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赛片《父亲的诗》主创现场交流。
《激战》主创李菲儿、张家辉、林超贤、彭于晏(左起)现场摆出格斗架势。
相关新闻
“我发现中国导演都在讲票房”
金爵奖评委会主席汤姆·霍伯十分惊讶
“我发现中国导演都在讲票房”
这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得主汤姆·霍伯领衔金爵奖评委会主席,颇受瞩目。昨天,他抽空出席电影节主席论坛,当被问及中国电影如何才能拿到奥斯卡奖时,他郑重建议中国电影人,“要想在全球获得成功,就要拍特别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拍中国当下的现实,民族性的东西可以吸引全世界观众。”
汤姆·霍伯生于1972年,近年来先后凭借《国王的演讲》、《悲惨世界》,夺得多项奥斯卡大奖,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大导演。当被问及他早前是否料到自己的作品会得奖时,他笑着说,“我要是那么想,就太好笑了。《国王的演讲》是英国非常本土的故事,语言也是当时英国人说话的口音,我没有想过把它拍得全球化,反而是它的真实性让它更全球化了。”霍伯还透露,其实在拍《国王的演讲》前,“几乎所有好莱坞制片厂都拒绝了这个项目,很多明星也拒绝了。”但庆幸的是,他最后坚持了内心的选择,这部电影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成功。
霍伯认为,奥斯卡评奖的方向是对的,因为它既重视艺术也重视商业。他还提到,在英国,人们重视艺术传统,不太看得上商业上的成功。而今他第一次到中国来,让他感到奇怪的是,“我发现中国导演都在讲票房,他们创造好艺术的压力实际上没有票房的压力大。”他建议中国电影人要想取得国际成功,就要拍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不要拍美国化的电影,“不要以为迎合别人的想象,把中国拍成一个特别奇幻的中国,别人就会喜欢。”
当初《国王的演讲》大获成功之后,霍伯选择冒险去拍了一部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也让人觉得不解。他解释,一个导演拍了几部电影之后,容易形成一个固定模式,特别是在成功之后,选择自我重复显然会更加保险。“我成功了,我要用这个机会去冒险。《悲惨世界》是个音乐剧,是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我让演员现场演唱,这是好莱坞电影都没有做过的,这种创意让人很兴奋。”他表示,在未来还要不断尝试全新的电影,找到新的自己。(记者 周南焱)
(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