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總編輯羅華:守正創新 融合傳播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左志新
2020年08月14日14:36 |
小字號
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編輯、副總裁羅華
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編輯、副總裁羅華

來源:傳媒雜志

今年是人民網創辦23周年,從1997年人民日報網絡版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到后來改稱人民網,再到成為第一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新聞網站,開啟了黨報媒體進軍互聯網的征程。23年來,人民網始終堅守“網上的人民日報”定位,在網絡宣傳、對外傳播、媒體融合、事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如今媒體融合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以人民網為代表的主流新聞網站積極投入其中,站在時代變革的潮頭,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平台,佔領網絡輿論傳播的制高點。本刊記者專訪了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編輯、副總裁羅華,向讀者解讀人民網的發展實踐與探索。

構建全媒體矩陣 佔領傳播主陣地

《傳媒》:作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排頭兵、網上的人民日報和人民日報社媒體融合發展的“旗艦”,人民網走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近年來在經營方面的成果如何?

羅華:1997年1月1日,人民網正式上線。200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人民網承辦的“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上線,成為宣傳和介紹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政策、信息的權威網站。人民網除中文版本外,還擁有7種少數民族語言及9種外文版本。目前在國內建立了33個分公司,在日本東京、美國紐約及舊金山、韓國首爾、英國倫敦、俄羅斯莫斯科、南非約翰內斯堡、澳大利亞悉尼、法國巴黎、瑞典斯德哥爾摩、泰國曼谷以及中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5個公司或辦事處。

人民網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1·25”重要講話精神,銘記黨和人民賦予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始終不渝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積極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及時傳播國內外各領域信息,做“中國聲音最專業的傳播者,人民利益最堅強的捍衛者”。

多年來,人民網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圍繞黨的思想理論、重大改革進程、重要政治生活、社會熱點現象等重大主題,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鮮活、亮點紛呈的報道,輿論引導力和社會公信力不斷提高。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人民網圍繞“四全媒體”的要求,不斷打造體現主流價值的產品形態和內容生態,積極壯大主流宣傳陣地,已形成覆蓋互聯網內容傳播領域主流渠道的全媒體矩陣。

在聚焦新聞主業,打造觀點評論、深度調查、權威解讀、政策建議等內容原創精品,不斷鞏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龍頭”地位的基礎上,人民網著力建設“人民視頻”“人民黨建雲”“領導留言板”三大移動客戶端,積極拓展內容運營、內容風控、內容聚合分發三大內容創新業務。2019年,人民網正式提出了內容科技(Con Tech)發展思路,圍繞基礎研究、技術支撐、場景應用三個層次建立立體化的內容科技戰略布局。2019年11月,經科技部批准,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依托人民網建設的“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打造的“人工智能技術引擎”穩步推進,聚合分發平台、人民智作平台正式上線,為各類內容科技應用場景賦能。

2019年,人民網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50億元,同比增長26.9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7億元,同比增長57.48%,均創下人民網上市以來的新高。2020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1億元,同比增長2.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傳媒》: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民網創辦了哪些新媒體平台?在創辦過程中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羅華:近年來,人民網深耕內容主業,打造優質欄目,強化融媒體採編能力,確保人民網移動端傳播力和影響力始終處於網絡媒體領先地位。

人民網積極進駐新媒體平台,以正能量內容引領輿論方向。其中有人民網的微博賬號(2011年開通)、人民網的微信公眾號(2013年開通)這樣的“老戰士”,也有像人民網的抖音賬號、快手賬號(2018年開通)、知乎賬號、B站賬號(2019年開通)這樣的“新選手”。各新媒體賬號整體籌劃,統一運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人民網的微博、抖音、快手賬號粉絲數均位居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第一,成為活躍在新媒體陣營裡一支重要的頭部媒體力量。截至2020年5月,人民網各新媒體平台賬號粉絲總數超1.57億。

人民網著力打造三大移動端產品。創辦於2006年的“地方領導留言板”於2019 年9月,升級更名為“領導留言板”,開放部委領導留言板功能,創新群眾工作機制,多項數據再創新高。2019年,網民留言總量近50萬件,各級領導干部回應落實近40萬件。截至2020年5月,全國31個省區市全部開展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其中有28個省份就留言辦理工作的“時度效”作出硬性規定。“領導留言板”正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廣泛、真實、有效的生動樣本。

“人民黨建雲”是服務全國各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黨建宣傳、學習教育、黨務管理、交流互動的功能型平台,著力做強專業黨建領域的內容產品建設,致力於成為優質黨建產品設計、黨建內容輸出以及提供各行業、各領域智慧黨建綜合解決服務方案的國內領軍者。目前,“人民黨建雲”已正式服務全國31個省區市的各領域黨組織11210家,上線3000多門黨課,日發布黨建信息100多條,日收錄黨建分析數據過萬條。

5G時代,短視頻成為輿論宣傳的主陣地之一。“人民視頻”融合人民網內容聚合和品牌優勢、騰訊技術平台和流量優勢、歌華有線終端優勢,打造中央級視聽內容制作、聚合和發布平台,是面向5G時代的智能化視頻社區。2020年,人民視頻客戶端改版,優化首頁內容展示邏輯,優化視頻拍攝、發布的功能和流程,讓用戶能更便捷地在手機端快速生產內容。人民拍客的足跡已遍布全國,累計發展注冊拍客超37萬人,成長為“短視頻+直播”的中央級新平台。

此外,人民網也在持續深耕垂直類業務。人民健康加強人民優選平台、人民好醫生APP、人民好保險等平台建設,聚合特定人群,打造人民健康產業基地。人民體育搭建路跑+、電競、冰雪、圍棋等垂直運動領域平台,賦能體育健康產業,創新供給,促進消費升級。人民視訊的“人民教育”項目,聚焦K12教育,打造知識付費模式產品,構筑產業互通共享的教育平台,實現資源全國共享互通。

把握媒體融合發展態勢 構建融合傳播指數體系

《傳媒》: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需要全面客觀地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態勢。人民網研究院從2016年起,研究設計了媒體融合傳播指數指標體系,考察我國主流媒體在母媒、PC端、移動端的綜合傳播力。請問《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是基於什麼背景發起的?媒體融合傳播指數指標體系又是如何設計的?

羅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要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在互聯網條件下,傳播力作為媒體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基礎,更易於通過客觀量化數據進行評估分析,促使我們更好地提升媒體傳播力,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從2013年起,人民網研究院即著手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評估我國媒體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傳播能力,作為考察媒體新媒體傳播力的重要依據。2016年,在媒體移動傳播指數指標體系的基礎上,人民網研究院在自身關於媒體融合效果評價體系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結合其他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設計了媒體融合傳播指數指標體系。2017年,我們進一步厘清了“傳播力”的內涵,著重從內容生產和渠道建設兩個維度,對指標進行了調整和優化,兼顧可操作性,形成了報紙、廣播、電視融合傳播指數指標體系,考察我國主流媒體在傳統終端、PC端、移動端的綜合傳播力,同時反映我國媒體融合傳播的總體水平和特征。2018年、2019年,根據媒體傳播渠道的最新發展進一步優化了指標體系,目前包含媒體傳統終端、網站、微博、微信、入駐聚合新聞客戶端、入駐音/視頻聚合客戶端、入駐抖音平台、自建客戶端傳播力等7-8個一級指標,30多個二級指標(報紙、廣播、電視評價指標及其權重略有不同)。

2019年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研究,選取了我國中央級、省級、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295家報紙,中央級、省級廣播電台的300個廣播頻率和34家電視台作為評估對象,在採集報紙發行量、廣播頻率收聽率、電視台收視率等數據基礎上,分別考察這些媒體官方網站的傳播情況,抓取上述媒體主辦的966個微博賬號、903個微信公眾號、484個抖音賬號,與之相關聯的五家聚合新聞客戶端、四家視頻客戶端、四家音頻客戶端以及各媒體自有客戶端的相關數據,對我國媒體2019年融合傳播發展狀況進行綜合分析,並根據指標體系測算出2019年報紙、廣播頻率、電視台的融合傳播指數,得出報紙融合傳播百強榜、廣播頻率融合傳播百強榜和電視台融合傳播三十強三份榜單,深入分析不同類別媒體融合傳播的特點,形成2019年媒體融合傳播指數總報告及報紙、廣播、電視融合傳播指數三個分報告。

《傳媒》:今年已是連續4年發布《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對媒體融合發展起到了哪些推動作用?與前三次有哪些不同?具體有哪些創新與亮點?

羅華:人民網研究院自2016年起,連續4年發布《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受到了相關主管部門、省市宣傳部門、網信部門及媒體的高度關注,為考察媒體融合傳播力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融合傳播指標體系的構建和不斷完善,指數報告對於媒體融合傳播特點、亮點的分析和趨勢研判,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導向作用。

除了不斷加強對指標體系建構的研究,我們也一直致力於建設技術支撐平台,以使得評估更加全面、客觀。在對2019年媒體融合傳播發展狀況進行評估分析時,人民網研究院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在線,開發建設了“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平台”。我們這個平台具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是數據更全面精准,評估更客觀公正。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平台運用分布式爬虫技術,大幅度提升全網海量數據的採集、處理及入庫工作的效率,確保各家媒體的數據得到實時的更新﹔平台可以實現媒體單位對自身基礎信息的上傳匯總,從而全方位、廣維度、高精准地抓取全網相關數據,保証媒體各項數據全面、准確、客觀公正,為科學評估媒體融合傳播力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評估時效性更強,指導更有針對性。指數平台使用流式處理技術,保障數據落地的時效性和可信度,並以此為基礎,快速、准確地計算出各媒體單位的傳播分析數據,第一時間生成媒體融合傳播力的各項榜單。該平台以數據可視化的形式,展示了報紙、廣播頻率、電視台三項總榜單,以及包含其傳統媒體、網站、微博、微信等在內的23個分榜單。不僅可以進行年度傳播力評估,還可以通過數據實時分析,為媒體機構調整自身策略、優化融合傳播路徑及手段提供及時有效的參考。

三是實現了指數評估與版權保護的打通。人民在線研發的“人民版權”平台為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平台提供數據及技術支持。“人民版權”平台應用區塊鏈等技術,一方面通過對媒體傳播數據實時抓取、計算分析,客觀呈現各媒體融合傳播狀況﹔另一方面,借助對全網數據信息追溯和智能化分析,整合多維度數據,可以更好助力媒體實現版權保護,凸顯媒體傳播力、影響力價值。

四是平台可以即時反饋交互、不斷優化體驗。為了更好地保証平台的數據質量,提高平台數據的精准度,平台將面向媒體機構提供相關的原始數據,並在此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溝通反饋功能,媒體單位可結合自身使用情況對指數平台的指標體系、榜單數據、操作體驗等提出意見和建議。我們在對建議進行評估后,將第一時間對平台進行合理優化,不斷提升平台使用體驗。

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平台的正式上線是響應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展號召的重要舉措。下一步,我們將向各級媒體廣泛征集基礎信息、征求意見。衷心希望各方能夠緊密合作,將平台打造成為社會共建、社會共享,兼具權威性和公信力的媒體融合傳播研究平台、咨詢平台,服務於各級宣傳主管部門、網信部門及各級各類媒體機構、研究機構,更好地推動我國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啟動應急報道機制 勇做戰“疫”新聞宣傳排頭兵

《傳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媒體在全民戰“疫”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請問人民網是如何助力抗“疫”的?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羅華:1月22日,人民網即召開黨委擴大會,成立了新冠疫情報道工作領導小組,啟動應急報道機制,集全網之力開展疫情報道。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在人民日報社編委會的統一指揮下,全網聯動、連續作戰,推出了一系列思想深刻、內容鮮活、形式多樣的報道,全景式地記錄了中國戰“疫”情況。截至4月26日,人民網共發布相關圖文、視頻、融媒體報道及產品18萬余篇,相關報道在人民網自有平台上閱讀量超過246億。3個多月的報道過程中,前方採訪團隊不懼風險沖在一線,后方制作團隊各盡其責形成合力,充分展現了黨網工作者的政治責任感和專業化水平。

一是政策解讀,領跑全網。人民網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內涵,通過高質量、高頻次的稿件領跑中央新聞網站,提振戰“疫”信心。截至4月20日,72篇與總書記有關的原創報道登上各網站及客戶端頭條。其中,《習近平領導中國這樣戰“疫”》被全網置頂,《戰“疫”中國策九字訣》系列圖解,移動端總訪問量近5000萬。

二是逆行武漢,展現擔當。人民網聚焦主戰場,由人民網派出的5名記者和湖北頻道13人組成的前方報道組推出《武漢日記》、視頻版“日記Vlog”等大量的圖文、視頻報道,記錄戰“疫”中的感人故事和平凡英雄。人民網的崔東、王欲然春節前的1月23日即逆行武漢,是各媒體中最早奔赴疫情前線的記者之一。湖北頻道戰“疫”日記、各地方頻道聯動推出的“特別關注:疫情防控,各地在行動”等專題報道,引發廣泛的關注和反響。

三是網評發力,引領輿論。人民網系列網評精准研判輿情,被各大媒體紛紛轉載。《面對疫情,任何僥幸都可能奪人性命》等多篇評論被湖北省政府網站全文轉發、遼寧省省直機關要求全省學習、民政部等部委在發布會上多次引用人民網評的核心觀點。人民網評見勢早、反應快、抓得准、論述有力、建議中肯,成為引導輿論走向、設置工作議題的重要指引,受到了領導和廣大網民的充分肯定。

四是搭建橋梁,凝聚人心。“領導留言板”開設的“抗擊疫情意見征集平台”為中央部委和各級地方黨委政府提供工作線索超3萬件。“戰疫情 抓復產——意見建議與問題線索征集”活動,幫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工作,超過1.6萬件得到政府部門回復和解決。疫情期間,各級政府部門十分重視留言信息,積極回應解決廣大網民的問題和建議,“領導留言板”在社會治理尤其是應急管理中的平台優勢和特殊作用充分凸顯。

五是創新樣式,融合傳播。從1月23日開始,人民視頻推出《人民戰“疫”》直播節目,每天不斷檔。截至4月26日,共聯動300多家媒體,累計觀看量超過8億人次。人民網戰“疫”宣傳融媒體產品MV《不要告訴我的媽媽》《祝你平安,2020》,系列海報《你守護大家,我守護你》《不好意思,竟然被10個成語惹哭了》等作品獲得網民好評。人民網法人微博話題總閱讀量90億,戰“疫”報道在人民網新媒體平台轉評贊總量突破12億。

六是因時而變,拓展業態。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做好‘六穩’工作”的指示,人民網將“金台圓桌”從線下搬到線上,召開多場企業對策線上研討會,相關報道登上人民日報。“強國論壇”圍繞疫情防控先后推出訪談60余場,近百位專家第一時間闡述解讀中央精神,回應網民關切。中國體育行業戰“疫”在線論壇邀請20多位體育行業代表,探析疫情之下中國體育產業的挑戰與機遇。

七是對外發聲,開展斗爭。人民網9個外文語種和12家海外本土化公司,借助境外合作媒體力量,有效開展疫情網絡外宣及國際輿論斗爭。多語種第一時間編譯推送人民日報評論稿件,放大人民日報在國際輿論場的聲音。截至4月26日,人民網及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共發布相關稿件1.6萬余篇,閱讀量達5億。

八是立足公益,提升服務。為助力戰“疫”期間的生產生活,人民網組織疫情防控思政大課,邀請專家教授在線“雲”開講,自有平台總訪問量達1.25億次,自有APP和賬號包括人民智雲、學習大國、人民好醫生共計新增用戶和粉絲數達到1712萬。“人民好醫生”公益援助信息平台、“人民智雲”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等在疫情期間也都發揮了重要公益援助作用。

AI助力 5G賦能 共迎智媒體時代

《傳媒》:從2019全國兩會開始,5G、VR/AR、人工智能、短視頻等新技術在主流媒體中廣泛應用,平台化融合生產已經成為常態。人民網在今年全國兩會報道方面具體做了哪些部署?又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羅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按照中宣部、中央網信辦、人民日報社編委會統一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報道工作,堅守黨媒職責和擔當,認真踐行“四全媒體”時代融合發展要求,發揮全媒體傳播優勢,打造優勢品牌欄目,融媒體產品出新出彩。截至5月28日,人民網共發布兩會稿件1.1萬余篇,總閱讀量超過36億。其中,人民網法人微博主持的兩會話題閱讀總量超20億﹔9個外文語種兩會報道落地外媒達500條次﹔人民網運營的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發布兩會報道210篇,閱讀量達1431萬。

一是高效聯動,多角度報道兩會現場。面對今年如此特殊的兩會,人民網前方報道組以重點欄目為抓手,利用前后方聯動優勢,創新產品輸出,發布“疫情下的委員履職”“疫情下的代表履職”“八大民主黨派履職綜述”“提案的誕生”“委員熱議常態化疫情防控”等多組系列稿件和9篇《兩會側記》﹔推出的4期系列視頻欄目《我在現場》總計閱讀量超過200萬,此外,還推出8期短視頻現場欄目《記者直擊兩會》﹔述評欄目《紫豪通道觀察》以獨特視角解讀“三大通道”,8期欄目在人民網自有平台累計閱讀數超1000萬。

二是融媒報道,經典欄目持續發力。人民網首頁置頂推出以“決戰·決勝”為主題的融媒體兩會專區,突出設置“習近平的兩會時間”板塊,集納《學習有方》《兩會話扶貧》《跟總書記上兩會》《學習導圖》等特色品牌欄目,體現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專區中還設置“高談客論”“兩會調查”“人民日報兩會特刊”“圖解新聞”“兩會雲客廳”“兩會‘藝’起聊”等重要板塊,全方位呈現多媒體報道內容,傳播效果顯著。人民網評推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確保香港繁榮穩定”等6個系列網評,備受網民關注。

三是“破圈”對話,訪談節目聚攏人氣。人民網與《麻辣財經》工作室聯手推出兩會特別版,深入解讀兩會重要報告,多期節目內容登上人民日報。訪談節目《高談客論》《對話地方領導》邀請正部級嘉賓11人、副部級嘉賓53人,節目觀點新、聲量足、傳播正能量。《兩會夜歸人》邀請合作媒體各展所長,聚焦兩會科普、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直播帶貨等網民關心的熱點話題。線上對話節目《兩會雲客廳》《金台圓桌》,選題緊扣時事民生熱點,在政府、企業、網民中反響熱烈。線上視頻對話欄目《兩會夜話》攜手各界嘉賓,以平等對話的形式展開不同年齡、不同圈層間的思想交流,實現“嘉賓破圈”“傳播渠道破圈”,觸達更多用戶。

四是創新呈現,全媒體佳作亮點頻頻。人民網與人民日報政文部聯手推出系列創意短視頻《“桃園三兄弟”用上民法典》,通過演繹三國人物詳解民法典給公眾生活帶來的變化,推出后呈現刷屏之勢。以手繪長圖的形式推出《人大代表履職記》,作品用小人書式的畫風配合連環畫式的排版,以長卷形式自動打開,閱讀時帶入感強烈。系列水墨風動畫視頻《〈民法典〉版成語新說》形式新穎獨特,內容通俗易懂。《視評2020兩會》以動畫形式深入淺出解讀兩會,打造兩會報道獨特形式。《會聲會語》《兩會VR虛擬展館》《兩會有點數》《兩會解說家》等視頻、音頻、互動欄目刷屏朋友圈,充分發揮內容、技術、平台等傳播優勢,讓網民感受不一樣的兩會報道。雲直播《代表委員雲調研》互動創意“足”,代表委員與網民“合寫”提案、議案,助力政府決策。“兩會來了 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征集活動網民互動熱情高漲,關注度達到7000萬,16位書記省長專程回應人民網網民建言。

《傳媒》:5G時代的到來,媒體向智能化轉型是一大趨勢,您認為主流媒體如何才能實現向智能媒體的飛躍?人民網的未來發展有哪些布局?

羅華:2020年3月,人民網正式發布了《2019,內容科技(Con Tech)元年》白皮書,內容科技的概念得到學界業界的廣泛認可。我們認為,內容科技是指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內核,對內容產品的生產與消費鏈條、內容產業的組織與分工模式產生重大影響,包括區塊鏈、物聯網等在內的一系列數據與信息採集、存儲、加工、傳輸的新技術,這些技術催生了內容產業領域的新應用、新服務。當前的內容科技,正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新的技術體系,表現出以人工智能驅動內容生產、消費全鏈條,以數字化生產、網絡化傳播為主要應用場景,以主流價值和意識形態引導與社會共識達成為重要指向的特征。

主流媒體要實現向智能媒體的飛躍,必須圍繞信息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五個環節的智能化展開應用,在內容產業全鏈條的變革和重塑中佔領先機。例如,視頻內容的智能生產正在成為內容行業智能化的關鍵環節。在視頻內容制作層面,計算圖像技術、短視頻合成等技術的應用將會大大提升視頻內容生產的效率,並推動精品內容的產生﹔在視頻內容分發及營銷層面,個性化推薦技術也將提升視聽內容投放的場景化水平,建立更加緊密的用戶與信息和資源的個性化關聯機制。在信息傳遞層面,具備公信力和權威性的主流媒體機構應當依托內容科技,在事實核查、真相還原中發揮關鍵作用,提供更加准確、全面、權威的信息,及時糾偏,引導輿論。與此同時還要看到,智能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內容制作與編輯技術的門檻降低,使得過度編輯、蓄意造假、AI換臉等負面事例層出不窮,分布在內容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和反饋的全過程中,人們應該始終對智能化應用背后的倫理風險保持警惕。做好智媒時代的“把關人”,也將成為智能媒體轉型的使命之一。

人民網將以內容科技作為建設“四全媒體”的重要手段和路徑,不斷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的資源投入和產業布局,憑借“資本+技術”雙輪驅動,積極向科技型、智慧型企業轉型,力爭成為內容科技領軍企業,實現人民網的政治價值、傳播價值、品牌價值、平台價值和資本價值,成為網絡輿論的“定海神針”和“中流砥柱”,進一步提升“四全媒體”時代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2020年,依據《人民網深度融合發展三年規劃(綱要)》,人民網正不斷改革創新,持續提升全媒體建設能力。建設強大技術后台,不斷拓展、整合內容運營業務,實現各代運營網站、客戶端、社交媒體賬號之間的良性互動。不斷升級第三方內容風控平台,通過制定標准、從業人員培訓等,推動內容風控行業的形成與健康發展。不斷運用大數據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聚合各類優質內容,為全網的內容生產者、傳播者、使用者提供內容聚發及其衍生的版權交易、運營培訓、IP 孵化等一體化“大內容應用服務方案”。依托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人民網內容科技能力將再上台階,並將探索構筑面向全行業的技術支撐能力,服務傳媒行業的智能化轉型發展。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