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解讀《2020年中國視頻內容全產業鏈發展研究報告》

視頻內容產業:變現率提升的新動能已初現

2021年02月04日07:3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變現率提升的新動能已初現

隨著我國數字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視頻內容的生產成本及傳播成本正在降低,生產參與者和傳播范圍的擴大,共同推動視頻內容生產的供給端繁榮。那麼,視頻內容的發展變化體現在哪些方面?上下游合作模式、產業鏈各環節商業模式有何策略?視頻內容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及路徑又有哪些前瞻?近日,由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視頻內容全產業鏈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給出了參考答案。

注意力向垂類爆款發散

經過在線視頻平台商業模式從廣告向付費大規模快速迭代,行業以內容付費為重心的模式整體基本成形。在此大基調下,《報告》認為,用戶注意力分化、發散。在Video Tracker統計的月獨立設備數大於10萬的影視綜節目中可以看到,TOP10月均播放量佔比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33.4%下降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14.6%,而在TOP300之外的節目播放量佔比從月均總播放量的27.9%攀升至46.7%,垂直化優質內容的接受度提升明顯。

同時,頭部熱門平均豆瓣評分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用戶需求促使頭部內容的制作水平不斷提升,內容質量與其帶來的流量價值更加匹配﹔另一方面也說明技術的不斷應用,提升了內容與用戶偏好及需求的匹配度,從而使得頭部內容的用戶認可度更高。

海內外內容合作不斷升溫

User Tracker數據顯示,從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我國在線視頻移動端滲透率維持在75%以上,短視頻滲透率從65.4%上漲至74.3%﹔同時,同期在線視頻與短視頻保有較高的重合度。《報告》認為,這體現了當下用戶視頻內容消費個體興趣的多樣化。繁榮的視頻內容消費下,用戶不斷泛化,龐大的用戶基數使群體內畫像不再有單一的“主流人群”,而是從消費端驅動視頻內容的垂直化發展,並進一步反饋供給。

我國相關政策要求,廠商通過互聯網連接電視或機頂盒向電視機終端用戶提供視聽節目服務,應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即“互聯網電視牌照”。截至目前,國內OTT牌照服務商共有7家,它們作為“中間人”角色,通過視頻內容生產商獲取影視內容版權和垂直化內容播放授權,在終端生產上與電視機硬件制造商和機頂盒制造商等合作,將牌照內置於硬件產品中,用戶即可通過終端產品直接收看多渠道、多品類的互聯網電視內容。

《報告》顯示,隨著國內觀眾版權與付費意識的逐漸增強,正版內容的市場地位不斷上升,加之國家版權局對盜版的持續打擊,也推進了海內外雙方在正版內容零時差規則內引入的意向,此邏輯同樣適用於電影。同時,國內渠道方的規模化與視頻內容及形式的拓寬,亦使海內外內容合作的廣度與緊密度不斷提升,國際化成為趨勢。

產業鏈整體盈利能力可期

視聽行業直接受益於5G商用背景下帶來的大帶寬、低時延、廣覆蓋、多連接等特性,有望助力超高清視頻、VR技術快速規模落地。《報告》分析認為,迭代原有內容形式並催生新消費場景,預計全產業鏈將打開新市場空間。同時,5G環境下的視頻內容消費亦對平台的技術及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行業將迎來“內容+技術”雙核驅動時代。除此之外,5G和AI、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將形成協同作用,共同促進內容生產降本增效,提高產業鏈整體盈利能力。

對於當前視頻內容全產業鏈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報告》認為,視頻內容的變現效率整體低下與可控性低是長期困擾行業的問題。隨著視頻平台連接受眾規模擴大,產業鏈把控力的持續增強,及其整體對內容付費模式的有效探索,定調了視頻內容行業以2C為主的分發思路,並隨著用戶整體內容付費習慣的持續養成,給予了行業提升內容變現效率新的動能。通過精准化受眾定位及系統化內容品控的持續深化,將有助於個體用戶對內容付費意願的進一步提升。同時,工業化生產水平的提高,亦將持續增進內容的穩定供給及成本控制,持續積攢圈層受眾,進而為催生更為先進的分發模式提供基石。(記者 李雪昆)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