信息特征提升了教育內容的復雜程度
新媒體自身最大的兩個優勢是“海量信息”和“自主選擇”,具有大眾性、豐富性、快捷性的海量信息消除了知識邊界,充斥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魚龍混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方便人們“自主選擇”﹔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群體中卻有不少人在海量信息中缺乏對信息的鑒定、選擇與合理吸納,在浩如煙海的信息裡迷失了方向,難以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而一切都想選擇與一切都無法選擇的迷惘使得學生產生焦慮﹔面對各種復雜甚至矛盾的信息,有的學生因困惑不解出現新的信仰危機,價值觀變得模糊不清,影響和改變著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理解和根本認同。
(三)新媒體短小精練的信息傳播特性沖擊著傳統的教育方式
新媒體已經成為現代社會資訊傳送的主要途徑,能快速便捷地讓來自於不同渠道、不同價值觀點、不同文化類型的內容充盈著大學生的視野,在潛移默化和潤物無聲中轉變著他們汲取信息的渠道,撞擊著他們尚未固化的思想觀點和理念價值,致使單一、單向的“填鴨式”“講授—接受式”的傳統課堂教育模式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失語,在新媒體語境下呈現出功能“障礙”和集體“失效”的尷尬境況﹔另一方面,大學生也熱衷於通過短小精練的方式傳播信息、交流感情和表述觀點。信息傳送便利快速,價值觀點混淆,極大地沖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重弱化腐蝕了其影響力和實踐效果。
(四)新媒體的開放交互性考驗著宣傳思想工作者
新媒體語境下不同種類的意識形態信息跨越了時空障礙,繽紛各異的價值理念的沖突碰撞更加彰顯,同時,由於大學生獨立意識和信息選擇能力的提高,使得大學生價值觀點選擇的空間無限放大,價值觀取向呈現多元化、多向性,干擾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認知與認同,大大增加了教育的不可控性,這對宣傳思想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網絡信息素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新媒體語境呈現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的新機遇
(一)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同時,其終端設備產品急速普及,這讓教育的時間、空間和途徑都得到了明顯的擴展,教育的輻射力和浸透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相比於傳統教育載體和陣地,互聯網站、網絡電視、校園LED終端、智能手機等新媒體終端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渠道,而這些新媒體終端產品作為大數據、大信息的集成體,信息承載量大、更新便捷、傳播迅速,可以成為對大學生施展價值觀教育的傳播通道和工具,使其通過個人PC、生活區的網絡TV、校園的LED屏和隨身的手機等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教育資源,在潛移默化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微信息”通過“微傳播”得到宣傳滲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障礙,提升了教育的覆蓋面和教育效果。
(二)新媒體技術的高度集合特征擴充了價值觀培育的手段和方法
新媒體技術及其設備系統可以提供聲形再現、圖文並茂、情景交融的教育教學環境和資源,直觀、生動、形象地提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軟傳播信息,這種以大學生樂於接受、更加新穎靈活的教育手段,有效促進其在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面的深度介入,可以提高大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同時還使得學生能直正地發揮其認知主體的作用,在大眾的眼球爭奪戰中獲得優勢,從而有利於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
(三)新媒體技術的開放性和交互性提升了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的便捷性和時效性
新媒體良好的開放性、交互性讓教育的主客體可以隨時隨地、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討論交流,這對於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提供了極大的便捷性和時效性,能迅速研判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培育,保証大學生價值觀不跑偏,從而提升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四)新媒體技術的超現實性和平等交互性提高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的親和效應
新媒體語境下,主客體身份淡化,師生可以雙向、平等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討論交流,並避免了“面對面”的矜持,消除了戒備和隔閡,大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個人觀點,成為主動積極的參與者而非以往被動消極的接納者,發揮了其在教育中的主體性作用。這在開放的、虛擬的網絡環境中,將內容抽象、理論性強、受教育者容易產生厭倦情緒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潤物無聲地向大學生們教授,增強了教育的親和效應,提升了教育的實效性。
三、數字媒體語境下實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的理念
(一)從以往單一的教師為主導,轉變成師生之間雙向交流和平等互動
新媒體所具有的特性正好符合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互動的理念,高校教師通過新媒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呈現、表達與培育,更能高度吻合學生的觀念和需求,實現平等﹔大學生思維活躍,可以實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利用新媒體不受時空限制進行討論,可互相借鑒學習。
(二)將以往學生反饋信息滯后轉變為學生實時參與和同步反饋
新媒體的即時性特點,讓教育信息傳播克服了時空的限制,傳播途徑更加多樣化,更直接地面向大學生,讓大學生實時參與,讓教育內容和信息反饋更加快捷暢通﹔教師得以及時地把握大學生認同度的反饋,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掌握更多的話語權提供了便利。
(三)將傳統意識形態教育中的灌輸式傳播向滲透式傳播轉變
新媒體為消除高校教師與大學生之間的隔閡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教育者加強對價值觀教育內容的正確把控,大學生在校園媒體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選擇希望閱讀的訊息,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潛移默化地、全方位地浸濡大學生的思想。
四、新媒體語境下實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在該指導原則下,尊重大學生的多元化價值觀,將馬克思主義一元思想與大學生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的思想特點相結合,巧妙、靈活、科學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從而引導大學生在面對多種價值觀碰撞的時候,能夠取其優點,去除缺點,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更加具有實用性。
(二)堅持引導與過濾相結合的原則
在新媒體上引導主流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強制性地加筑“防火牆”,同時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力度﹔對涌入的一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自由”“民主”相對立的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思想、負能量信息和言論及時進行過濾和屏蔽,以減少這些信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擊,讓正面信息得到傳播,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堅持繼承性和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過程中,不能隻利用新媒體,很多時候還需與傳統教育模式進行結合,如心理引導、心理咨詢、實踐鍛煉等方法。針對傳統教育方法的弊端,如受限於時間和地點、傳播信息數量小等,教育過程中可加入新媒體元素,讓其得到廣大大學生的喜愛。將傳統教育方法和新媒體技術兩者結合起來共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
(四)堅持虛擬性和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
虛擬性是互聯網絡的特性,也是網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體現。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網絡虛擬性這一特點,以此來進行網絡教育活動的開展,讓大學生在網絡虛擬世界裡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同時高校教師還應該認識到網絡的現實性,利用網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通過創新網絡學習形式來促進大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在重視理論教育的同時,也要搶抓實踐性教育,開展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理解,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保証培育效果,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固化於大學生的頭腦。
五、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的推進方式
(一)傳統思想政治課堂上的理論教育不放鬆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在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培育中,要及時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資源整合優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以文字、圖畫、視頻等形式表現出來,使教學內容更加緊貼現實生活、學習和思想動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以此來讓大學生不僅僅在概念層次和理論體系上,更要在價值觀念和情感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認同。同時,可通過開設網絡課堂,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通過觀看名師和大家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品課程視頻等,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傳播。
(二)實現課堂內外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深度挖掘和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及其產品對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載體和切入功能,開發可植入學生電腦的信息推送軟件和手機APP,並通過網絡鏈接分布於學生生活社區的牆面網絡電視(IPTV),充分發揮高校“易班網”平台,對思政工作者的微博和微信予以二次功能開發,形成一套有機的、多維度、立體化、全覆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綜合平台,以扁平化傳播的獨有特征,讓學生即時成為信息傳播、信息接收的中心,大大加強信息傳播的長尾效果。
(三)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工合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
將傳統的文字教育信息加工合成為聲形再現、圖文並茂、情景交融的教育資源,以手機報、電子雜志、音頻、視頻等形式直觀形象地提供多種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於一體的教育信息,通過綜合平台,可以隨時隨地滲透給學生,潤物無聲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大學生頭腦中。
(四)培育過程中尊重大學生個體認知發展規律
依照培養學生的識、知、感、施的主線,強調教育的科學性,重視教育的開放性,遵循教育的規律性,尊重教育的平等性,突出教育的情感性,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被動灌輸”到“主動汲取”的轉變。
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拓寬教育渠道,完善教育手段,豐富教育形式,延伸教育觸角,加強軟傳播,激發當代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尊重感和自我感,極大提高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動性,有效破解培育工作中“內容枯燥乏味、載體傳統單一、模式固化死板、傳播停滯不前、效果微乎其微”的症結,實現培育工作的體系化、專業化、通俗化和長效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切實實地固化於大學生頭腦中。
﹝本文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課題批准號:EIA16046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