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不过学习是有成本的,一个是财富的支出,一个是时间的消耗。照猫画虎不算,还想发财,这就叫山寨思想。山寨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也没有了路。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电视娱乐节目一窝蜂和山寨现象实在是到了一定程度。《人生第一次》作为一档亲子真人秀,当然是看好这类节目的市场才开始了第二季,但即使《爸爸去哪儿》到了后程也显出审美疲劳,这说明该类节目如果不创新只会往末路上走。所以作为新一季节目,明智一点的话,重点远非更换明星家庭,而是改变亲子游戏的方式。
更有趣的是《人生第一次》第二季正式发布之后,曾严正地声明:诚恳批评者欢迎,恶意攻击者绕道。这真不如改成诚恳批评者欢迎,提供创意者奖励。如果一个同质化节目还在乎恶意攻击,岂不知天塌下来个儿大的顶着吗?确实无需杞人忧天。回归各家电视媒体对于节目制作的思路,让我总会想起物以稀为贵的简单道理,当然另一方面也是无利不起早。收视率,本质上就是一个钱字,一年之内20余档亲子类真人秀扎堆上演,演绎出一幕淘金潮。想发财不是罪过,但是别忘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模仿跟风,最终还是蚀本的买卖,对品牌的损伤尤其大。
我们有很多误解,这些误解成为我们发展的羁绊,比如借力一档比较火爆的节目名字,可以帮助自己扩大知名度,迅速揽到一大票观众。这其实就是个假象,现实未必是那么回事。像当初一个《中国好声音》,造就了一大批“中国XXX”。第一,从名字上来看,这很招人烦,首先输了客户的美誉度;其次,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些“中国XXX”完全没有品牌意识,输掉了独立品牌的识别性。虽然有几档类似节目是不错的,从形式到内容,从主题到内涵都很独特,但是一个容易混淆的名称,让人混淆了品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相似的名称会让制作方最终得不偿失。节目组一定要认真思考一下,当你拿着一瓶某品牌的冰红茶时,你作为消费者究竟有多少种消费心理?
从起名来看,我更欣赏那些特立独行的名称,比如《人生第一次》《非诚勿扰》《最强大脑》《我是歌手》《非你莫属》等等。抛开名称只说内容,从定位到制作水准,我相信《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中国好歌曲》《爸爸去哪儿》《中国达人秀》等众多节目是观众心中真正的“中国好节目”。所以,好名字加好内容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和盈利者。(吴亚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