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兩會報道 “全”“新” 出發
今年的兩會報道是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來人民日報社集體學習后的首場媒體“大考”。人民網充分利用全媒體平台優勢,創新內容生產模式,報道呈現出新的特點:優化組合,催化“融合質變”新飛躍﹔供給側改革,構建“內容生產”新機制﹔多維發力,打造“全媒傳播”新矩陣。
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深水區”,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不斷涌現,重塑著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格局。在今年的兩會報道中,人民網精心烹調、創意十足,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的統一調度下,形式靈活、人員速配的“融媒體工作室”從孵化走向成熟,融媒體產品“井噴式”爆發,全媒體特色更加突出、融合發展更加深入。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來到人民日報社集體學習后的首場媒體“大考”中,彰顯了優勢,突出了特色,取得了優異成績。
優化組合,催化“融合質變”新飛躍
進入“兩會時刻”,人民網打破原來的頻道建制,重新組合、統一調配,流程優化、平台再造,全面釋放兩會報道生產力,形成了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融合報道新局面,催化著融合發展從“量變”向“質變”的新飛躍。
以“追夢·奮斗”為主題的大型多語種、融媒體兩會專題,設置5秒開屏動畫,採取C4D建模和渲染,從大會堂穹頂視角穿越進入專題,極具空間的縱深感和沖擊力。專題報道集納文字、圖片、視頻於一體,成為優質融媒體產品的“展示台”和“集散地”。
“顏值”與品質齊在線
“狗熊掰棒子”“羊煤土氣”“繡花”……這些有趣又形象的詞你還記得嗎?融媒體作品《熱詞動起來!六年兩會習近平這樣說民生》,選取習近平總書記6年來在兩會上關於民生話題的新鮮提法,中英對照,特效酷炫,“顏值”與品質齊在線。
“習近平兩會上點贊過的追夢人”系列報道,用接地氣的文字還原了習近平總書記與代表互動的情形,文風生動,場景鮮活。同時,注重移動端傳播,配發代表圖片和視頻,以H5形式融合呈現,提升網友閱讀體驗,助力產品全效傳播。
同時,全媒體做好有關總書記的報道,創新推出《2019全國兩會打卡學習》欄目,第一時間整理總書記當日講話要點,與網友一起開啟2019全國兩會打卡學習之旅。
《習近平兩會時間》融合《學習金句》《學習有聲》《跟總書記上兩會》等品牌欄目,推出系列報道,產生廣泛影響力。其中,《圖解:一分鐘!習近平2019年兩會講話“干貨”全掌握》,被今日頭條等各大新聞客戶端頭條置頂,移動端總推薦量超4億。
視覺與聽覺共盛宴
可視化報道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兩會期間,人民網推出系列圖解,如在全國政協開幕當日根據工作報告內容制作推出的《一圖看懂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讓重點內容更清晰、重要信息更直觀,人民日報予以大篇幅刊登。
除了視覺上的可視化呈現,人民網的音頻欄目在喜馬拉雅等多個平台上播放,也吸引了眾多聽眾。口述微評短視頻節目《兩會聽我“蔣”》,聚焦全國兩會期間的新鮮事兒,尤其是網友最關注的話題,在60秒的時間裡,通過“網言網語”和彈幕的形式表達出來,打破評論的“次元”,創新“評論”的表現形式,單刀直入說重點,直奔主題撈干貨,不扯閑篇兒,不長篇大論,節奏明快,語言鮮活,形式新穎。
首檔通俗理論脫口秀節目《胡敏說兩會》,特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擔當評論員,聚焦2019年全國兩會每日重點活動、重大議題,以輕鬆的語言、生動的點評、理性的闡析,為網友梳理當日最應知曉的兩會動態,作出最為及時的政策解讀。
溫度與深度相輝映
在碎片化信息時代,如何在快節奏的兩會熱點轉換中,切中溫度與深度,考驗著編輯的策劃能力和融合思維。
創意H5《預見未來的你》、微視頻《“拼”了!90秒告訴你,今年兩會網友期盼啥?》,以“沉浸式”交互溫暖民心,以全景式觸達激發受眾情感共鳴﹔“兩會熱1℃”系列報道,則通過大數據分析,聚焦網民最關心的話題,捕捉兩會熱點,解讀背后世情,既有溫度,也有深度。
其中,《預見未來的你》互動策劃,整體畫面以治愈系的動畫效果和小清新的手繪風格,令人耳目一新。插畫風格的時尚感,讓讀者仿佛置身於治愈系游戲中,使兩會更貼近生活、更易在年輕人群體中傳播。
在H5互動過程中,網友隻需要滑動、點擊頁面進行互動,伴隨著“沙漏君”的移動和輕快的音樂節奏,就可以進入到下一環節。社會生活場景的構建,能為受眾營造虛擬空間感,極大地增強產品的溫度感、科技感、動態感,更容易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和分享動力,為產品的廣泛傳播奠定基礎。
供給側改革,構建“內容生產”新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1·25”重要講話中指出:“在信息生產領域,也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
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必然要求內容生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人員融通、技術互通,打破界限、練好內功、重塑路徑,實現報網深一度、網內融合進一步,共同構建內容生產新機制。
打破“融合邊界”,探索新可能
拿出手機,AR看兩會。人民視頻的AR掃描,讓人民日報“動”起來,以更加鮮活的方式傳播主流價值,也探索了報紙向全息媒體躍升的可能路徑。
充分聯動,通力配合。選題階段,人民網與人民日報編輯團隊積極溝通,共同策劃AR+數據可視化的報道形式,協同進行新聞材料的梳理和數據信息的表達,保障了報道內容的高度與品質。
豐富呈現,動態整合。讀者掃描人民日報兩會報道的要聞圖片,即可在手機上看到代表委員歷年履職情況的動態變化,如同在報紙上打開了獲取更多資訊的新窗口。
多元傳播,深度融合。除紙質報刊外,全面覆蓋人民日報電子版、電子閱報欄等終端和渠道,實現媒體傳播的深度融合,同時邀請兩會代表委員參與體驗和互動,讓人民日報在各個終端都“動”起來,以更加鮮活的方式傳播主流價值。
人民網建立起報社融媒體工作室的對接機制,《穿越時空說兩會》《解決了嗎?》《兩會夜歸人》等融合欄目應運而生,麻辣財經工作室與人民網強國論壇合作推出“麻辣財經兩會特別版”,兩會期間每日不間斷“上菜”,打通“報、網、端、微、屏”各種資源,為網友和讀者奉上精彩的“麻辣套餐”。
練好“融合內功”,用好“黑科技”
科技創意短視頻《全息3D強影看兩會》,探索融媒產品新視角,AI主播閃亮登場,通過全息3D強影直擊政府工作報告裡的干貨,採用全息投影、三維立體建模、人工智能等多重“黑科技”,帶網友直觀感受“民生紅包”的長度與厚度。化繁為簡,將萬字報告濃縮成12條干貨,3D“沉浸式”體驗直抵人心。
數據可視化欄目《兩會KPI》,聚焦《政府工作報告》,部長通道、代表通道、委員通道和相關記者會上的重要數據,採用可視化方式呈現,讓兩會報道生動化、網友看會直觀化。
媒體融合,除了人員的融合、技術的融合,歸根結底是內容的融合,用好“黑科技”,還要加強專業知識的積澱。
專題報道《走過“代表通道” 我們履職這一年》精准發力、精准傳播,聚焦代表委員履職,充分展示開放透明、民主和諧的會議氛圍,使兩會報道更具厚度、更有溫度、更接地氣。
視頻短評節目《紫豪“通道”觀察》,以現場記者的視角緊追“通道”熱點,在第一現場為網友第一時間講述部長通道、代表通道、委員通道的熱點、亮點。該欄目需要在通道結束后,立即進行回顧點評,考驗內容功底和觀察視角,網友評價:“廣角度、多元素,非常生動!”
重塑“融合路徑”,1+1>2
2018年,人民網推出的大型直播節目《兩會進行時》榮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今年,人民網繼續擴大“朋友圈”,踐行媒體融合理念,以運營思維打造全新《兩會進行時》,根據會議議程主打“地方時刻”。
實行“1+1”運營模式。每期由一家地方合作單位與人民網人民視頻同步策劃,在人民網平台和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21家終端同步直播,彰顯“1+1>2”效應,總訪問量達到4.5億。
跨界融合,有效連接。邀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每天3分鐘,為網友講兩會上的新聞點、新鮮事兒,讓網友和聽眾原汁原味聽評書,多種選擇“追”兩會。這種“評書+兩會”的報道形式得到業界和網友的雙重認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孟建評價:“像兩會這樣時政性極強的報道,如何入耳入心入腦,可是大學問。人民網‘兩會評書’的上線,可不只是支了個新招,更是匠心獨運的‘碰心’之舉。”有網友留言:“評書講兩會,別致新穎,擲地有聲,生動感人。”
多維發力,打造“全媒傳播”新矩陣
聽民聲、匯民智、聚民力,人民網兩會融合報道,讓民情民意“活起來”、網上網下“零距離”、網內網外“連起來”、海內海外“無時差”。
多種形式的互動模式,多種形態的產品創新,有效豐富了人民網兩會報道內容和形式,擴大了地域覆蓋面、人群覆蓋面、內容覆蓋面,融出了力量、融出了質量、融出了流量,形成了矩陣式的傳播效果。
民情民意“活”起來
人民網連續推出18年的“兩會調查”,今年有440萬人參與投票。創新推出《120秒看懂2019兩會調查》,通過動畫短視頻全景展示,使調查數據“活起來”。首次推出蒙、藏、維、哈、朝五個民文版本的“兩會調查”,成為各少數民族語言網站中唯一推出兩會調查的媒體。
人民日報報道“兩會調查”的文章《正風反腐和依法治國最受關注》,成為今年兩會報道海外落地次數最多的文章,引發外媒廣泛關注。
“兩會來了,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活動已連續舉辦9年,參與人次超過600萬,24個省的領導干部對網友的意見、建議作出一對一的答復﹔10余位省委書記、省長以回信的形式回應網友兩會建議,紛紛發出《致人民網網友的一封信》,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還專門發來一條語音回復。
傳播渠道“廣”起來
“大屏”“小屏”互動增強,《高談客論》《對話地方領導》《兩會V觀察》等多個高端、特色訪談欄目中嘉賓訪談的精彩觀點,通過精編短視頻,制作成海報在移動端傳播。
“人民紅”兩會前方報道組成為會場一抹亮色。人大組對全國31個代表團“開放日”進行了全面生動的報道,各地反響熱烈,多省市表揚,稱“站位高、視野寬”。該系列報道在微博上的傳播也產生了廣泛影響力。
4位來自不同頻道和崗位的同事,臨時組隊,針對移動平台的傳播特點,制作融媒體產品《人民小廚,上菜了》。通過主持人與生動活潑的動畫相結合的方式,串聯原創新聞產品,帶給網友最新鮮的兩會時訊,既有用又有趣,節目一經推出即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迅速傳播並獲大量點贊。
借助網外平台,人民網移動中心與騰訊微視圍繞今年兩會熱點話題展開合作,創新兩會報道形式,推出互動視頻《兩會AB劇》,通過互動視頻的形式引導網友參與到兩會話題中,提高網友對兩會話題的關注度,實現了與網友的良性互動。
中國聲音“亮”起來
如何讓外國人聽懂兩會?人民網運營的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平台推出“PD Dialogue”節目,邀請中國知名國際問題和經濟領域專家與海外社交媒體用戶面對面,以國外受眾聽得懂、易理解、能接受的話語,權威解讀兩會故事,主動回應海外關切。
中英文版訪談節目《斐然看兩會》,通過人民網外籍專家石斐然的觀察和講述,介紹兩會在中國政治生活和國家治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探討世界關注兩會的原因。節目在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上線首日,瀏覽量即超過10萬。人民網英文版推出《兩會“英”播報》短視頻節目,在“看見中國”臉譜賬號上每集播放量均達10萬。
9個外文、5個民文,人民網多語種傳播兩會好聲音。“兩會全媒體”專題,對重要場次活動進行視頻直播,共發布相關稿件2500余篇,其中原創稿件900余篇,在外媒落地達280余篇次。
習近平總書記在“1·25”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把人民日報辦得更好,擴大地域覆蓋面、擴大人群覆蓋面、擴大內容覆蓋面,充分發揮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作為網上的“人民日報”,在此次兩會報道中,人民網“全”“新”出發,充分利用全媒體平台優勢,創新內容生產模式,為積極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提供了生動案例。
融合出動能,融合出產能,融合出效能,融合為參與兩會報道的每一個人賦能。深度融合發展的“考卷”前,人人都是主廚,經過兩會這場歷練,人民網融合向前的步伐更加堅定。
(作者申亞欣系人民網編輯中心中央組主編﹔王韜系人民網新聞協調部綜合組主編﹔彭靜系人民網新聞協調部管理協調組編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