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5期

新媒體時代編輯手段現代化實現途徑【2】

張華 於涌
2019年06月19日08:1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2.2科技期刊編輯應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

編輯 人員是稿件加工的主要責任者,是促進學術期刊進步的中堅力量, 編輯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科技期刊的綜合水平。在新知識不斷涌現的今天, 如果不能順應時代潮流加強並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就不能肩負起知識推廣和傳播的重任【7】。特別是身處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 每天接觸海量信息,期刊編輯如何甄別優質稿源,避免機械和教條對稿件進行加工的能力丞待提高,這就需要科技期刊的編輯調動自身的能動性和責任感,調整學習思路,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自主學習, 有計劃地參加業務知識培訓,利用碎片時間積極參加網上的編輯培訓、接受繼續教育, 提高業務素質和學歷層次,創造條件出席本專業和期刊發展研討會,在對作者文章的編輯加工、校對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同行業專家學者開展討論, 相互學習和交流。努力成為編輯學領域的專業人才,更好的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8】。

2.3科技期刊編輯應具有服務意識和網絡溝通能力

新媒體實現了學術期刊與作者和讀者的雙向時時互動。在數據為王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夠充分借助新媒體互動性、共享性的特點並將其與期刊的資源結合起來,學術期刊就可能會喪失一種更好的知識文化載體。網絡時代,作者通過微信鏈接的投稿平台可以實時關注所投稿件的審稿進度和審稿結果,並可以就文章內容的修改實時與期刊編輯及審閱人進行溝通,表達出自己的疑問和建議,從而促進編輯部完善稿件處理流程,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新媒體的應用也極大地減少了稿件的處理時滯,期刊編輯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及時與作者就文稿進行交互,幫助他們提高論文的科學性和可讀性。編輯部在建設期刊多媒體傳播途徑的同時,迎合多媒體時代讀者和作者的閱讀習慣和投稿習慣,設置讀者信箱,過刊瀏覽,留言板等內容板塊,更好的為讀者和作者提供服務【9】。同時編輯部應當利用網站的數據統計功能,了解讀者的閱讀偏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專注重點,將編輯的主動性,創造性與讀者的需求相結合,在編讀往來過程中培養潛在的讀者群和作者群。

在多媒體環境下,編輯還應當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讀者提供“管家式”的服務。很多都學者認為,行業內有一定水平的學術論文能夠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得到公開發表為同行所獲取,可以迅速地提高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增加文章的被引率。媒體融合技術能夠避免傳統出版的時滯,尤其是手機軟件能夠個性化的選擇推送對象,為讀者提供准確的鏈接,使學術期刊內容的更加快速高效的傳播,從而增加期刊的受眾面,使期刊影響力得以提升【10】。

3小結

新媒體加強了學術期刊與作者,讀者之間的零時差溝通互動,是提升期刊內容傳播速度和質量的有力工具,能夠幫助期刊實現內容生產和傳播的數字化, “新型媒體”對信息的傳播模式已成為當今媒體發展的重要趨勢和學者們關注的熱點。相比圖書出版業,學術期刊的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但與報業、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相比,學術期刊的步伐仍顯緩慢。近年來, 不少專家學者對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許多可行性方案。其他傳媒的迅速發展為學術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作用,但目前關於媒體融合方面的理論研究和與新媒體融合的范圍和速度都不夠理想,需要期刊人進一步的去實踐。

參考文獻

[1]王福軍,冷懷明,郭建秀,汪勤儉.互聯網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媒體融合路徑[J].編輯學報,2016,28(1):11-14.

[2]潘明志,梁明佩,黃研研.“互聯網+”時代科技期刊編輯應具備的新媒體能力[J].傳播與版權,2018(6):66-67+72.

[3]翟振,郭紅麗,蔡建偉,王久麗.利用數字化手段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力的探索——以《中國物理B》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348-1351.

[4]翟振,郭紅麗,蔡建偉,王久麗.利用數字化手段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力的探索——以《中國物理B》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348-1351.

[5]唐學兵.淺析新媒體時代提高編輯綜合能力的必要性[J].大觀,2017(11):93.

[6]董冰媛,王軍紅.新媒體形勢下傳統學術期刊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實用醫藥雜志, 2016,33(1):83-84.

[7]吉海濤,郭雨梅,郭曉亮.學術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機遇·挑戰·對策[J].編輯學報,2015,27(5):412-415.

[8]李艷.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現狀與融合發展模式[J].科技與出版,2015(9):62-65.

[9]龍秀芬,丁岩,冉文清,譚幸誼,吳惠勤.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的功能定位及融合發展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4):44-48.

[10]崔建華.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模式隨新媒體環境的轉變探索[J].科技傳播,2017,9(8):8-9.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