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陈芳:用手中的笔反映民意 记录民生 推动社会进步

2013年04月17日09:24    来源:中国记协网    手机看新闻

16日,“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在京举行。图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视点副主任陈芳发言。高国全 摄

4月16日上午9:00,中国记协和全国三教办结合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在中国记协二楼新闻发布厅举办“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会议就新时期增强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丰富内涵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并邀请部分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共同发起“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活动。

[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视点副主任 陈芳]我今天所发言的题目叫做“记者的责任坚守”。如果说,新闻最关注的莫过于一个“变”字,那么当今中国,正经历这千年未有之变局,其变化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远,世所罕见。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我们更应思考,新闻人应该坚守什么?是求快忽略稳健,偏听偏信,只反映“一面之辞”,舍本逐末地进行道德审判?还是在坚守理想、情怀、信念中真正沉下去,“铁肩担道义”,让客观公正成为我们的准绳,播种希望成为我们的担当。

湖北新闻界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探讨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极富针对性。面对事实,不断追问真相;面对社会,勇于担当道义;面对人民,如何彰显赤子情怀——这是新闻的力量与价值体现,也是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所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当前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时代画卷真实、客观、全面地加以呈现?“揭秘“批评”固然有趣,但不应是媒体追逐的目的。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已经越来越多地体会到,记者不仅仅是公共信息的传播者,重大事件的记录者,更是时代进步的观察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作为新华社新闻改革的领头羊,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播发的独家新闻、探寻的独特视角、展示的独到见解,为新闻界、广大受众带来了一种独具震憾力的声音。 忘不了,那动辄下乡、奔赴“一线”的岁月。每年有些声响的“炸弹”,让我的朋友们不时心忧。他们总是真切地问:“你柔弱的肩膀扛得住吗?”想想也是,这些报道基本上是“活老虎”,调查阻力可想而知,新闻价值也多靠自己去挖掘、深化,但越是热点、焦点问题,越要练就新闻眼,坚持以事实为根据,提高新闻发现力。

正义和良知的执着与坚守,让我受益匪浅,作品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实在是一种幸运。站在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上,我所在的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十年播发了5000多篇深度报道、“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在新闻媒体的高度和深度中独树一帜,树起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面旗帜。

“关注热点而不渲染炒作,锋芒锐利却不失稳健,直面社会问题时注重建设性,揭露消极现象时体现负责任。”这是“新华视点”报道坚守的风格,也是我们进行调查性报道的立场,贯穿在每一次报道形成的全过程。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的广泛性、迅速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出问题复杂与性质模糊的特点。面对多变、模糊的传播环境,我们的报道尤其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更多地给人以信心、力量和希望,但这绝不是灌输式的说教。

如何不断增强媒体的公信力?每采写一篇报道,我们都应当考量,报道是为一己之私、一群之私,还是国家大计、社会公益?看反映的问题,是特殊还是普遍?报道的方式,是渲染炒作还是理性平衡?报道的指向和效应,是雪上加霜,还是雪中送炭?没有过硬的新闻事实做支撑,不能突破重重封锁和掩藏找到真相,没有像科研人员一样严谨细致地专业解剖,再宏大的选题和所谓责任的担当,都只是“无冕之王”的错觉。 一支笔,有轻有重,做记者有易有难。

职业的生涯中不断体会,记者的称号,不是桂冠而是担子。我理解,真正伟大的新闻作品和记者,从来都是将推动社会进步的思考,不露声色地通过无数次艰辛甚至危险的采访、报道,发现幕后真相,思辨社会改革,来完成国家、社会交给记者的神圣使命。调查报道,惟其艰难,更须坚持。我们如果能用手中的笔,真实反映民意,记录民生,推动社会进步,得到中国最广大老百姓的认可,这就是对记者“无价的奖赏”。谢谢。

来源:中国记协网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