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8年度)【3】
三、履行人文關懷責任
編委會成員積極帶頭踐行“走轉改”要求,加強組織策劃,做好常規報道,做強重點報道,定期帶題目到基層調研採訪,推出一批鮮活生動的新聞報道。
努力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在宣傳報道、版面安排、考核機制中,著力倡導清新文風、鮮活事實,真實記錄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用鮮活的事實向讀者反映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成就,讓那些滿篇材料語言、沒有新聞事實的稿件在版面上沒有立足之地。創新方式手段,讓記者講精彩的“青海故事”。鼓勵記者深入田間地頭、工廠社區,踏訪深化改革前沿、科學發展一線,全身心去聽、去看、去寫、去拍,多宣傳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人與事,突出重點彰顯特色,迅速形成輿論聲勢並長期保持,達到“春風化雨”的效果。強化基層導向,著力營造報紙的“基層味”“泥土味”“百姓味”。進一步強化基層宣傳報道導向,在要聞版為基層報道留足版面,在要聞版開設一批面向基層的欄目﹔把鏡頭和筆墨瞄准基層,著力營造報紙的“基層味”“泥土味”“百姓味”﹔持續深入基層“接地氣”,努力讓“小人物”“小事情”上到要聞版,讓基層報道上頭條、上重要版面位置。
“兩個陣地”不斷拓展延伸。牢牢把握宣傳輿論領導權和主動權,堅持改革創新,提升傳統陣地,建好網絡陣地。堅持移動優先發布原則,積極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在藏毯展、青洽會及“國際禁毒日”等重要宣傳節點,青海日報全媒體、全天候、立體式開展報道,“線上線下”同步運行,充分體現了全媒體原創新聞所具有的鮮活、深度、互動、海量等傳統媒體難以比擬的優勢。作為青海日報社“中央廚房”建設的重點內容和補足青海日報及時發布“短板”的重要舉措,青海日報客戶端於12月10日正式上線運行,青海日報再添新發布平台,黨報主流思想輿論陣地進一步壯大,青海日報社媒體融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融媒產品不斷推陳出新。H5系列《秒看、精讀、不眨眼……咱青海人都振奮》《一往無前,干出一個新青海 》《你的“娃”愛上西寧了,勿念》受到微友廣泛好評並紛紛轉載。原創音畫《西寧:春風十裡,不如有你》榮獲人民網十佳作品。創意拍攝的以“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為主題的微電影《融冰》,中央網信辦進行了全網推送。青海法制報發揮漢藏新媒體平台優勢,開設《微普法》專欄,開展“送法進牧區”系列活動。與省司法廳、省普法辦和藏文法制報聯合推出藏漢雙語“心連心學憲法”微普法欄目,透過新媒體漢藏語播音相結合的方式,將憲法知識帶入藏區千家萬戶。
《青海日報》“今日青海”周刊
青海日報客戶端報道截圖
青海日報官方微信截圖
四、履行繁榮發展文化責任
推出“中國夢 青海故事”有獎征文。先后刊發了《柴達木:激情燃燒的土地》《村庄的氣質(上、下)》《掌握草藥密碼的人——訪“全國最美中醫”李軍茹》《岩雅泉的大寫人生》《牧民鄉長》《重溫鐘老——寫在鐘錫九先生逝世20周年之際》等作品,講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以及發生在青海大地上的感人事跡和故事。
推出作家作品專版。陸續以“青海文學在綻放·作品篇”“青海文學在綻放·民族篇”“青海文學在綻放·區域篇”以及“改革開放40年專版”等形式,推出了一批我省州地市優秀作品及我省優秀作家作品專版,以多個版面的篇幅集中展示了我省近年來的文藝創作實績。
鼓勵基層文學事業發展。“江河源”副刊特辟專版,刊發貴德縣楹聯專版及評論專版,刊發果洛格薩爾文化及各類非遺傳承人稿件專版,如《尚尤則柔》等。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江河源”副刊“讀書”專頁,以“品讀齋”“創作談”“新書推介”“書摘”“閱讀微記”“書齋札記”“省版圖書推介”等欄目,大力推介我省優秀圖書,以助力全民閱讀,更好地營造書香社會。
《青海日報》“人文周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