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分析下的大众传播媒介【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5期

意识形态分析下的大众传播媒介【2】

白  菁?

2013年05月16日13:4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3.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霸权。表面来看,任何大众只要拥有语言能力,都可以拥有话语权。但是,由于经济地位所导致的阶级统治,使得话语也要通过一定的条件才能说出口。而话语所包含的对事物的价值判断,都是由权势提供的,因此出现话语霸权的问题。话语霸权是指在交流、信息传播领域中,由于主体与客体、个体与大众、同类与异己之间的力量严重不对称导致的结果。力量的优势一方凭借自身的优势而占据了普遍支配地位。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在一切的平面、立体、空间一切话语存在的场所,全方位地渗透,拥有了绝对优势的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从最初的信息传递,发展到后来的议程设置[4]。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在话语霸权上的强势源于其强大的经济上的优势,新闻媒体在发达国家的形成历史非常的悠久。他们不但有发展成熟的顶尖级的通讯社、报纸、电视台,同时也凭借此拥有丰富的传播资源,形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强势和话语强权。据统计,占世界总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占有90%的无线电频率,他们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将其文化意识形态渗透到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家从而达到扩张政策的目的。诸如人权、个人价值、消费主义、个性自由等国家与社会的观念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不平衡,造成了文化发达国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垄断地位[5]。在这种大环境中不论任何事情,西方发达国家都能站在有利的地位,而使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这是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竞争中也就必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1)大众传播媒介话语霸权的高效控制。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场来自于大众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应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这样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不仅能够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而且还能被从属阶级或者大众主动的接受。大众传播媒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统治阶级操纵手段,为统治阶级服务,达到稳定社会秩序,减少种群冲突,减小弱势群体的心里落差,从而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2)大众传播媒介话语控制背后的市场诱惑。就一般情况而言,大众传播媒介兼具事业和企业的性质,其经营运作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们的社会效益是为所依附的统治阶级服务,从而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效果。而媒介的经济利益就要求其对大众立场提出要求,是大众自愿接受媒介所传达的意识形态的灌输,否则就会被大众所抛弃,失去市场消费份额。同时,媒介的存在也依赖于大众对信息的需求,抓住了最大数量的受众,也就抓住了发行量和广告收益。话语控制背后是巨大的收益市场和高额回报。

三、意识形态下对中国媒介的思考

虽然我国的新闻事业属于国有,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行政和业务上接受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闻事业,新闻媒介有着根本的区别,但他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1978年,《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同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电视台以“国家电视台”作为自己的定位,这为日后的广告经营的良好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79年央视播出第一支商业广告起,到1992年全台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到1994年开创黄金广告招标,到1995年迈过10亿的门槛,再到2007年突破100亿,28年来,中央电视台的广告经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断壮大,2012年更是以12小时揽金142亿再创纪录。同时,中央电视台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播出机构,它拥有奥运转播的垄断地位。以及央视买断了2002年与2006年两届世界杯的转播权的事实。都不断地向我们阐述着央视在于地方性电视台的竞争中,无法超越的优势。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意识形态的引导中他不可替代的强势作用。

新闻的竞争归根究底是媒体各个领域实力的全面竞争,其中必然包括经济实力的竞争,“适者生存”这也是媒体优胜劣汰的一个必经之路。但因经济实力的强大而导致的过度垄断,必定会导致新闻报道不能客观、全面、真实的报道事实。任何公民都有知情权,如果这项基本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那么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媒体就已经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新闻也丧失了其基本的原则。同时,我们媒体在意识形态的构建过程中,必须依据我国的国情,真正的做到党、政府、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不仅能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能,及时、准确地反应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凤才.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辨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7(3).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陈 鹏.媒介意识形态的认知与决策[Z].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2007.

[4] 池岩.在终结与重建之间: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框架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

[5] 吴一敏.解读西方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3).

[6] 雷跃捷.媒介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