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浅析微博传播中的伦理失衡现象

杜贵凯

2013年10月14日14:5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微博传播,它满足了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加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然而,微博传播中暴露出的诸种伦理失衡污染传播生态环境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本文在阐释微博传播伦理失衡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微博传播伦理失衡的原因,并试图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微博传播 伦理失衡 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的微博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亿。每位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并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微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而自由的平台,引领着人们进入“自媒体时代”。微博作为一种使用便捷、互动性强的传播工具,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在当前社会现实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微博的这种传播特点,从另一角度看也可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微博中偏激和非理性的盲从起哄,谩骂与攻击、披露隐私、散布谣言等违背伦理法规的行为多了起来,微博传播中不断出现的伦理失衡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微博用户利用微博散布谣言,混淆视听;名人利用微博相互谩骂,通过炒作提高知名度。微博就这样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明星炒作的福地,以及博出位者首选的阵地,微博传播中的伦理失衡近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迹象。如今不少人呼吁“微博不应成为相互谩骂的空间”,也有人慨叹,“微博爆料,你还相信吗?”微博作为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已经呈现出它的软肋和伦理困扰,不少媒体和网友质疑“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面对微博伦理失衡的现状,其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 微博传播中伦理失衡的现状

为了吸引眼球,获取点击率,微博传播中出现了大量虚假信息,有的甚至触及到了社会的道德底线。与传统媒体不同,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认真求证,个别用户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使微博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近年来微博谣言滋生蔓延,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微博谣言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更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从“金庸去世”到“军车进京”,从“抢盐风波”到“末日谣言”等,微博谣言花样百出、层出不穷。2010年12月,微博上忽然传出了“金庸去世”的消息,引来无数网友震惊、猜测。一时间,不明真相的微博用户迅速转发、评论,造成了不良影响。《中国新闻周刊》微博因转发虚假消息,造成网上恶传,最终以该刊副总编辑被迫辞职收场。

微博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它让很多在现实中不善于交流的人,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微博用户都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个机会,利用好这个平台。微博用户在满足个人自我表现的时候,常有意或无意地造成对他人的伤害。自从近几年微博秀场风生水起,微博也成为明星炒作的福地。各路明星和公众人物纷纷把这片场所当作抢眼球、博出位的斗秀场,常有名人在微博上掀起“骂战”,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微博用户不顾及社会价值与道德,一味以自我为中心,挑战伦理规范。2011年11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在其微博大爆粗口,用三句粗口“去你妈的!滚你妈的!X你妈的!”拒绝《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并通过微博炫耀粗话,让人大跌眼镜,激起网友一片愤怒。

二、 微博传播伦理失衡现象的原因分析

1. 微博平台自身“特性”催生了伦理失衡

在微博这一平台上,由于信息发布基本无门槛,上传的海量信息很多并未进行甄别,往往泥沙俱下良莠不分。而在传播过程中,又杂糅了更多的个人感受,更容易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同时,由于一些微博运营商的管控经验不足,也加大了微博成长的风险。通常来讲,传统媒体的运营有着较为成熟的制度性保障,对于信息的甄别考量也更为专业和慎重。但对于微博而言,信息的发布、传播、评论,只能以用户的个人意志为标准,自律能力为保障。这些“硬伤”,很容易让微博丧失免疫力,成为谣言滋生传播的温床。例如,2011年3月,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仅一周,经由微博传出的“谣盐”在短短两天之内席卷了整个中国,全国多地发生群众抢购食盐的事件,而这一切都源于一则“食盐能抵御核辐射”的微博谣言。“抢盐”闹剧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甚至闹成了国际笑话,被外国媒体广泛报道,给国家形象造成了损害。

2. 微博用户伦理素养的缺失导致了伦理失衡

微博用户往往个人情绪过多,喜欢渲泄私愤,通过微博用碎片化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能。在微博平台上,常见公众人物因个人观点相左或个人利益相抵,通过微博隔空对骂,他们在各自的“领土”上针尖对麦芒。这种带有强烈火药味和攻击性的“文字暴力”让微博成为了某些名人口角的“战场”。利用微博向对方发出猛烈的攻击,有时甚至涉及对方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今年1月,明星周立波因为不满被指表演水平草率,在微博上辱骂导演徐铮“你扮猪挺像,扮人挺囧”,此番言论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抨击。针对一些微博网友的攻击性评论,周立波在微博上也多次大爆粗口,言语极其粗俗。不断出现的微博名人“骂战”,彻底挑战着公众所能忍受的道德底线。

三、 避免微博传播中伦理失衡的对策

在微博时代,运用好微博并梳理出与微博传播相适应的伦理规范,构建好微博伦理的管理机制,这成为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的重要保证。微博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解决微博传播伦理失衡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好微博使用者的问题,解决好微博管理者的问题。

1. 加强微博用户道德“自律”

微博传播过程中用户要进行“自我把关”,适度使用微博的自我表达权。所有的微博用户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都应该加强自律。作为受众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理性对待微博平台上发表的内容,用正确的传播伦理规范自己。在“自媒体”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很多讯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微博用户都应该认真维护微博这个言论平台,警惕那些未得到证实的信息,坚守住不信谣不传谣的底线。用户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发言之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微博几乎是网络上最自由的地带,但越是自由的人越应该注意自由的边界,珍惜这个可以为公众所用的舆论出口,自觉地规避当前舆论环境中的风险,不可突破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微博用户,尤其是微博名人,要放低姿态,不攻击他人。毫无责任心地造谣,或者是把微博作为宣泄不良情绪的场所,最终会把微博存在的根基丢弃,并使之走向自生自灭的境地。

2. 加强微博运营商“把关”能力

微博运营商应完善微博内容审核机制,充分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拥有大量的用户,微博运营商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在技术层面上要对微博传播内容和过程进行严格把关与控制,对恶意用户进行关闭和踢出,对不合乎道德的言行利用过滤软件屏蔽,及时将负面信息扼杀于萌芽状态。微博管理者应主动对某些不良信息的发布进行限制,主动拦截不文明词汇,做好信息过滤。完善自己的辟谣小组,同时发动广大微博用户,用奖励的手段来鼓励大家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如新浪微博开设了“谣言粉碎机”,并推出了“微博辟谣”,由专家学者组成团队对传播的信息进行辨别,发现谣言及时纠正,新浪微博还不定期地将探测到的谣言信息以通知的方式发给所有的注册用户,这就非常好的规避了谣言的产生和蔓延。要关注微博用户尤其是名人们的微博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做好相关处理工作。改变微博排名规则,在相关热点排名的时候不要以人气作为唯一参考标准,对于那些经常在微博上爆粗口的名人在排名时应有意拉后。在微博“风云榜”等排名上要适时引导,把微博内容公益性和服务性较多的微博排在前面,把人气高但经常爆粗口的微博相应往后排。

结语

如今微博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并影响着人们的传播方式和行为方式。微博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生活在信息时代中的每一个人。给微博一个开放宽容的传播环境,引导其良性发展,微博定能实践媒介的道德精神和责任意识,而这种道德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正是媒介功能的回归 。

参考文献:

[1]谭超:《微博谣言分析及新浪辟谣机制》,《新闻实践》,2011年第9期

[2]张特:《名人微博中的话语权滥用——浅析名人微博骂战现象》,《今传媒》,2012年第9期

[3]卫甜甜,《微博传播视阈下的伦理失范与道德重构》,《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陈力丹,《以自律解决微博传谣问题》,《青年记者》,2011年28期

[5]张贺:《认清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人民网.传媒,http://media.people.com.cn/GB/17659637.html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