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于2008年3月的《乡村行》,是蓬莱电视台一档杂志型对农专题节目,时长20分钟,开设有《走进农家》、《致富加油站》、《农家百事通》、《川盛热线》等子板块。节目风格是“内容实用、服务热情、形式欢快、主持诙谐”。收视率稳居本地前列,栏目广告收入也连年攀升。
第一招:抓策划,找定位
通过走访调研,栏目组发现农民朋友最需要的是种植、养殖技术,最渴望的是致富信息和服务,最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希望通过节目放松心情。据此,栏目定位以技术服务为主,兼顾休闲和娱乐,走进农家,服务三农,做农民知心朋友。
明确的节目定位,为节目板块设置、节目形式、节目包装等方案策划定下了基调。完善的前期策划让栏目组少走了不少弯路。
第二招:抓选题,接地气
农民很实在,也很实际。要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必须让节目接地气,在选题和服务上下功夫。农民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我们就想什么,做什么。县级台的节目资源不如中央台、省级台丰富,但是县级台的优势是距离老百姓最近。《乡村行》说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事,聊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人,本地的致富典型、种植养殖技术等都是节目好的选题。实践证明,这类节目时效性强、借鉴性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很受老百姓欢迎。
栏目组搭建服务平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开通了栏目热线,实行24小时值守;开设了《农家百事通》板块,把观众反映的问题归类整理,并找相关专家解答后在板块中播出。这样一来,既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又丰富了节目内容;既为我们提供了新闻线索,又为节目做了收视反馈,可谓一举多得。
2008年6月,栏目组接到观众热线,反映杏子丰收却出现卖果难的问题。栏目组及时进行了深入采访。节目播出后,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少热心观众和客商打来电话表示关注,杏子也在一周之内销售一空。 2009年7月,蓬莱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农作物水淹严重。栏目组找到有关专家,采访了暴雨后葡萄、苹果、樱桃等果树的管理,并打破常规,进行了四次重播,为果农提供了科学的雨后管理方法。
《乡村行》提供的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等,基本涵盖了蓬莱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招:抓形式,强看点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运用往往影响着节目的收视效果。农民朋友既需要技术知识又需要休闲娱乐,节目应该轻松活泼、寓教于乐。为此,《乡村行》侧重在三方面强化节目表现形式,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
一是主持本土化。节目起用了本地出生的主持人,从主持到采访,从导语到解说,都采用蓬莱土话。节目主持尽可能采用外景主持报道方式,上村庄,进农家,把节目主持放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这样,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二是节目娱乐化。每期节目的开头,都设计一段噱头,采用说相声的方式,由主持人和搭词的两个人引出节目内容,代替传统的节目导视,让节目一开始就能吸引住观众。栏目组还注重在节目中设计一些表演情节,让节目更加鲜活生动。比如《川盛苹果园里学套袋》,主要介绍苹果套袋技术。如果按传统的做法,是请专家上地头讲解录制。但这样未免俗套枯燥,估计没几个观众看得下去。可这类节目又确实是老百姓需要的。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栏目组让主持人川盛充当一位不会套袋的果农,在果园学习套袋技术。结果可想而知,技术动作错误百出,观者忍俊不禁。然后让专家来点评、纠正。节目轻松活泼的传授了知识技术。
三是包装个性化。充分运用动画、字幕、音乐等趣味化的元素,努力使节目轻松一点、活泼一点、有趣一点,“主持人头像动漫”角标如今成了节目的标志。许多观众都没记住栏目名称,却记住了这个摇头晃脑的动漫角标。
在片头音乐、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栏目力求乡土化、人情化,尽量考虑到农村观众的年龄,多采用民间小调、欢快愉悦的曲子。
(作者系:重庆市人口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