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9期

社交媒體時代下網絡表情包的流行原因探析

陳璐
2019年10月09日10:4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隨著互聯網以及移動端的普及,如今的網絡時代逐漸演變為一個“屏社交”的媒介時代,生活中充滿了奇怪的囈語、圖片、符號和圖標。人與人之間交流談話充斥著大量的符號,使用各種各樣的表情包與好友們你來我往、妙語接龍。社交媒體時代下,表情包建構了一種似真似幻的交流場景,社交行為演變成了符號的狂歡,表情包的亂舞。本文主要研究網絡表情包的流行原因以及它對社會及個人的影響,最后提出一些思考問題與大家一同探討。

關鍵詞:社交媒體時代﹔表情包﹔符號﹔圖像﹔視覺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9-0000-03

一、符號與表情包

“符號就是負載或傳遞信息的基元,表現為有意義的代碼及代碼系統,如聲音、圖形、姿態、表情等,一般包括了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1]。表情包是隨著社交媒體流行而爆發的,其實質是一組由圖像與文字來表達情緒與意義的雙渠道表意符號。表情包逐漸成為一種嵌合當下語境和大時代背景的符號文化。

(一)表情包的起源

表情包其創造者是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出生日期為1982年9月19日,出生地為電子公告板,初始起源是一串ASCII字符,表現形式為 “:-)”。表情包流行於貼吧,爆發於微信。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4G的普及及大量社交平台的出現,網民們的創作熱情空前高漲。比如兔斯基、阿狸等貼圖表情包逐漸發展成了一種融合多種元素和屬性的互聯網文化現象,幾乎滿足了所有年齡層網民的多樣化需求。然而網友們的創作熱情並沒有由此止步,二次元的世界已經無法滿足網友們的需求,真人表情包隨之出現。真人表情包意指制作主體截取關於人物任意圖片並附配上相應的文字,一般形態表現為夸張,通俗易懂的靜態圖片或動圖格式,也可稱之為涂鴉表情包。真人表情包作為一種結合了文字、圖像、動作,甚至是誤讀可能性的多元符號產物,常常成為了聊天中的調劑品。

從大眾傳媒時代到今天的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表情包的發展經歷了從鍵盤符號、面部表情符號、加入肢體的符號、卡通性格符號、網友創作的表情符號等各種形式的演變。在形式上從抽象到具象,從靜態到動態,從單一到多元,經歷了不斷更新的發展過程。

(二)生產過程與表現形式:表情包的特征分析

表情包隨著社交媒體平台的興起而流行,它融合圖像與文本為一體,與受眾共建交流的意義空間,逐漸影響著人們的交流方式與習慣。

1、生產過程:批量同質化復制生產

美國學者弗雷德裡克·詹姆遜將“復制定義為后現代主義最基本的主題。復制技術為后現代社會帶來巨量的符號及批量生產的產品,以供龐大的消費群體享用,同質化海量的產品甚至會改變主體對客觀世界的感知方式”[2]。在社交媒體時代廣泛運用復制技術基於相同的視覺原型、技術和涂鴉方式對表情包依照個體的需求進行生產。例如“皮皮蝦我們走”“難受香菇”“蘇大強說”等,這些同一畫面或者同一角色被大眾網民截取並利用各種制圖軟件、技術進行創作與反復使用,從而衍生一系列類似的表情包。

2、表現形式:話語戲謔,形式多樣,交互性強,題材追逐熱點

表情包以視覺圖像為核心,融文字、圖片於一體,隨著表情包的流行與發展,其表現形式也從靜態圖片變成了動態gif圖等,多樣形式適應當今社交媒體時代網民與眾不同的個性化需要。表情包的素材大多來源於互聯網空間,用戶生成內容(UGC)成為表情包重要的創造資源。表情包交互性強,例如“斗圖”在社交媒體中十分流行,青年網民們重新構建一套關於各種表情包的含義,在社交平台使用表情包充分表達自己的話語,從而隱匿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感以獲得一種安全感。表情包作為一種接地氣的網絡流行文化,內容和形式上兼具娛樂性與大眾性,熱衷於挖掘網絡熱點,在追逐熱點的同時,也在創造流行文化。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