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
中國青年報社: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構建年輕態主流融媒
編者按: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治理高度,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年多來,各級各地媒體如何貫徹落實中央要求?融合發展向縱深推進取得哪些新進展新成效?敬請關注“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專欄報道。
今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其中,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會議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當天,中國青年報社(以下簡稱“中青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堅定緊跟黨走,煉鑄紅色青春》提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作為團中央機關報,中青報正在一面全面從嚴治報抓管理,一面全媒體融合改革促發展,努力在為黨育人、服務大局、服務全團、服務青年中,發揮主流媒體獨特的青年工作者作用,力爭在2020年實現更有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一流新型青年主流媒體目標。
與此同時,具有中青報特色的“融媒小廚”投入使用滿3年,升級改造為“融媒雲廚”,在抗疫報道、抗洪搶險報道、脫貧攻堅報道中轉危創機,正站在百年目標門檻進行新一場媒體融合自我革命,主要從三個方面轉危創機、守正創新。
上達天聽站高端
從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再到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媒體融合加速推進,全媒體建設已初見成效。中青報始終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正確的媒體融合方向。
四把標尺,檢驗真假融合
2018年,中青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檢驗媒體真假融合的四把標尺》,提出按照中央相關精神要求,至少有四把標尺可以檢驗衡量。
第一把標尺,是不是在黨委統一領導下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第二把標尺,是不是真正“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第三把標尺,是不是真正實現了“一支隊伍,多個平台”,並正在轉型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型主流媒體?第四把標尺,是不是真正以內容創新為根本,是不是充分傳承和發揚主流媒體內容、人才優勢推出融媒體精品?
中青報的全媒體融合轉型探索自2014年啟動,從“報網互動”到“報網融合”“24小時中青報在線”,再到“24小時中青報隨手看”,直至2017年3月,中青報“融媒小廚”開張。這是中青報全媒體內容制作、分發傳播、整合運營的機制平台,是全媒體網報融合的流程再造,是全媒體精准的渠道連接,是全媒體移動優先的精品制作,是全媒體品牌拓展的服務創新。
“融媒小廚”其實是根據報社自收自支的現實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創建的經濟適用型特色“中央廚房”。採用“部門主導,三端融合”的內容生產制作模式,基本實現“信息共享、一體策劃、一次採集、多元生成”,努力追求機制、內容、平台、渠道、產品、運營、服務等一體化深度融合,目的就是要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融媒小廚”以H5、大數據、直播、短視頻等優化融合技術,合作研發視頻直播系統、“中青融合傳播力指數”“移動採編系統”。2018年秋,中青報移動採編系統正式使用。移動採編與PC端使用統一的數據庫,統一策劃、統一採集、統一編輯、統一存儲、統一終審,共享使用、多元生成,它從技術上實現了“部門主導,三端融合”機制在移動辦公上的全面落實,真正打通了報社移動融媒的最后一公裡。
隨著融合轉型工作的推進,全媒體採編流程幾經修訂,與之相輔相成的全媒體採編績效考核機制及流程也作出相應調整。建立以“部門主導,三端融合”為核心的內容部門考核指標﹔健全以全媒體報道流程管理為基礎的正負向加權獎懲制度,等等。
目前是“融媒小廚”正在全面升級為“融媒雲廚”的關鍵時刻。中青報初步構建了全媒體價值鏈,從“互聯網+”的物理式重構轉型,向“互聯網×”的化學式融合質變邁進,從全媒體價值鏈的重構再造,轉向全媒體價值鏈的延展拓寬,從機制體制的初步改革向深層改革縱深發展。
重塑新定位,重新再出發
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需要提高政治站位,重塑新定位:打造上傳下達的治國理政新平台,打造內引外聯的國際傳播新格局,打造惠國利民的美好實用新服務。
2019年,在中宣部指導下、在團中央書記處具體領導下,原團中央實業發展中心、原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順利融入中國青年報社,壯大了中青報的實力,也鞏固和加強了引領青年思想工作的團中央機關報陣地。
中青報全媒體推出的《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特稿、《青年大學習》系列團課等,全媒體推出的一個個“中國好青年”“強國青年”“強國一代有我在”“向上向善好青年”故事等,都成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青春樣本,成為努力實現中國夢的青春樣本。
同時,中青報初步構建起內容、管理、技術、運營、團務五大融合版塊,服務全團政務、數據庫建設等,正在形成“媒體+智庫+團務+服務”的整體架構。中青報的融合縱深發展是對標黨中央要求深化共青團和青年工作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國家傳播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抗疫期間,中青報與團中央國際部等打造了多檔中外青年領袖對話直播節目、“全球青年抗疫行動分享會”等,致力於服務團中央的青年外交工作,並在全國1000多所高校形成獨特的青年國際交流渠道優勢,助推對外傳播中國青年聲音。《青年參考》等從“國際資訊向國內傳播”為主,轉變為“國際資訊向國內傳播”+“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向國際傳播”的雙向傳播並重。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團團微就業”共青團服務青年就業平台上線試運行,由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人社部就業促進司指導,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千校萬崗 百城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同時啟動,這個服務平台就落在以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為互動窗口的融合平台上,也是中青報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推進一體化,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中青報努力以高標准推進黨建業務的一體化深度融合﹔以高效能推進內外治理的一體化深度融合﹔以高質量推進精品導向的一體化深度融合。將在內容生產、分發傳播、整合運營、融合管理的基礎上,提升建設輿情智庫、績效評估、智能化、體制機制等四大工程。
中青報將全面人事管理和績效考核制度深層改革,作為深化體制機制一個突破口。進一步開拓人力資源成長通道,站在五年全媒體人才規劃下,擬重點聚焦培養扶持優秀融媒經理人、優秀融媒制片人、優秀融媒專家型人才、優秀融媒創意創新人才、優秀融媒技術人才等。
溫暖人心創精品
無論報紙端、PC端還是移動端,最溫暖的終端是人心,要讓文化的光芒無“微”不至﹔無論如何創新,最重要的創新是內容創新。
加大全媒體內容精品生產
中青報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立足青年視角、聚焦青年話題、符合青年話語體系的融媒產品。
共青團十八大前夕,中青報推出《梁家河全景帶你走近青年習近平》H5作品。利用全景VR互動技術,生動再現了總書記在梁家河的工作與生活,讓人身臨其境地學習感悟總書記的奮斗青春。作品點擊量超過1600萬次。
2018年7月起,中青報聯合團中央宣傳部打造的“青年大學習”網上系列團課,非常有效地向廣大團員青年傳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採用視頻嵌套H5,適於移動端傳播,團員青年可隨時隨地展開學習。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總點擊量超過10多個億。
截至6月14日,中青報全媒體平台發布戰“疫”原創報道19110篇(條),傳播總量超170億人次。開設網絡專題9個,主持微博話題800余個,涌現了一批新媒體爆款產品。中青報微信公號刊發的《互喊加油,四大“天團”會師武漢!網友:王炸來了,中國必勝!》閱讀量達1559萬、轉發量82萬、點贊量6.6萬,創本報單篇微信作品閱讀量新紀錄。今年3月16日推出的《青年大學習:在疫情防控中體現負責任大國擔當》H5,視頻錄制地點專門選擇櫻花盛開的武漢大學校園,點擊量達到1.4億人次,直接參與學習互動的人數高達4678萬人。
3月16日,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孫慶玲(右)在武漢抗疫一線直播採訪。耿學清 攝
抗疫期間,中青報參與中國青基會主辦的“一起學習,希望同行”希望工程特別行動,一個多月時間共計籌款800多萬元,已經幫助湖北5000名貧困生實現在線學習。該項目創造了從前期籌劃到落實捐款、落地執行僅用了10天時間的“中青公益速度”,活動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778萬。
今年五四期間,中國青年報聯合湖南衛視、城市之窗、共青團武漢市委等相關單位發起了“致敬戰疫青年”系列公益活動及組織策劃相關全媒體報道,涉及的主要微博話題閱讀量達30多億,一系列海報產品刷屏社交媒體。
今年兩會期間,中國青年網聯合今日頭條發起#代表委員面對面#兩會話題活動,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分享議案提案,截至5月31日,閱讀量達11.2億。
提高精品再造轉化率,推進“專業主導、三端融合”
今年上半年,中青報以問題導向倒逼改革,在“端網運營室”成功試運行的基礎上,緊緊扭住依然十分薄弱的客戶端改造升級,加速中青報與中青網的“一體化”融合。
2019年中青報完成了辦公物理空間融合功能全新調配的“大搬家”,2020年7月1日,全媒體採編部門完成向客戶端等移動終端“大搬家”,全媒體運營管理部門同步設計參與,初步實現移動優先的“雲”分享、“雲”辦公、“雲”交互、“雲”活動、“雲”公益,逐步向“雲”社區、“雲”交易、“雲”孵化、“雲”成果邁進,讓每一個專業部門、專業人才,都能成為創新創造的種子,在“融媒雲廚”的平台上不斷開花結果。全員凝神聚力創精品,提高與“頭部平台”合作、內外集成分發的生產力。
中青報 中青網的青蜂俠團隊每天持續制作短視頻新聞。
精品內容,精品項目,精品服務,精品管理,精品效益——正在進行的輿情智庫資源初步整合、技術管理優化融合、報紙數字化項目突破、子報刊與中青網的“雲”合試點、國際化融合報道加強、“網課”音視頻雲類產品增強、健康科普和“沉浸式體驗新聞”文化類新品種探索嘗試等等,初顯成效。
中青報直接移動用戶已破億,中青網作為中青報新聞主網,中青在線作為新聞文化視頻網站,兩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差異互補特色日趨明顯,內容和品牌的傳播影響力不斷提升。“融媒雲廚”當下正努力的是將全程全息全員全效體現到精品的制造創造、再造轉化、變現增效當中。
全員辦好精品報紙
在一些傳統媒體放棄紙媒時,中青報逆勢而上、剪斷最后的臍帶,在主力軍轉戰新媒體主戰場的格局下,改革全媒體融合中的報紙總編室,把每一天的報紙從形式到內容、從深度到精度都辦出彩。
中青報主辦的《中國青年作家報》《青年參考》《青年時訊》等子報刊,在辦好精品報過程中,與中國青年網正在實施有效的一體化融合試點探索,初見成效。
下接地氣年輕態
為黨育人、服務全團,服務青年成長、推動社會進步是中青報的立身之本。隻有強身固本,我們才能真正贏得主流媒體應該爭取到的更大組織力和資源力支持,才能順應融入智慧媒體、智慧政務、智慧社區同步發展的大趨勢中。
中青報承制的爆款微電影《青春與祖國同在》海報。
年輕態意味著始終聚焦主責主業
中青報要發力增強權威性、服務性和不可替代的鮮明青年特色。以敢於創新、顛覆傳統的青年態度,對全媒體價值鏈、產業鏈進行更務實的改變改革。更加跳出傳統的“內容”束縛、固有的“圈子”限制,品牌內容牽引、技術資源優化、資本孵化增強、運營模式顛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能在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和全團重點工作部署深化實施過程中,作為主流青年媒體,發揮引導引領、精准服務、實力支撐、場景應用等功能職責,在政務新媒體、智慧團建、志願公益、扶貧扶智、就業創業、基層組織等服務全團項目中找准融合契入點。
年輕態意味著做大做強做優大學生成長平台
“融媒雲廚”平台要直接從未來走入當下,對接政府、社會、青年的能力要大大加強,在打造面向全社會生態系統的“青年媒體旗艦”過程中,重構中青報全新商業模式、文創模式和盈利模式。
未來已來。基於“雲”智能的“剛需內容+垂直服務+趣味社交+程序設計”,必然更好適應與創造年輕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然后消費日用”的變化需求,讓有意思與有意義、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更好結合。
而這僅僅靠媒體自身無法完成,需要更加開放對接中青報的校媒等大學生成長平台,並更精准服務千萬中學生及老師家長,線上“團聚”年輕伙伴的能量,激活各階層用戶尤其是UGC等內容生產形態,實現各類平台、用戶客戶、商家資本的多贏,才有可能將創新融入共同進化的社會大生態中,真正打開“融媒雲廚”,讓廣大青少年共辦同創屬於自己的新中青報。
年輕態意味著充分發揮正能量明星和網紅效應
當代青年呈現出許多與父輩不同的鮮明特點,青年工作的現實基礎發生深刻變化,對新時代青年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引領,凝聚青年聽黨話、跟黨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青報對照此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面對許多新機遇和新挑戰,還有許多“青年關注、關注青年”的新問題新課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破解。
比如網紅現象反映了社會資本和大眾文化、青年文化的深度融合,“粉絲喜歡和認可什麼”成為信息傳播導向,網紅經濟改變了青年就業方式,新一代年輕人創新意識、個人價值實現、網紅群體的社會動員方式革新等,都在催生多元化、分眾化的群體聚焦新模式。中青報正在適應並創造青年新需求、新變化。
比如2019年,中青報與湖南衛視籌劃半年,聯合出品打造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文藝晚會,開展全媒體“新青年,耀青春——緊緊跟著黨走”活動,用青年最喜聞樂見的內容、方式和渠道,加強對青年政治思想引領,產生較大的社會反響。
年輕態意味著傳承文化力、激活新業態
中青報通過一系列“傳承的力量”“文化中國”“榜樣閱讀”等全媒體活動,借助網紅明星打造青年喜愛的正能量影視劇(如籌拍電視連續劇《天地人心王陽明》等),以及紀錄片、MV、五四晚會、時尚文化節等,努力把“文化傳承”的基因與“思想引領”的創新,更有機有效結合起來。特別是正在加大中青“融評”和思想理論報道的創新。
傳承文化力,得益於全媒體人才培養,如前文所述,這也成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一個突破口。“融媒雲廚”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靠的是團隊攜手並肩、攻堅克難。關心“大”,也關心“小”——大時代關心小生活,大敘事關心小細節,大生產關心小消費,大世界關心小青年,可以讓我們擁有可貴可親的報格報品,也擁有可愛可靠的成長伙伴。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雖然困難重重、矛盾多多、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但我們還是以中青報特色“融媒雲廚”為新起點,自我革命,永久奮斗。【作者為中國青年報社(含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黨委書記張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