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道德建设节目之“不好做”与“要做好”

杨雯

2013年10月15日13: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道德建设节目之“不好做”与“要做好”

  道德建设节目不好做,是当下电视人的一个共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34家上星综合频道每周共播出40档道德建设节目,一些电视台地面频道也在主动开办道德建设节目。单从数量上来看,这一成绩已然不错,然而,细看其中部分节目的内容、形式、播出效果,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对于道德建设节目的制作来说,首要难题就是题材局限:综观道德建设节目,不难发现这些节目主题多为“好人好事”,内容主要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这五类。并且,一旦出现一个有价值的素材,都会成为各大卫视争抢的目标,“一窝蜂采一朵花”,内容撞车极难避免。

  不仅素材趋同,表现手法也难有所突破。一不小心,节目便落入了“正襟危坐讲道理”或“哭哭啼啼话悲情”的俗套中,很难让观众买账。

  观众不买账直接导致了电视台“不敢”将道德建设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更不舍得在节目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及人力成本,一来二去便形成恶性循环,道德建设节目难以“量价齐升”。

  然而,相比于“不好做”这一共识,“必须做”更是电视人的一个共识。从道德建设节目“兴起”的根源来看,也正是原国家广电总局为应对电视荧屏部分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现象,于2011年7月发文规定,每个上星综合频道至少开办一个道德建设节目而来。而在全国上下致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建构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正面舆论、弘扬正能量是其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道德建设节目则是这种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

  既然“必须做”,那就“要做好”。可喜的是,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各大卫视也总结出了一些节目制作的经验。例如运用新闻、谈话、故事、动画片、纪录片、真人秀等手法,在节目中加入公益概念、引进娱乐元素等,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例如湖南卫视的《平民英雄》、吉林卫视的《身边发现》、河北卫视的《感恩成长》等,都在节目内容及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并在收视率和口碑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仅如此,道德建设节目的精神内核甚至已经开始向其他新闻类、文化类、娱乐类等节目中渗透,形成“道德建设大合唱”之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道德建设节目将不再是一种单一的节目形态,而是一种共通的节目氛围。在这一氛围下,电视台能以最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和对社会正面舆论的引导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