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地方黨報創新新聞報道的思考

張延民
2019年01月23日13:3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地方黨報創新新聞報道的思考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以驚人的速度融入了社會大眾的生活,也由此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新成為傳統媒體應對挑戰的重要舉措。在新媒體的浪潮中,黨報特別是地方黨報,如何以創新應對發展危機,成為廣大黨報新聞工作者思考的重點。多年從事地方黨報新聞工作,筆者認為,黨報尤其是地方黨報應從以下五方面創新新聞報道。

  堅持“三貼近” 樹立親民意識

  創新黨報的新聞宣傳,提高新聞報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從根本上說是要解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問題。

  從事新聞工作,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三貼近”是新聞工作的正確方向,也是做好新聞工作的重要保証。其中的每個因素都很重要,且相互關系密切,無論缺失哪一個,另外兩個就無從落實。“貼近實際”倡導的是從辯証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入手,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在報道新聞事實時做到主觀與客觀相吻合﹔“貼近生活”倡導的是從根本上擴大和豐富新聞信息的來源,關注民情和民生,引導社會生活﹔“貼近群眾”倡導的是新聞工作者真心實意地把群眾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代表群眾利益,用好新聞傳媒,提高服務質量。

  黨報與群眾的關系問題,一直是黨報發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於黨報來說,報道內容要感染讀者,貼近群眾尤為重要。在媒體競爭空前激烈,受眾選擇媒體的余地有了很大拓展並已轉化為傳媒產品消費的情況下,受眾在新聞媒體生存和發展方面所體現的意義已今非昔比。從深層次上說,為了謀求未來的更大發展,為了切實發揮“領頭羊”的作用,黨報無疑應當比以往更加貼近群眾,堅持“三貼近”原則。

  把版面留給群眾,把鏡頭對准基層,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這是時代的召喚,也是受眾對黨報提出的新要求。作為黨報新聞工作者,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式和行為習慣,切實轉變思想作風和採編作風,牢固樹立親民意識,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與時代對接、與市場對接、與群眾對接,在服務讀者、引導讀者中,感染讀者、贏得讀者。

  增強策劃創新 提升自身影響

  隨著我國傳媒業的飛速發展,各種形態的媒介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在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成為每個媒體必須面對的問題。由於受眾對媒體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對信息的需求上,這就使得出色的新聞報道成為媒體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缺乏策劃意識和策劃能力的媒體,是很難贏得受眾、奪得市場優勢的,可以說,傳媒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推動了新聞報道的發展,而后者又自然要求新聞報道策劃的不斷創新。

  所以,對新形勢下的黨報來說,搞好新聞策劃是重要課題。按照“三貼近”的要求,認真探索新聞報道策劃與創新的實現途徑,增強黨報宣傳的影響力、親和力是當前一項重要的任務。新聞報道的策劃就是在不違背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對報道的內容、形式進行有意識的謀劃、設計和包裝,它是對新聞價值再次認識的過程。策劃的功能主要表現為能使新聞報道的主題更明確,內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穎,更能吸引讀者。新聞報道的策劃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一般而言,創新是前提,策劃是手段,增強新聞報道的可讀性和影響力是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策劃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不能策劃出新聞精品。因此,創新策劃的途徑和方法,建立策劃的工作機制和激勵機制,應成為黨報採編人員的當務之急和不懈追求。

  拓寬報道渠道 做好深度報道

  當前,社會資訊多渠道,生活方式多樣化,受眾學識修養快速提高導致了受眾新聞“口味”的變化,他們不再滿足於一般地了解事實,而更要知事理、知未來。為此,地方黨報要在激烈競爭中更具生命力和影響力,就必須拓寬報道渠道,做好深度報道。深度報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是新聞報道方式的與時俱進。進入21世紀以來,報紙進入“深度時代”,讀者對新聞的深層次、全方位需求,對黨報提出了強化深度報道的新要求。面對諸多新媒體海量的新聞信息,更吸引讀者的內容就是:告訴你為什麼、還有什麼,在提供新聞的同時還著重提供新聞的背景、細節、分析,提供權威的聲音,提供本報立場。互聯網等諸多新媒體雖信息海量,但真正有社會熱點發生的時候,人們還是傾向於尋找最權威的來自黨報的聲音,這使黨報做好深度報道成為必然。

  要想做好深度報道,就要選准社會熱點。要善於盯緊、抓住生活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一般來說,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寫出來的報道自然而然會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政府決策部門的關注,這樣的報道,不僅僅具有我們常說的“可讀性”,而且因為它對政府決策部門和老百姓的生活有著天然影響力,進而使其超越了“可讀性”的范疇,進入“必讀性”的范圍。

  深度報道要做到:上為政府分憂,提供決策參考﹔下為百姓解愁,解答社會萬象。要高屋建瓴地謀篇布局,把遠新聞做近,把小新聞做大,把硬新聞做軟,做大做強地方黨報“賣點”,形成看點,站在政治家辦報的高度,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鼓與呼。

  深度報道是報紙的“重武器”,極具競爭力和威懾力,隻要運用好這種武器,報紙就不會落伍於時代,就會與時俱進。

  做透本地新聞 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黨報是以地方特色為依托,地方化是其立足之本。地方黨報以宣傳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要政策為主要職能,同時,還肩負著傳承地方文化和歷史的重任。它的地方新聞報道,是當地未來書寫歷史的最鮮活的參考資料。同時,地方黨報通過副刊等文化版面,提升了當地的人文價值,傳承並弘揚了當地的文化。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辦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黨報,才能擁有固定的讀者群。這就要求地方黨報要在地方性上下大力氣,將地方新聞做好做足,突出地方特色。

  突出地方黨報的地方特色,必須加大對地方資源優勢的報道力度,圍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大宣傳報道。新聞報道作為主觀對客觀的一種及時准確的反映,應該展示地方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主流和方向,首先是要凸顯地方定位,對當地開展的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民生工程等,開設比較固定的專欄,讀者看了這些“優勢”報道,不僅會產生地方親近感,而且會增強振興家鄉的自信心。

  本地新聞是地方黨報最有效的競爭力。地方黨報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區域影響力,必須從本土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不斷改革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媒體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創新編排手法 用好版面語言

  新聞媒體不僅是收集、制作、發布信息的載體,也是一個會思考、有感情、能行動的有機體,其版面語言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媒體的“表情”。

  版面語言是辦報人立場、觀點、感悟和審美眼光的自然流露,最終要通過編排來體現。在一個版面上,突出什麼、不突出什麼,強化什麼、淡化什麼,一條新聞、一張圖片、一篇文章放在什麼位置,用什麼字體,做幾行標題,是否加框加線,都需要立足於全局去作正確判斷和處理。讀者透過這樣一種無聲的版面語言,可以揣摩到或感受到報紙對各類事件、問題、人物的態度和評價,自覺不自覺地接受提示和引導。

  作為地方黨報,在新的形勢下,不僅要在內容上、質量上下功夫,增強可讀性,辦得好看,還應該在版面設計上吸引讀者。地方黨報版式創新離不開版面設計的創新,一個版面就是一幅圖畫,版面的處理就像處理繪畫的素描關系一樣,存在著黑白灰的關系,存在著點線面的關系。繪畫有黑白、明暗、大小、疏密、強弱、輕重的對比,這些對比關系是產生視覺刺激的基礎。報紙要善於運用對比來營造視覺效果,這更易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產生更強的視覺沖擊力。

  一塊好的版面,不僅內容和設計思路要好,而且必須要有求精求美、一絲不苟的嚴謹作風,大到整個版面,小到每個稿件、每個標題、每個字號、每個線條、每個圖形等,都要精細設計,精心處理,精中求精,精中求美,才能讓內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

  (作者單位:臨汾日報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