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社創新體制機制 小步快跑,創出一個新樣本
推進記者職能結構性改革,一部分人員側重於公共新聞,一部分人員側重於行業研究,兩者相融共進﹔打破原來記者編輯單一崗位設置,創新設立採編、研究、產品、技術、設計五大序列﹔參考互聯網公司的成熟做法,每個序列設置7個能力層級(P1—P7),每一個層級都有與之對應的能力描述和薪酬區間﹔打破既往計件制薪酬制度,全面完成全員年薪制……得益於體制機制的創新與改革,2020年,南方都市報社實現利潤超億元。
南方都市報社(以下簡稱南都)近3年的轉型可謂小步快跑,馬不停蹄。從2017年成立採編指揮中心以來,南都在體制機制上守正創新,創出了都市報在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另一種樣本。
優化生產流程
“我們所有的轉型都是基於組織架構優化開始的。”南方都市報社黨委書記、總裁梅志清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南都從組織架構開始改革,將刀刃向內,打破部門藩籬,加快轉型的步伐。
南都採編指揮中心成立於2017年4月,是南都報網端內容生產的調度中心和傳播樞紐。這套系統充分結合了日常採編的實際需求和南都特性,所有採編部門、採編業務在此平台上進行,大大提升了採編效率。
2018年2月,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成立,由南都黨委會直接管理。梅志清說:“這是南都換一種方式,充分釋放媒體連接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以產品為導向,重塑傳統採編,強化整體運營的一次重大行動﹔也彰顯出南都積極參與國家治理,從傳統新聞信息生產機構大踏步向數據智庫機構轉型的決心。”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成立伊始就對原有採編、技術、運營進行整合,設置產品部、技術部等6個部門。
2019年年初,南都繼續推進架構調整:重新優化採訪中心﹔重新整合編輯中心,打通白班和夜班,融合網端和報端,不再有報紙編輯、融媒體編輯之分﹔新設技術與創意中心﹔新設APP事業部、短視頻事業部,兩部門從原來單一的內容生產角色,轉變為內容+技術+美學+運營的全新部門。
2020年,南都再一次推動架構調整升級:南都黨委會下設“五駕馬車”,分別是編輯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大數據研究院、運營委員會、行政委員會。新設技術委員會,下轄產品技術中心,力爭實現技術驅動。優化編輯委員會,下轄六大中心:融媒體中心、採訪中心、北京新聞中心、深圳新聞中心、珠三角新聞中心、編務中心。通過前所未有的大力整合,引導各業務單元打破原來以“報”為中心的架構設計,轉向以“平台渠道”為中心的資源布局,破除利益藩籬,拆除資源壁壘,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融合聚變、區域協同。
變革生產機制
2018年,南都首次提出“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智庫型媒體”。南都的這次轉型轉得准、走得穩、跑得快,得益於各個環節的緊密融合、高度協同,得益於高度融合的理念和高度的團隊認同。
“採編指揮中心和大數據研究院作為南都內容生產和融合轉型的核心關鍵部門,率先實行了高度融合的生產機制。”據南方都市報社副總編輯王海軍介紹,採編指揮中心和大數據研究院在運作過程中,形成了新聞生產與智庫產品之間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良性互動,讓新聞與課題互為驅動﹔樹立起“手中沒有好產品就不是好記者、好編輯、好研究員”的理念,刷新傳統跑線的理念,打破狹隘的領地思維。
在轉向智庫媒體的過程中,南都進一步變革了生產機制。
首先是推進記者職能結構性改革。對記者團隊重新梳理,一部分人員側重於公共新聞,致力於大眾傳播﹔一部分人員編入不同課題組,致力於行業研究,實現精准影響,並按新的標准進行考核。課題進一步豐富和細化,隻要具備市場(未必是商業)空間,都鼓勵組建課題組。倒逼記者改變跑線方式,促進人員的優化提升。
其次是建立生產全鏈條負責制。除個別版面外,各採訪部門不僅負責移動端的內容生產編發,同時要承擔對應的報紙版面編發。
再次是推行欄目(公眾號、版面)主編制。南都APP上的每個公眾號和報紙上的相應版面,都實行主編制,對欄目(公眾號、版面)負直接管理運維責任。主編由中層或骨干採編擔任,對其實行KPI考核。
此外,南都的生產機制變革還包括:推動內容多元化,控制壓縮傳統的文字稿件,通過KPI設計,加大對圖片、視頻、音頻、H5、條漫、智庫報告等內容形態的推薦力度﹔產品開發社群化,產品導入社群運營概念,對用戶進行全生命周期、全價值鏈條、全渠道的社會互動的管理﹔內容分發場景化,通過用戶數據庫的建立、社群化運營,以及對外資源的嫁接,比如智能音箱、物聯網等,建立內容分發的場景化機制﹔技術研發主導化,通過相應機制保障,讓技術研發團隊在內容生產方面發揮更加全面的主導作用。
創新人才管理
人才是第一資源。為鼓勵採編人員積極向數據生產、智慧服務轉型,南都試點研究崗制。
“研究崗的主要職責為圍繞課題報告、項目產品進行調查研究、撰寫報告、制作數據。研究崗參照新聞崗,設置研究員、高級研究員、首席研究員等,對應不同的待遇標准。”南方都市報社人力資源總監何芳芳說。
2019年,南都重新劃分了崗位序列,打破原來記者編輯的單一崗位設置,創新設立採編、研究、產品、技術、設計五大序列。其中,採編序列主要工作內容為新聞生產,強調採編專業能力、融媒體生產能力、全媒體策劃統籌能力等﹔研究序列主要工作內容為智庫研究生產,能力側重於研究生產力、資源連接力等﹔產品序列更強調對產品設計、運營推廣的能力,側重於產品創意、資源整合,實現產品的市場價值﹔技術序列主要工作內容為新媒體技術和數據技術的開發和維護﹔設計序列主要工作內容為平面設計、動畫制作等,側重於產品創意和設計服務能力。
“這樣的序列設計應南都轉型需要,為員工提供了更多專業技術發展空間。南都智庫課題的很多優秀牽頭人,在新一輪專業技術崗位競聘中進入了研究序列或產品序列,在新賽道中構筑了新能力。”何芳芳說。
參考互聯網公司的成熟做法,南都對崗位設置能力層級,每個序列設置7個能力層級(P1—P7),每一個層級都有與之對應的能力描述和薪酬區間,從而建立起可上可下的薪酬通道,為員工提供發展指引。同時,為提升團隊活力,加強層級間的流動性,每年定期進行一次能力層級評聘,可上可下。
在薪酬上,南都打破既往計件制薪酬制度,改為基礎年薪制,一人一策,既適應多元業務,又能起到人才激勵作用。
同時,南都推行“流量+用戶”的考核方式,隻要實現精准影響力,比如帶動用戶增長、實現用戶互動等,都計入評價績效。
為了增強融合轉型的專業能力,南都這兩年非常重視業務培訓,形成“導向把關、音視頻、數據智庫、創意傳播、技術賦能、用戶運營”六大系列培訓體系,全員覆蓋,培訓講師既有報社優秀骨干,又有外請專家學者﹔既有內部交流學習,又有外出考察學習。梅志清說:“對融合轉型不斷向前的南都而言,我們有怎樣的人才儲備水平,我們為人才准備怎樣的舞台和機制,將是南都推動深度融合能走多穩走多遠的最關鍵因素。”(記者 杜一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