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引全国共鸣 凝聚正能量共圆中国梦>>最新报道

  

责任,在互动实践中明晰

——湖北新闻界“队伍和人才”建设综述

顾兆农  付  文  沈威宝

2013年09月06日00:00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湖北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大讨论的对象十分明确,着眼点是“人”,是队伍。它不仅立足于现在,还着眼于未来——走进了全省高校的新闻院系。

  针对高校新闻院系师生的特点,湖北组织优秀的青年新闻工作者、老新闻工作者、新闻道德监督员、基层干部分期分批地走进高校与新闻院系师生交流互动;由省委宣传部、省记协领导带队,组织3批媒体编辑记者和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到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蹲点调研采访。

  同时,湖北还将大讨论活动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双向挂职”;吸收新闻院系师生参加“走转改”和主题宣传;组织老新闻工作者、优秀新闻工作者进高校;结合与建设者大讨论,同步开展实践观的讨论;高校和新闻单位一起,联系湖北实际编写教材。

  高校师生与新闻从业人员的互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对接,扩大了大讨论的影响面,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和认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深入高校,共话“舆论监督”

  开展舆论监督,是媒体的责任和使命之一。

  4月23日至26日,湖北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老新闻工作者代表、新闻职业道德监督员、基层干部走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与新闻院校师生共话建设者。

  “如果遇到有关强拆的投诉,该不该报道?怎样报道?”在武汉大学的大讨论座谈会上,学生黄毛毛向原湖北日报社社长周年丰提问。

  “记者有反映社情民意的义务,也有把情况调查清楚准确反映的责任。这方面的报道,记者要寻求最利于推动问题解决的报道方式,不能为了吸引点击率和收视率而一味曝光;同时既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又不能以偏概全、夸大事实。”周年丰的回答,让这名学生茅塞顿开。

  座谈会上,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周芳、王俊倡议,开展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方法、途径和结果要体现建设性,要有利于解决问题。老新闻工作者代表蔡祥斌说,报道如果只看阴影,那是穷途末路。

  湖北是全国最早成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的省份,首批聘任21名社会人士担任新闻职业道德监督员。4月25日,作为媒体的“挑刺人”,监督员张勇、司兵华、谢铭辉走进华中科技大学,与新闻学院师生交流互动。 

  “如何看待媒体舆论监督与社会责任的关系?”2011级本科生张冉提问。监督员张勇回答,立足于解决问题而不只是为了揭露问题,这样的舆论监督才是媒体和新闻人社会责任的体现。

  “化解社会矛盾时,记者要依法依规,做到帮忙不添乱。”监督员谢铭辉说起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不久前,有媒体曝光某建筑物建成后未供水的问题。其实,水务部门早就查实那是违法建筑,按规定不能报装水表和供水。但在舆论压力下,水务部门特事特办供了水。之后,又有媒体找来,提出违法建筑不该供水。“一边说供水,一边说停水,真让我们无所适从。”谢铭辉说,面对社会矛盾,记者不应以“无冕之王”、“救世主”的姿态去为一方摆平问题,不能只为报道做得好看、求轰动,而把问题和矛盾留给社会,有意无意地做社会不良情绪的推手。

  接地气,强化建设者的主体意识

  5月下旬以来,在武汉、黄石、咸宁三市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活跃着一支支特殊的建设者队伍:省直媒体记者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闻院系学生共35人,分成3个小组,赶赴重点工地,开展重点建设项目蹲点调研采访,旨在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深化新闻工作者对“我是建设者”的认识,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树立新闻媒体人建设者主体意识。

  在“记者蹲点基层调研活动”中,湖北大学有两批学生跟随记者深入基层:在宜昌,大家探寻舞龙舞狮这项民间艺术瑰宝的魅力、解读一群民间文化艺人的坚守与困境;在武汉,跟随百步亭社区的老人们一起做环保志愿活动,让“拐杖队”平凡的生活和富足的精神为更多的人知晓。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系2012级研究生李盛说:“这些经历让我们抹去了眼高手低、浮躁的习惯,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活水源头。基层建设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将这些与在校所学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新闻实践的真谛。”

  荆门广播电视台的年轻记者王灿,提到“走转改”,曾有些不解:“我日复一日的采访都是在基层啊,为什么还要专门提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真正走下来做了帮忙类的节目后,她感慨地说:“真正意义的走转改,必须走在实处、情到浓处、改在关键处。”

  牢固树立阵地意识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报,是湖北新闻界的共识。

  “政治上过硬是媒体走市场的入场券。”长江商报社社长蒋经韬说,只有把党性原则、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做党和人民的喉舌,才是真正合格的“新闻建设者”。今年初,长江商报实现由都市类媒体向经济性日报彻底转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报纸的面貌、市场的份额,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助理、荆楚网总编辑张先国提出,坚持党管媒体、党性立网的原则是迫切的现实抉择,更是服务于党长期执政、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原则。

  如何让更多的新闻工作者担负起“建设者”的责任和使命?“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推动了全省高校对新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的深入思考。

  “理论与实践未能很好地结合,使得新闻教育对人才培养存在着‘短视症’”,湖北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胡远珍指出当下新闻教育变革的路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新闻教育不是“自说自话”,不是“想当然”,而是要让“我是建设者”的新闻理念深入课堂、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深处,改变理论素养不足、实践能力单一、创造力有限的问题。

  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副主任樊晓燕是首批高校与媒体双向挂职的干部。她说,在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的一年里,最初与学生的互动是艰难的,有学生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100多年前的办报经验,离现在太遥远了。”但一堂堂生动的实践教学课后,越来越多同学的提问,从质疑到询问,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在采访实践中体会,变化明显,有的同学为此还写下了上千字的感言。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义彬教授深切感到了高校新闻教育的责任。他说,高校新闻院系作为培养学生新闻观的源头,让他们参与“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国情,打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

  凝聚着这次大讨论的成果,湖北新闻界与高校合作编写的《新闻案例集》,将在全省高校新闻院系中,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教材而广泛使用。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6日 15 版)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