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1期

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精品賞析【2】

劉保全
2019年02月28日10:26 |
小字號

帶著泥土味,充滿草根香

一篇“情”味十足的新聞精品

——評通訊一等獎作品《“見字如面”23年》一文

刊登在《工人日報》2017年3月18日上的《“見字如面”23年》一文,在第28屆中國新聞獎的評選中,榮獲通訊一等獎。這篇報道通過一對平凡夫妻23年共同寫下的“家庭日記”,在聚少離多和牽腸挂肚的敘述中,在“見字如面”的純情家風裡,傳遞著深遠的情感。那種獨特的情感交流方式,質朴無華的親情之美、家庭之美、人性之美和勞動者的溫暖情懷,帶給讀者久違的感動,也帶給中國新聞獎評委們感動。大家把通訊作品最高獎的票投給《“見字如面”23年》一稿是情理中之事。

這篇通訊的採寫成功和獲獎,首先應歸功於記者堅持“走轉改”,深入基層抓“活魚”。據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介紹,2017年2月14日,記者在蘭州火車站採訪時,獲知蘭州鐵路局蘭州客運段的一對雙職工——李全忠、任亞娟夫婦和自己的女兒,剛剛在站台短暫團圓了37分鐘。而一家人“籌劃”這次相見的方式居然不是通過手機或者微信,而是用家中的“留言本”斷斷續續寫下了幾條留言。進一步了解后得知,這種“見字如面”的情感交流,一家人已經堅持了23年。“巧遇”來的線索,引起記者極大的興趣。但接下來近1個月的採訪極為不順利,由於夫婦二人值乘不同的列車,聚少離多,又由於涉及家庭生活,在工作的列車上採訪也多有不便,隻能每隔一周左右時間,等夫妻二人在家團聚時登門拜訪。同時,由於女兒李卓蔚即將大學畢業,面臨擇業等人生難題,對公開報道家庭往事有點不願接受,也增加了採訪的難度。登門採訪過程中,記者和他們說往事、話家常,翻閱他們家中保存的12本“家庭日記”,一條條統計留言,挖掘每一條“留言”背后的故事。稿件刊發后,又征得他們的同意,將部分記錄“留言”的圖片整理后,與這篇報道一起通過工人日報的“兩微一端”進行推送。

“功夫不負有心人”。報道由於是一條“活魚”,並帶著泥土味,充滿草根香,刊發后,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反響,工人日報微信、微博和客戶端幾天內的閱讀量突破百萬,此后數月的時間裡,網絡上的閱讀、轉發、評論持續不斷,讀者的留言超千條,被點贊為是最能代表普通中國人的愛情故事、展現平凡職工情感的“最美留言”。2017年7月,面對千萬讀者的轉發與留言,女兒李卓蔚深受感動,最終在大學畢業后接過了父母的接力棒,成為滬蘭高鐵列車上的一名“美麗動姐”。2018年初,中宣部、中央網信辦、中國鐵路總公司等部門又以《24萬字,寫就“最美情書”》為題,將這個故事推薦為“新春走基層”採訪活動的重點選題,全國超百家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20多家衛視頻道、廣播電台和地方電視台在重要版面、重點時段追蹤報道,讓這個“見字如面”的新聞故事家喻戶曉。可見報道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這也是這篇通訊獲大獎的又一個原因,即社會反響大,傳播效果佳。

“大浪淘沙,繁華落盡,優質內容仍然盡顯王者本色”。有學者指出,在融媒時代,互聯網等新型傳播技術給內容插上了迅速擴散的“翅膀”,但不論動力多麼強勁的“翅膀”,都需要通過大腦的中樞神經來控制。有影響力的報道,既有賴於技術,也需要“頭腦”,融到深處,最終還是要回歸內容。快閱讀時代,如何讓以普通老百姓的平凡事為主題內容的報道引起讀者共鳴?炫酷的表達方式不可或缺,走心的內容更重要,不要忘記我們的根本,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仍舊是內容。這篇通訊的內容就是贊揚和歌頌一個“美”字,一個“情”字,如文中寫的:

“全忠,2月14日,咱們一家三口站台上見。”這是一本普通家庭日記本上的留言。這樣的日記一寫就是23年,用掉了12本日記本,留下6820多條隻言片語,長達24萬余字。

寫下這段留言的妻子叫任亞娟,是蘭州鐵路局蘭州客運段武威南車隊隊長。丈夫李全忠,是蘭州客運段寧波車隊副隊長。雖然同在一個單位上班,但因為從事不同車次的客運管理工作,夫妻兩人在家碰面的機會少之又少。1995年,兩人步入婚姻殿堂不久,甜蜜的家庭生活就被忙碌的工作帶走了——夫妻二人一個值乘北京列車,一個值乘烏魯木齊列車,每隔3周才能相聚一次。

“那時候哪有手機、微信這麼方便的溝通平台?我們就把家裡需要辦的事情都記在日記本上交代給對方,一來二去,日記本就成了我們兩人之間最主要的溝通紐帶。”任亞娟回憶說,他們出乘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日記本有沒有留言。“看到了熟悉的文字,就像見到了本人一樣。”丈夫李全忠這樣形容。

“亞娟,昨晚在列車上沒合眼吧?一回來就趴在沙發上睡著了,看著好心疼。你最喜歡的冬果梨湯熬好了,在茶幾上,醒來記得喝,我先出乘去了。”

“親愛的,這兩天武威溫度下降得厲害,你的毛衣毛褲我洗好放在臥室第一個衣櫃裡了。記得穿上,保重!”

“全忠,女兒說什麼時候咱們一家三口能坐在一起吃上你做的臊子面?我都不知道哪一天,心涼!”

“亞娟,你榮獲全局十大‘最美賢內助’,真替你高興。但我覺得這個獎,頒給我也合適呢,哈哈!”

每到春運、暑運和黃金周,正是家家團圓或是休閑度假的時候,但對於這對夫妻來說,卻是最繁忙的時候。女兒李卓蔚,已經21歲了,在她的記憶裡,一家人卻沒有一起過過一次春節。

任亞娟的父母去世得早,公婆也在客運段上班,李卓蔚很小就沒人帶,平時隻能將女兒寄放在鄰居家,到了春節就送到陝西姨姥姥家。“別人家的小姑娘都是捧在手心裡養,我們卻是‘散養’,真是覺得對不住她。”一提到女兒,任亞娟的眼裡總是泛起淚花。

懂事的女兒不僅沒有埋怨過父母,還做起了他們情感的“聯絡員”。她在家庭日記本上識字、認字、寫字,漸漸地也開始留字。

“爸,我跟著電視學,做了一盤您喜歡吃的紅燒肉!您回來嘗嘗!”

“爸媽,我在網上給你們定了一款對戒,樣子暫時保密,不過保証你們喜歡!”

……

2月14日,李全忠乘坐K1040次列車從寧波返回蘭州,妻子卻要乘坐T6601次列車前往武威。女兒帶上精心挑選的對戒,一家三口相聚在了蘭州火車站站台上,而這次相聚隻有短短的37分鐘……

上述是記者用朴實無華的文字,記錄了一對夫妻23年裡聚少離多、牽腸挂肚的平凡故事。通訊語言簡練,娓娓道來,通過一個個小小的細節,一句句質朴的話語,帶領讀者不知不覺中體會到這世上最普通也最觸動人心的親情之美、家庭之美、人性之美,並深深為勞動者的溫暖情懷所感染。這一最能代表普通中國人的愛情故事和純情家風,展現平凡職工情感的“最美留言”,通過記者的文字,恰到好處地得以呈現,不虛浮、不煽情,很好地傳遞了社會正能量。這樣的作品不得大獎才是怪事。它的獲獎自然是眾望所歸。

有人說,通訊就是報紙的一顆明珠,這明珠得來不易,要倍加珍惜。就像習主席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中所說的“這是你們腳下沾滿了泥土,才採寫出帶著露珠、冒著熱氣的好文章。也正是你們的心貼著地氣,你們的文筆才有靈氣、才氣,也正是你們的情和老百姓相親相連,你們的作品才充滿了人氣和精神氣”。《“見字如面”23年》一文,為我們提供了貫徹落實習主席指示的成功范例。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