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4期

網絡語言的發展規律在雜志出版中的應用【3】

王秋艷
2019年05月15日09:1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網絡語言在雜志出版中的應用策略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的語言現象,它的產生與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著自身內在的規律性。規律反映事物最本質的聯系,人們隻能去發現它,而不能去發明它、改造它。但是,我們在雜志出版過程中可以去運用它。我們要正確認識網絡語言的發展規律,尊重這些規律,按規范的方向進行引導,使網絡語言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注意使用的時效性

雜志出版過程中使用網絡語言反應要迅速。網絡語言的產生有強烈的時代性、突發性、易變性,因此,雜志編輯,特別是紙質雜志編輯要了解網絡語言的最新發展變化情況,了解網絡文化動態。在使用網絡語言時,應趕上其流行熱度。如2018年的網絡流行語“skr”一詞,除了普通網民在短時間內大量使用外,不少雜志媒體也趕了一波潮流。如2018年7月28日時裝LOFFICIEL微信公眾號的《你是炫富Skr,我是高級Skr》﹔2018年7月28日新周刊微信公眾號的《貴校的宣傳片,真是爛skr人了》﹔2018年7月31日環球人物微信公眾號的《skr!全世界政要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論懟人,我隻服他!》。雜志在微信傳播過程中利用“skr”一詞的流行熱度,成功吸引了大批用戶。如若等到流行熱度降溫以后再使用這一網絡語言,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另外,編輯應時刻關注網絡語言的發展變化、更新迭代,用新詞語代替舊詞語,做到與時俱進,方能獲得受眾認同。

(二)區別對待不同雜志類型、不同傳播渠道

雜志編輯應了解目標受眾的特點,了解相關文化常用的網絡語言,根據雜志自身的特點和辦刊理念,有針對性地、恰當地在出版刊物中使用網絡語言。

從受眾年齡上來看,對於中青年讀者,可以多用網絡語言,因為他們是網絡語言使用與傳播的主體﹔對於老年讀者,應慎用或少用網絡語言,防止閱讀理解上的障礙,不得不用時,可對網絡語言進行解釋和說明﹔對於少年兒童讀者,應盡可能少用或謹慎使用網絡語言,因為青少年時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不少網絡語言的表達不符合語法規范,經常使用會降低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運用能力。

從雜志類型上來看,時尚生活、娛樂休閑類雜志可以多運用網絡語言,增強雜志的趣味性、接近性、新潮性﹔時政類雜志可以多關注與熱點事件、熱點人物相關的網絡語言,更好地進行輿論引導與輿論監督﹔通訊網絡類、財經類雜志應及時、准確使用各種相關網絡語言,提高雜志的專業性、科學性、先進性。

雜志通過紙媒傳播和數字平台傳播時亦應當有所區別。紙質雜志可以少用一些網絡語言,多使用規范語言,以保持其大家閨秀般的氣質——端庄、優雅、沉穩,保証文字傳播的規范性。借助互聯網平台進行傳播時,可以多運用一些網絡語言,特別是標題的制作要吸引人,此時雜志的形象猶如一個俏皮公主,輕鬆、活潑、個性,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適應網絡傳播的氛圍與網民的閱讀心理。

(三)利用網絡語言的流行熱度,引導人們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關注與正確認識

許多網絡語言的出現、流行往往與社會熱點有關,網民對這些熱點問題的關注會在短時間內非常集中。尤其是一些負面新聞報道出來以后,網上不乏各種言論、各種小道消息,易引起謠言的傳播、社會氣氛的恐慌,對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此時,媒體,特別是具有公信力、權威性的媒體如果能夠客觀、公正地對事件進行解讀,則能夠起到引導社會輿論的走向、引導受眾的理性思考、提高受眾的防范意識等作用。《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28期的“特別策劃”關注的話題為P2P網貸平台的“爆雷”(爆雷,一般指P2P平台因為逾期兌付或經營不善,未能償付投資人本金利息而出現的平台停業、清盤、法人跑路、平台失聯、倒閉等問題。)“P2P” 又稱點對點網絡借款,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縮寫,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從2018年6月至7月中旬,短短50天內,就有163家P2P網貸平台出現提現困難、老板跑路等問題,引發社會關注。《中國新聞周刊》通過《P2P生死劫》《牛板金“停擺”》《P2P“爆雷”之后》《防范風險傳染是當務之急》等四篇文章就時下曝出的P2P網貸平台逾期和兌付危機進行調查與解讀,引導受眾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四)雜志出版過程中使用網絡語言要理性、適度

不可否認,社交媒體在網絡語言的傳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雜志已經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傳播,如APP、微信、微博等,網絡語言的使用已成為常態。但是,在使用時應更加理性。一方面,雜志出版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優勢以及社交媒體的轉發、點贊等功能,在網絡語言的“形成期”“成長期”借勢傳播。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網絡語言使用的恰如其分,不要為了使用而使用,更不要嘩眾取寵、制造噱頭,淪為標題黨。此外,網絡語言的使用量應適度。雖然它們具有新穎性、形象性和創造性,但是用多了會影響到文字表述的規范性、嚴肅性。如果雜志文稿中網絡語言濫用,其新穎性也會大打折扣。

(五)優化網絡語言的生命周期

網絡語言的發展適用於適者生存的法則,但是健康的語言環境可以加速其優勝劣汰的步伐。雜志編輯應剖析網絡語言的演變過程,用更具內涵、更具積極社會意義的網絡語言代替粗俗的網絡用語。雜志編輯作為內容的整理、加工者和第一審查者,必須扮演好“把關人”角色。第一,將“三審三校”制度落到實處。對於那些高雅文明的、具有人文價值和社會意義的網絡詞匯,編輯要高抬貴手,反之,對於那些格調不高、缺乏文化積澱的詞匯要拒之門外。第二,遵守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倡議。近幾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關於進一步規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國家語言文字使用“十三五規劃”(2016-2020)》紛紛出台。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國記協聯合發布了《抵制網絡低俗語言、倡導文明用語倡議書》,雜志編輯要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編輯素養。第三,雜志出版網絡平台應加大監管力度。通過工作人員或技術手段過濾掉網友在互動過程中粗俗、低俗的網絡語言,淨化語言環境。此外,善用第三方監督、鼓勵網民舉報等機制也可減少不良網絡語言的使用與傳播機會。通過以上舉措,可以優化網絡語言的生命周期,營造健康的語言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P020180820630889299840.pdf,2018-08-20.

[2]李媛媛.信息時代的網絡語言及其變異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3.

[3]李媛媛.信息時代的網絡語言及其變異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93.

[4]曹進,靳琰.網絡強勢語言模因傳播力的學理闡釋[J].國際新聞界,2016(2):42.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