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12期

快餐文化下“慢綜藝”節目的發展路徑研究【2】

趙雅君
2019年01月15日10:19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其三,嘉賓關系發展“慢”。嘉賓是綜藝節目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嘉賓的選擇與嘉賓之間的互動表現對節目的呈現起著很大的作用。《奔跑吧!兄弟》是七位固定嘉賓加特邀嘉賓的模式。節目給七位固定嘉賓設置了“兄弟團”的設定,從開始就打造一種共同奮斗的親密關系,同時也夾雜著競爭關系,特邀嘉賓與固定嘉賓之間也延續了節奏上快的特點,雙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表現的十分熟悉,營造出團隊感,增加游戲競爭中的對抗性和競爭性。《中餐廳》兩季的嘉賓設置都相對自由,欄目組僅僅為趙薇設定了固定角色,即店長,其他角色是由嘉賓自主決定,在這五位固定嘉賓的關系設置上,節目遵循自然原則,展示出從不熟悉到慢慢熟悉的過程,在日常生活的相處中增進彼此感情,真實自然。特邀嘉賓的選擇中也體現了這樣一種“慢”,特邀嘉賓大多是與固定嘉賓曾經有過情感聯系,重新相遇在節目中,有情感鋪墊的熟絡更能帶給受眾認同感。除了嘉賓之外的人物關系也是慢慢發展而來,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中,感情一點點深厚。第一季中去泰國旅游的一家人吃過飯后相約來包餃子,鄰居餐廳一次次的慷慨相助,超市員工每次的熱情幫助,以及第二季中與原餐廳主人的友好互動,熟悉老客的大方諒解,這些都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關系一般真實有愛。

《中餐廳》的嘉賓設置除了真實緩慢的關系發展,更體現了一種人情關系。主客之間、老友之間、師生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微妙情感都在向觀眾傳遞著參與者的為人處世之道,嘉賓之間的人物關系涵蓋了親情、友情、愛情,也從不同維度帶給了觀眾不同的情感體驗。

三、 “慢綜藝”發展的前途與困境

“慢綜藝”節目自出現以來在綜藝市場上引起了一股“慢”熱潮,各種各樣的“慢綜藝”節目競相出現,希望能分得一杯羹。但是“慢綜藝”到底能夠“熱”多久?隨著各種“慢綜藝”的制作播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隨之出現,“慢綜藝”節目發展前途也引起了眾多關注,本文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對其進行分析:

其一,節目自身。“慢綜藝”出現至今,主要呈現一種“慢文化”,以慢節奏、慢生活吸引受眾,但這些“慢綜藝”有沒有真正的“慢”下來呢?目前市場上很多所謂的“慢綜藝”並沒有完成這一點,披著“慢綜藝”的皮,做著“快綜藝”的事。明星嘉賓“秀”的痕跡過重,忽略前期准備,過快進入了自己新的身份,使得節目節奏開始就過快。在節目制作上節目組也很難做到完全不介入,總是會設置一些隱藏的沖突,假裝不經意的發生,實則故意的痕跡十分明顯。究其根本,慢綜藝的風靡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制作者急於跟風搭順風車的浮躁心態,與此類節目的初衷相去甚遠。除了慢不下來這一問題,模仿國外節目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比較有知名度的“慢綜藝”節目,大多數是模仿借鑒的國外綜藝節目。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但一味的模仿是不可取的,還是要增強創新,制作具有中國文化特色、接地氣的節目。

其二,受眾視角。“慢綜藝”節目就是為了迎合受眾而出現的一種新的創作模式,因而從受眾視角對該類節目的未來發展進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現代社會節奏整體偏快,受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求一種慢生活,一種情感和心靈上的安靜,這是“慢綜藝”誕生的社會環境,符合受眾想要脫離快節奏生活的一種向往。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快節奏生活是無法避免的,人有所追求就會不斷的向前,去追逐社會的腳步,加快自己的生活步伐才能保証不落后於社會。不排除有少數人能夠真正的靜下來,緩慢的生活,但在這樣一種社會大背景下,慢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想象,主打慢生活的“慢綜藝”也隻能滿足人們一時的幻想。快節奏生活下的受眾很難一直接受這種無劇情無沖突的節目,“慢綜藝”隻能給受眾帶來一時的新鮮感,不符合當代受眾的審美品位。

節目質量不高,創新度低,不符合受眾一直以來的審美品位,是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慢綜藝”所存在的問題。提高節目自身質量,在主題、節奏、嘉賓關系上體現獨具的“慢”特色,將“慢綜藝”的“慢”特色與傳統民族文化相結合,再加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貼近當代受眾的審美品位與審美需求,制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創性“慢綜藝”,才是“慢綜藝”的發展之道。

四、 結語

快餐文化大肆盛行的當下,“慢綜藝”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慢文化”是現代受眾在快節奏生活中對自然和生命本真的一種追求。目前我國的“慢綜藝”之路依舊在摸索之中,“慢綜藝”要避免隻作為一時的調味劑存在於市場,真正立足“慢特色”“慢文化”,打造真正的“慢綜藝”。

參考文獻:

﹝1﹞“文化工業”(Cultural Industry)這個概念首次出現於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啟蒙的辯証》一書中《文化工業,作為群眾欺騙的啟蒙》一章.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崔聞博.淺談快時代下“慢綜藝”的成功要素——以湖南衛視《中餐廳》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17(30):171.

﹝4﹞殷俊,劉瑤.“慢綜藝”:電視綜藝節目的模式創新﹝J﹞.理論前沿,2017(11):50-53.

﹝5﹞單世聯.“文化工業”的概念化與問題化——重讀《啟蒙的辯証》﹝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7,20(1):177-234.

﹝6﹞衛欣.技術、媒介與視覺:基於網絡文化下的審美反思﹝J﹞.中州學刊,2015(10):157-162.

﹝7﹞陳昱潔,許瀟丹.從廣告主的變化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以南京地區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16).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