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记协“记者社会责任”讨论会现场。
图为:翟惠生
图为:中国记协为讨论会制作的现场展板。
图为:谢国明
图为:李蓉
图为:吴小京
图为:陈芳
图为:吴闯
图为:陈亮
图为:张武
图为:曹斯
本版图片均为记者 陈岩 摄
记者陈岩
媒体报道
此次讨论会结合前不久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首先介绍了“湖北经验”,随后,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代表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围绕“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和“记者应当怎样承担社会责任”等议题,畅抒胸臆。
——摘自新华社4月16日电稿
社会责任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当前最大的责任就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鼓与呼。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复杂,更需要媒体有清醒的认识,专业的判断,不猎奇、不媚俗、不跟风。实现中国梦,人人都可添把力,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做好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
——摘自央视4月16日《新闻联播》短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闻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16日上午,中国记协和全国三项教育办公室举行“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来自中央和地方的50多家新闻单位、新闻专业社团的7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畅所欲言。
此次讨论会结合前不久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首先介绍了“湖北经验”。随后,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等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代表展开热烈讨论。
湖北新闻界介绍“我是建设者”大讨论
3月下旬以来,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引发了全国关注。
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记协介绍,讨论旨在引导大家进一步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时代记录者、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湖北老新闻工作者许万全说,应树立和强化新闻建设者意识,将新闻报道的口径和立场从“你们”、“他们”,变成“我们”,这样才能共同实现中国梦。
湖北日报经济中心周芳代表青年记者发言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记者不是旁观者、不是看客,而要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激情燃烧自己,理性奉献社会
——为什么强调媒体社会责任
“用激情燃烧自己,用理性奉献社会,湖北省的讨论给了我不少启发。如何在市场压力下站稳脚跟,在网络的背景下辨认方向,我觉得媒体的社会责任很重要。”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谢国明热情评价“我是建设者”讨论的意义。
他认为,对海量信息进行专业判断是媒体的机遇也是责任 ,现在网上的海量信息,人们没有精力去判断真假,这就需要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去选择、核实,通过准确的报道,探寻新闻背后的真相。“比如说对一些灾难、事故甚至刑事案件,编辑就要克制自己的某种冲动,对于负面、低俗、搏眼球的新闻也要克制住这种强烈的冲动,以社会责任、人文关怀为重,客观适度地去报道,增强社会责任感。”光明网副总编辑吴小京进一步阐述忠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大声疾呼重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原因就是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巨大的市场压力导致的,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等都是悬在媒体头上的剑,难免出现种种不应有的现象,所以我觉得今天所倡导的其实是新闻的回归,我深深感到这次主题讨论的重要性。”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蓉表示,湖北新闻界讨论的“我是建设者”,是媒体共同的追求。
做时代发展的记录者、推动者、建设者
——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讨论会现场气氛热烈,记者们各抒己见。
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视点副主任陈芳认为,湖北新闻界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探讨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极富针对性。面对事实,不断追问真相;面对社会,勇于担当道义;面对人民,如何彰显赤子情怀——这是新闻的力量与价值体现,也是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所在。
谈到记者的社会责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陈亮说,当媒体自身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增大。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国家、社会、公众赋予的责任,成为社会发展的瞭望者、时代进步的推动者,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铁肩担道义,传递正能量
——记者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记者吴闯说,一名新闻记者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首先是想承担,其次是能承担,要提高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能一把剪刀、一瓶糨糊,对新闻进行剪切和粘贴,轻事实、重评论,以微博“转发加评论”的模式来撑版面、装门面,误导受众。
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青年记者曹斯说,湖北日报老前辈在来信中所提出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姿态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很值得我们思考。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下,我们的心态和认识确实可能存在偏差,想错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偏差。她深感,记者责任重大,应科学对待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共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本报北京16日电)
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
——访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
记者 陈岩
“中国梦是我们现在承担的最大的社会责任,如何把这个社会责任落实到版面和节目当中呢?就是要切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严肃认真地追求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用政治家的头脑和艺术家的手法做报道,娓娓道来。”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他说,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之所以在全国新闻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它体现了新闻界的内在需求,媒体理所应当成为中国梦的传播者、建设者。
翟惠生说,在传播中国梦的过程中,说什么,怎么说,能不能使老百姓凝聚在党的周围,凝聚在中国梦的旗帜下,这为新闻界提出了新课题。湖北这场讨论很有现实针对性。
他说,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媒体应自觉担负起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社会责任,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时代重任,是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是中华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翟惠生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履行职责使命,找准社会责任的新闻落点,坚决“改文风”,真正做时代发展的观察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本报北京16日电)
不负时代重托
——讨论会介绍“湖北经验”
记者 陈岩
16日举行的主题讨论会上,中国记协特别邀请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记协介绍“我是建设者”大讨论。
3月22日《湖北日报》刊发了《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来信》,鲜明提出了“树立和强化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意识,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
来信引发了全省新闻战线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深入思考。《湖北日报》及时启动征文活动,截至4月15日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湖北日报》连续刊发16期、22篇来自社会各界的征文,还以三个专版分别刊发了老新闻工作者、高校新闻院系负责人、社会各界谈“我是建设者”,很快形成了大讨论的浓厚氛围。
湖北卫视以记者说故事、谈感言、讲亲历、反映“建设者”的内涵和要求,《长江商报》精心组织刊发“我是建设者”系列评论,荆楚网在东湖社区设置主题讨论帖。截至目前,各媒体收到讨论来稿300多篇(件),目前已经播发100多篇(件),刊发专版11个,形成了浓厚的讨论学习氛围。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的积极参与深化了“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
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记协因势利导,推动、引导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结合大调研活动,组织媒体查找新闻宣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走转改”活动,组织开展主题采访活动。省委宣传部还将近年来我省新闻媒体在主题宣传、成就报道、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方面体现“建设性”要求的10个典型案例编成《“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案例集》,指导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
我们将对照“建设者”的角色定位和大讨论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新闻职业道德专项教育,建立新闻工作者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培养新闻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意识,为实现中国梦聚集湖北正能量。
(本报北京16日电)
会场热议
担负起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社会责任,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时代重托,是当代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追求。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 王冬梅
前些时去湖北采访,看到湖北日报上“我是建设者”讨论,“用激情燃烧自己,以理性奉献社会”给了我不少启发。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谢国明
湖北新闻界讨论的“我是建设者”,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舆论,要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彰显责任担当。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李蓉
网络编辑的一次冲动、一次点击就可能让负面报道以几何级速度在社会上转发,要加强新闻把关意识,克服从众、低俗、冲动、自我的心理。
——光明网副总编辑 吴小京
湖北新闻界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探讨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极富针对性。
——新华社新华视点副主任 陈芳
“我是建设者”讨论意义深远,我们要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话语权在增大,更要看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增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陈亮
湖北日报刊出的那位老前辈的来信的确引人深思,公信力是媒体自己赢得的,不是受众给的。
——京华时报社区部副主任 张武
新闻工作者要把承担的社会责任融入日常报道中,变成一种自觉追求。
——经济日报农村部记者 乔金亮
记者不能有“看客心态”,或只揭丑揭黑,不找解药,空有呻吟,而缺乏建设性。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我写信指出新闻工作者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指责,相反我觉得新闻工作者的舆论引导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强化新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