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12期

新聞評論在融媒體時代的輿論引導探究【4】

桑翔
2019年01月15日10:1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載體重新:形成與時俱進的傳播手段隨著媒介技術的更迭,新聞評必須重視傳播載體的變化,及時創新方法手段,堅持與時俱進,從而實現傳播的到位、到點,提升傳播力。

紙質媒體應在評論結構處理、評論版面編輯等方面多做創新。針對當下受眾閱讀特點,可以推出社論、短論、快論、讀者來信等多種形式結合,融入新媒體的傳播符號,形成版面新氣象。如《人民日報》評論版既有高大上的“人民時評”“評論員觀察”等,也有接地氣的“一線視角”“大家談”,還有漫畫的“圖片報道”和接軌新媒體的“微議錄”,多重手段有效拓寬了評論的寬度、廣度和高度。

對廣播電視等有聲媒體,注意發揮專家評論員和記者主持人的不同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評論引導。針對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可以邀請業內專家做客演播室,進行專題性的研討、分析、引導﹔還可以穿插圖解、連線、畫外音等多種手段,提高傳播的多樣性。就一些熱點新聞事件,出境記者、主持人也可以以短評、快評等形式,及時傳遞准確主張,緩解社會焦慮。

既要重視傳統媒體在評論傳播方法上的創新,還要重視網絡、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的建設。

微博已成為“輿論”廣場,許多輿情由此發酵﹔“微信”朋友圈、公眾號,成為隱蔽的意見傳遞圈。新聞評論要根據這些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加強互動,學會網言網語,懂得同頻共振﹔以有效的傳播來贏得閱讀數、轉發量、點贊數,提升新聞評論的傳播力。

在具體的實施中,要重視各類傳播載體的特性、特點,各展所長﹔同時要做好“合作”,發揮媒體融合的優勢。根據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因勢利導,通過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合力發聲、凝聚共識,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8﹞,這也為當下的新聞評論輿論引導工作指明了方向。

媒介產品日趨多元,內容依然為王,變的是傳播工具,不變的是受眾對優質內容的期待,好的評論文章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們需要的是正視現狀,根據媒體品種和媒介工具的特點與時俱進,在新聞評論創作與傳播的主體、客體、載體等方面做改革與探索,生產出適合融媒體時代傳播的好評論,相信新聞評論將在新時代的輿論引導中將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新華通訊社課題組.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

﹝2﹞如何發揮網評的輿論引導作用﹝N﹞.光明日報(第六版),2011-07-09.

﹝3﹞陸高峰.新環境下新聞評論面臨的困境﹝J﹞.青年記者,2017(5).

﹝4﹞See B.C.Cohen: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3.

﹝5﹞張春波,趙遠.“兩個輿論場”下的輿論生態﹝J﹞.青年記者,2015(23).

﹝6﹞陳家興.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芻議﹝J﹞.新聞記者,2009(7).

﹝7﹞章豐.新聞評論的困境剖析和路徑選擇﹝J﹞.新聞實踐,2009(12).

﹝8﹞張曉鬆,黃小希.習近平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並發表講話﹝EB/OL﹞.新華網,2018-08-23.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