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5期

網絡暴力信息對未成年人心理發展的影響【2】

張海晏  李建偉
2019年06月19日08:2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未成年人關注暴力信息的原因

從主觀上來說:所謂變動是新聞信息之母,沖突是社會中的顯著變動,暴力更是沖突的極端形式【9】。人們會本能地被暴力沖突性的信息所吸引。換句話說,攻擊性是人的本能,而暴力信息正滿足了其精神上的需求:被攻擊性壓抑的孩子會本能性的被暴力信息所吸引。弗洛伊德認為人最原始的攻擊性本能被壓抑這種心理防御機制所限【10】:即俄狄浦斯期幼兒想佔據異性父母未果,隻能將本能的欲望壓抑於潛意識深處,原初未被滿足的願望可以通過一定的暴力渠道得到滿足和發泄【11】﹔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者,客體關系之母梅蘭妮·克萊茵同樣認為兒童天生就具有攻擊性本能。他們的精神世界充滿了初始的驅動力,有謀殺或者自殺的傾向【12】。

從客觀原因上說,改革開放40周年以來,我國已經建成完善的基礎教育體系,絕大多數人得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中國的義務教育環節仍然存在著許多制約其發展的問題:如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地域地方教育環境的差距,部分教師的格局不高,家長和教師缺乏對孩子心理發展的全方位理解,家長與老師對孩子的過度管教,部分孩子在學校成績差,飽受壓抑等。上述因素致使部分孩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逆反心理,劍走偏鋒。

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個體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父母正是其子女精神世界上的引路人,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個體的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國,很多家庭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第一類問題就是父母感情不和諧導致離婚:據調查顯示, 2017年上半年我國的離婚率為33.23%,以天津等大城市最為明顯(60.8%)【13】,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在家庭中另一普遍存在的問題即家暴:在中國普遍的家庭中,有51.0%的少年兒童被父母打過,經常被父母打的少年兒童佔22.7%。在這些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中,有18.0%∼30.7%的子女遭受著父母的嚴重體罰【14】。家庭環境的不和和家暴致使許多兒童以及青少年的心理飽受壓抑,他們關注暴力信息正是其宣泄內心壓抑情緒的一種途徑。因此他們在課堂之外或多或少的關注一些網絡暴力信息。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暴力信息在互聯網中的傳播更加頻繁,甚至滲透在互聯網各個角落:2005年是中國互聯網發展最迅猛的一年,從2005年年初到年末,我國網民的人數從1.1億增加至6.38億人次,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率也從 8. 5% 上升到了 50. 3%,此后逐年遞增【15】。未成年人網民已佔到網民總數的26.6%,約有1.5億人,其中包含大量的學齡期兒童【16】。在網絡上非學術性信息中,47%的信息與色情或暴力有關,60%的中小學生是無意之中接受到色情或暴力信息,有24%的18歲以下未成年人(包括青少年和兒童)經歷過網絡暴力,而這其中的17%的群體曾坦言自己曾經傷害過他人【17】。未成年人接受的不良信息的路徑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三種是暴力網站、網絡游戲與網絡聊天。三種途徑所佔比例為78.9%,45.7%和43.3%【18】。除了暴力網站外,未成年人獲取暴力信息的最多途徑是網絡游戲。據調查發現,80%的電腦游戲充斥著暴力,而進入國內消費市場的95%的網絡游戲充斥著極端的暴力信息【19】,比如《絕地求生》《王者榮耀》這類角色扮演類游戲。未成年人在游戲中會體會到極端的快感。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極易接觸到暴力信息。而網絡技術的多元化發展,傳播方式的拓展,網絡把關的不到位,增強了暴力信息傳播的力度。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兒童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如果此時家長和老師不能客觀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自己無法在學校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並進一步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他們就會劍走偏鋒,大多數未成年人會通過網絡游戲這種方法來緩解自己內心中的焦慮和壓力。正如上文所述,國內消費市場的95%的網絡游戲充斥著極端的暴力信息【20】。網絡游戲中的暴力信息勢必影響著未成年人的心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