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5期

網絡暴力信息對未成年人心理發展的影響

張海晏  李建偉
2019年06月19日08:2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關注未成年人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未成年人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同時也會受到網絡暴力信息的影響。未成年人關注網絡暴力信息有一定的社會原因和心理原因。網絡暴力信息對他們心理發展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比如,容易產生暴力傾向,影響其人際關系的互動,使其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形成空虛迷茫的價值觀念等。從實施層面上來講,建立合理的把關機制,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文化層面上的感召等具體的措施可以使得暴力信息對未成年人心理層面上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關鍵詞:網絡﹔暴力信息﹔兒童心理﹔未成年人﹔大眾傳播﹔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5-0000-05

當代中國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於當代的中國社會中。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的易得性提高,兒童和青少年成為受眾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將未成年人的年齡規定為0-18歲【1】。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和所接受的教育對個人未來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未成年人思維敏捷,觀察力強,想象力豐富,同樣樂於接受新奇的事物,對任何事物都想去嘗試。互聯網大環境下,未成年人所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廣,這其中未免會接受到一些關於沖突和暴力的信息。研究本選題, 有利於找出暴力信息對未成年人心理以及其價值觀所產生的具體影響,並加以量化與概括,同時從執行層面上,探討一套合適的解決方案,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把暴力信息對未成年人心理層面上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一、 網絡暴力信息的產生及原因

“暴力”指的是那些不符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的力量【2】。網絡暴力信息也是暴力的一種形式,是指通過網絡來傳遞的一些具有煽動性與誹謗性的文字、圖象、音訊等【3】。。

研究者普遍認為:網絡暴力信息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美國學者George Gerbner認為,媒介的暴力內容對童年后期的兒童犯罪具有“誘發效果”,但無必然聯系。這種影響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4】。

賀建平等在Gerbner的涵化理論的基礎上對網絡暴力內容對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時期的影響做了研究,他們發現童年時期接觸暴力游戲、暴力新聞時間最長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對暴力行為的贊成度會有所提高,也更容易產生暴力情緒【5】。王玲宇和張國良在一次對上海童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年齡越大,贊成暴力的程度就會越高【6】。

昆明理工大學王勇教授認為網絡上的有害信息相當廣泛,其中就包括網絡游戲中的暴力信息,經過調查,他發現未成年人網民已經佔到網民總數的百分之26.6,約佔1.43億多。其中大部分都是處在兒童階段的群體,泛濫成災的暴力凶殺界面,污染著他們的心靈,甚至造成了終身的陰影【7】。

中國人民大學張振鋒先生認為,網絡暴力信息能夠導致未成年人思想混亂,心理異常,身體損害。這些信息價值觀扭曲,道德低下,色情,暴力,反科學。是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經過調查表明,47.1%的未成年犯在小學階段就曾接觸到暴力信息,受到主動因素與被動因素影響。未成年犯在犯罪前接觸不良信息的途徑多樣,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網站,網絡游戲與網絡聊天,這三種途徑所佔比例78.9%,45.7%和43.3%,並且他們辨別能力弱。網絡暴力信息嚴重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使他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阻礙他們的人際關系建構,讓他們對社會事件變得冷漠,缺少社會責任感,同時引發未成年人犯罪【8】。

暴力信息的產生和發展有一定的社會因素,我國正處在社會的轉型時期,改革開放40年以來,經濟大幅發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如今經濟發展更是進入“新常態”﹔但是改革難免造成很多社會問題,例如收入-分配不公平,部分人無法享受改革所帶來的福利,貧富差距拉大。因此,處在底層的部分百姓對社會轉型中存在的問題有強烈的不滿傾向。此外,處在轉型當下的部分人生活壓力大,就業競爭力度強,焦慮迷茫而又壓抑,網絡正是其宣泄口之一,而暴力信息正滿足了這兩類人的心理需求。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