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10期

传统节气的现代解读

——钱江晚报《人文·中国节气》评析

应霁民

2013年11月18日16:16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千百年来对我国农业生产曾产生重大影响的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的记忆里已渐渐淡薄,但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气文化依然自觉或不自觉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何立足现代,回望传统,重拾往日的记忆,体味久远的文化,使之更好地传承下去,服务于我们的现代生活,一直是我们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钱江晚报今年3月5日农历癸巳日推出的《人文·中国节气》专栏,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温情,虽然这一专栏按时间排序,截至撰稿时只推出《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和《夏至》8期,但我们已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悦读兴奋点。

一、民俗的地方性。常言道:“橘生淮北则为枳。”我国幅员辽阔,同一季节,各地的民俗风情也不一样,作为一家在浙江出版发行的都市报,它除了状写具有代表性的习俗外,紧紧扣住省域的世态人情,让人倍感亲切。如在6月5日《芒种·农》这一章节中,文章写道:“在我省云和县,有一片美丽的梯田,名叫梅源梯田。每年芒种,那里都要举行传统农耕习俗中的梯田开犁节。当地农民,唱起耕作号子,开地犁田,还要用米汤、老酒犒赏耕牛,感谢它一年的辛劳。” 在 6月21日《夏至·食》这一章节中,相对于“夏至,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这一风俗之后,文笔一转写道:“不过在浙江,夏至反而有吃馄饨的习俗。崇祯《嘉兴县志》里说:‘食馄饨:即尝春也,或云解注夏疾’。”而在《立夏》篇中,开篇即以“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海狮苋菜酒酿糟”这首老杭州民谣破题,反诘道“这其中的12种立夏食物。今天,你吃了几种?”,使我这个老杭州读者顿生阅读的快感。紧接着,在《立夏·食》这一章节中文章对此继续加以发挥:“此外,杭州人还要吃乌米饭,也叫青精饭。乌黑的颜色,由南烛树叶浸泡糯米而成。杜甫写过一首《赠李白》,里面就提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可见这碗乌米饭已经流传上千年了。而在宁波,立夏还要吃脚骨笋,寓意吃了能‘脚骨健’,以求身体健康。德清人则要吃立夏饼。”紧接着在《立夏·俗》这一章节中又宕开一笔:“吃完了这一箩筐美食,杭州人还要‘秤人’。大家都会搬出一杆大秤,一头勾着竹篾做成的箩筐,一头挂上分量十足的秤砣,大家轮流坐到箩筐里秤,看看重了多少轻了多少。吴曼云在《江乡节物词》小序中写:‘杭俗,立夏日,悬大秤,男妇皆称之,以试一年之肥瘠。’这‘悬以大秤’,看起来像不像荡秋千?难怪,清代人蔡云便在《吴觎》中写下这样的句子:‘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立夏秤完之后,到立秋还得再秤一次,看看经过这一番苦夏,到底瘦了多少。”这般文章,读后令人余兴未尽,儿时的记忆蓦然心间。

二、叙述的人文性。千百年来,经过先民的不断补充和完善,节气除了最初的天时地利之外,更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寄寓。由此而演绎出来的多姿多彩的习俗,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趋利避害和精神追求的一部分。6月5日《芒种》篇中,作者认为祭饯花神是这期间最风雅的事。在《芒种·俗》这一章节中除了引经据典叙诠释由外,还不惜笔墨引述《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也描写了这一尚古风俗:“这天,大观园里的人们,都早早起来,大家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mào)旌(jīng)幢,而且都要用五彩丝线系,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得满满的,于是,‘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读来令人满齿生香。3月5日《惊蛰》篇中,作者在写了”杭州最美是三月。惊蛰一过,梅花、李花、杏花、梨花、樱花、桃花、海棠……这些蔷薇科植物,将把杭州变成花海”之外,更为关注这个节气人们在野外活动容易造成的伤害,因为平地一声雷,这个时节爬虫走蚁,也会应声而起。因此在《惊蛰·辟》这一章节中引用了杭州市中医院一位医生的微博,倾注了作者的人文关怀:“每年3 月,杭州中医院都会不断收治蛇伤病人。2008 年,首例蛇伤病人发生在3 月12 日;2009 年,是在3 月8 日。‘三月三,蛇出山’。惊蛰过后,蛇就开始活动了。踏春到草丛,姑娘们最好不要穿浅口鞋和短裤。万一被咬伤,有个快速易做的方法:先在伤口上方,靠近心脏的关节绑扎,然后用清水、冷开水加食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并在1 到3 小时内,赶到医院处理。千万别学古装片,用‘吸’的,或是自己切开伤口排毒,这真的很容易感染”,提醒人们在面对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身边的安全,既具新闻性,又温馨可人。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