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4期

我國高校校園媒體的新聞生產研究

黃信鵬
2019年05月15日09:2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目前,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與文化需求的增長,我國高校校園媒體發展迅速,形成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和以微博等社會化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矩陣。目前高校新聞生產仍普遍存在內容同質化、主觀色彩強烈等問題,需從學校政策、內容生產、內容傳播等多方下力,促進高校校園媒體健康持續發展,為高校塑造良好的文化傳播環境。

關鍵詞:校園媒體﹔新聞生產﹔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4-0000-03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博、博客、微信等社會化媒體迅速崛起,新媒體時代應運而生。高校校園媒體在經歷了長期的沉澱之上,呈現出了嶄新的發展態勢。校園媒體新聞生產可以稱作是非專業新聞媒體上的專業新聞生產,在選題策劃、新聞採訪、編輯方式和傳播技巧等方面都有別於專業媒體。

在新媒體壞境下,媒介早已不是稀缺資源,高校自媒體也大規模誕生,並且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所發布的報告顯示,32.26%的校園媒體微信公眾號粉絲量在8000以上,校園媒體的影響力可見一斑。[1]但與此同時,新聞內容生產中也出現了同質化嚴重、缺乏新聞專業性、報道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

目前學界對於校園媒體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特別是在自媒體的誕生后,高校媒體概念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在本文中,將校園媒體定義為由學校師生運營,以校園新聞為主要內容,並向校園師生傳播的媒介組織,主要包括校報、校廣播電視台等傳統媒體,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

一、國內高校校園媒體的新聞生產特征

新的媒介技術重塑了高校的校園傳播環境,形成了以校報、校廣播電視台、校新聞網、校通訊社等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和以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等為主的新媒體兩大陣營。兩大陣營在新聞生產的主體、過程、內容取材以及最后的傳播效果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

(一)高校傳統媒體的新聞生產特征

1.生產過程把關嚴格

高校傳統媒體幾乎都是由學校主辦並且直接管理,對應的部門多為宣傳部,並且會指派一到兩名老師進行指導和管理。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學校信息傳播樞紐的傳統媒體,在新聞生產過程中往往受到了層層嚴密的把關。

2.內容具有信息增量

目前高校傳統媒體幾乎都是由學校主辦並且直接管理,因此傳統校園媒體在許多重大事件上的響應速度會更快,並且也會獨佔部分內容資源。毫無疑問,這對於高校傳統校園媒體來說是十分具有優勢的。

3.內容取材范圍狹窄

高校校園媒體以校園師生為主要傳播對象,而依據新聞價值之中強調的時新性和接近性,從校園生活入手就成為了校園媒體的首要選擇。因此,校園媒體常常將校園事件、校園人物等作為主要內容,在內容取材上相對狹窄。而高校傳統媒體由於自身所肩負著構建校園文化的責任,在選題上更為謹慎,在取材的范圍和思路上更為狹窄。

(二)高校新媒體的新聞生產特征

1.新聞生產主體多元

從論壇、博客到現在的“兩微多號”(微博、微信、今日頭條號、網易號等),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校園新聞生產主體呈現多元化,越來越多人通過新媒體的渠道來進行校園新聞生產。在多元的生產主體背后,暴露出了新聞生產主體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這也導致新聞生產內容質量不穩定,謠言也更有可能被傳播。

2.新聞報道形式豐富

新媒體對於新聞生產最為直接的沖擊就是新聞報道的形式,在新聞報道過程之中可以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實現新聞作品從靜態到動態沉浸、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受眾多種體驗的需求。例如在湖南商學院的校園媒體《有觀》中,除了傳統的圖文形式之外,還有《湖南商學院大學生閱讀狀況調查》這樣的數據可視化文章以及《直播之下》這樣的短視頻內容。

3.傳受雙方聯系密切

校園新媒體一方面,通過社會化媒體平台與用戶進行互動,例如發起新聞話題討論等吸引用戶參與到內容創作中來,滿足用戶的表達欲望,增強用戶粘性。另一方面,受眾的相關建議和意見能夠有渠道進行實時反饋,校園新聞內容生產者可以獲得更為清晰的用戶需求,不斷改進內容生產,密切傳受雙方關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