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評論特征分析【2】
(三)個體自主的開放性
人們都追求自由,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的無奈,我們的自由都是相對的。網絡新聞媒體確實有很大程度的自由。他們不管是在對新聞信息的採用上還是在對新聞事件發表意見上都是比較隨意、輕鬆、自主的。受眾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隻要有網絡就可以自由公開表達言論,每個受眾群體都是自由的、平等的。
傳統媒體的新聞評論是比較單一的,而新媒體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與傳統媒體相比,發送者和接收者都是主體,受眾群體的主體意識也越來越強烈,他們通過同其他的信息進行對比、斟酌、討論,從而形成自己的意見和判斷。誕生了一批從微博大v姚晨、韓寒到崔永元、咪蒙等意見領袖。這也証明了受眾在閱讀信息時不斷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些評論中也有不差於專家的獨到見解,吸納眾多的意見和見解可以使受眾群體更好地理解事實,看到事物的本質方面。這種媒介的自主性和開放性使信息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加。
(四)傳受雙方的平等性
傳統媒體的受眾,無論是報紙、雜志讀者、廣播聽眾或電視觀眾,受眾隻能被動參與,,更不用說有一個平等的交流。但是社交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受眾的這種被動局面,受眾群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新聞媒體機構以平等的視角來關注人們的生活,以受眾的所思所想為著眼點,去衡量新聞事件價值。受眾不需要擔心“把關人”(包括新聞記者和編輯)的限制,也不用擔心自己想說的話被“把關人”過濾掉,他們可以自己將自己的話語發表在網絡上,如果發表的信息被認可,引起關注的話,他們的信息可以同專家的意見一樣引起全民討論。
在微博、論壇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沒有阻礙的,人們可以跟隨自己的想法去參與自己喜歡的事件、話題,在了解他人不同意見和評論的同時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在信息傳遞上新媒體平台為網絡新聞評論提供了屬於自己的“舞台”,不受時間、空間、現實條件的制約,真正實現了信息傳遞的平等性。
社會網絡與社會現實不同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互聯網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全球性媒介。公眾可以通過新媒體這樣一個大平台,訪問不同的信息資源和文化資源,交換觀點和想法。將性別、年齡、社會地位的不同完全拋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會受你的真實生活狀態的影響,因而在發表評論時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擾。任何人隻要想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敢於表達自己,那麼他的言語就會進入公眾視野。網絡匯集各方面的聲音,形成強大的“優勢意見”,影響政府決策,維護自身利益,推動社會的發展。
三、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評論工作應有的發展趨勢
(一) 新聞評論的質量向高層次轉變
網絡全球化大背景下,新媒體網絡迅速發展,一個新聞事件通過媒體的報道以及社交媒體的加入會很快被處於網絡另一端的受眾知曉,一個微博大v發布的信息會在幾秒的時間內被粉絲點贊、評論和轉發,這些評論者的言論通過網絡的快速傳播能在第一時間發表自己對某一新聞事件的看法。而新聞評論者知識水平與立場的不同也就決定了新聞評論的質量也會不同,甚至是一些過於偏激和不文明的言論時常夾雜於這些新聞評論當中。這就迫切需要新聞評論者提高自身素養,提供積極向上有益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新聞評論。
(二)網絡新聞評論積極提升輿論引導力
新媒體環境下,人們獲取信息不僅僅是來自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更多的是依賴於人手一部的手機媒體,新聞評論者越來越傾向於年輕化的群體,這樣一群年輕人作為有頭腦的信息富裕者理應積極提升網絡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力。網絡上出現的詆毀扭曲劉胡蘭、黃繼光、邱少雲等模范人物的惡意行為消解了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削弱了黨的隊伍建設形象。因此作為新媒體環境下的有志青年,應該懂得明辨是非善惡,提升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力。
(三)網絡新聞評論向理性的公共話語空間轉變
新媒體的發展使得人人都可以通過網絡自由且公開的發表觀點和言論,但這種自由必須是相對的[3],全體社會成員應努力營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新聞評論環境。邊看視頻邊參與彈幕的討論,魚龍混雜的聊天信息將自己的評論淹沒,在不受監管毫無畏懼的心理機制下,評論呈現出了泛娛樂化以及不文明的現象,這阻礙了良好的網絡新聞評論環境的形成,因此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推進網絡新聞評論向更理性的公共話語空間轉變。
三、結語
新聞評論是反映人民心聲最重要的指標,也是進行輿論引導的著力點,在新媒體環境下,更應該發揮其積極作用,引導公眾在不斷討論交流中無限接近新聞事實真相。成為社會公眾的“減壓閥”,推動新聞評論的質量向高層次轉變,引導輿論,推進網絡評論向理性的公共話語空間轉變,傳播正能量。
參考文獻:
[1]王代強,李旭曜.我國網絡新聞評論綜述[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7)(上半月).
[2]殷瑜.網絡新聞評論的現狀及前瞻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5.
[3]王睿瑩.淺談新聞評論的特性[J].新聞傳播,2017(16).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