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陈亮:媒体不仅传递信息 更要传递正确舆论导向

2013年04月17日09:10    来源:中国记协网    手机看新闻

16日,“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在京举行。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陈亮发言。高国全 摄

4月16日上午9:00,中国记协和全国三教办结合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在中国记协二楼新闻发布厅举办“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会议就新时期增强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丰富内涵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并邀请部分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共同发起“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活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 陈亮]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时政采访部的记者陈亮。现在我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一下作为广播电台的新闻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履行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方面的感受和所做的工作。2013年,是我在电台工作的第六年。这六年里,干过夜班的编辑,干过节目策划的工作,目前在采访的岗位上也有两年的时间。在中央台工作的这几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中央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提供新闻,传递信息的同时,更肩负着引导舆论,传递正能量的职责。

今天凌晨,我刚刚从广交会的现场采访回来。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观察我国外贸形势的晴雨表。因为涉及众多进出口行业,几千万人就业,我们在报道时一定要慎重。虽然有些行业,个别领域还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但我们在报道广交会的时候,不能为了吸引眼球,为了收听率,只说眼下出口怎么困难,形势怎么严峻。作为负责任的媒体,更应该和我们的企业,政府部门站在一起,说说中国制造在转型升级方面的努力,政府部门在促进进出口方面的工作。

目前,深入基层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频率目前首选的报道方式,新闻频率中国之声特别报道部、时政采访部记者的采访报道方式全部转变为深入一线,接近新闻最真实的源头,获取当事人的第一手信息,使新闻的真实、及时、有效等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说到深入基层,特别要提到中央台去年以来持续推出《倾听浙江》、《倾听贵州》、《倾听新疆》、《倾听安徽》、《倾听海西》、《倾听河北》等一系列声势浩大的采访活动。

“倾听”系列报道中,王求台长、子忠副台长等所有台领导班子亲自带队,我和其他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起,组成几十人的报道团队,走进基层群众中间,用话筒和镜头描绘出“幸福中国”的民生坐标。因为是深入一线,系列报道出来后,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馈。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我们中国之声将从明天开始,推出走基层主题报道《听见中国》,编辑记者主持人将分批次下到最基层,与群众共同生活,采写稿件。

和以往走基层不同的是:第一,我们这次是打破以往记者和采访对象“一问一答”的报道方式,最大程度隐去“记者”这个角色。我们的采访对象全部是普通老百姓,我们将描述“手术室的一天”、“房产中介员的梦想”等等若干生活片段,让听众听到的是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由百姓梦想的延伸,展现背后党和政府所做的工作。

第二、周期长,分量足。我们第一批报道历时一个月,暂定20期。其中,《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将拿出3分钟时间给这个专题节目。这在我们以前的节目中也是从未有过的。作为国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我认为,不仅仅要深入基层,在平时的报道中还肩负着报道内容准确、对虚假信息及时澄清的责任。去年以来,中国之声开辟《央广求证》栏目,定位于解疑释惑、去伪存真,通过记者的多方求证、深入调查,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比如说,去年一段时间,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我第一时间联系卫生部、农业部。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是不是真的比欧洲宽松30倍?中国的茶叶是不是安全?通过权威部门的回应,专家深入浅出的解读,证明我们的茶叶完全可以放心食用。这些像“茶叶农药残留的问题大多是民众普遍关心、网络流传广泛的内容。因此,及时回应,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十分必要。

总的来说,当媒体自身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作为媒体人我们要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话语权在增大,更要看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增大。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国家、社会、公众赋予的责任,成为社会发展的瞭望者,时代进步的推动者,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谢谢。

来源:中国记协网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