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媒体融合一年 细数五大亮点(媒体融合1周年观察(上))

2015年08月13日04: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编者按: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守望者。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媒体不仅在观察,自身也在感受着这个时代的变化,也是变革的一部分。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块坐标石。一年来,新媒体产品井喷式涌现,传统媒体持续发力,受众市场日益细分,跨界合作不断加速……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融合发展这一年来,媒体做了什么,用户感受有什么变化,下一步要做些什么?新媒体版从本周起连续两期推出“媒体融合1周年观察”,力图跟随媒体这一年融合发展的脚步,感受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内容之变、制度之变、观念之变。

     

  亮点一   

  政策引领:大融合促大发展

  本报记者 方 敏

  这几天,陕西西安广播电视台的技术部主任赵和平工作特别紧张。他们媒体融合的新产品“无线西安”客户端就要上线了,现在是最忙的时候。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陕西省结合自身实际,起草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这两个意见的出台,改变了西安广播电视台“小打小闹、各自为战”的融合窘境。

  启动建设网络媒体资产库,开办手机电视业务,开办移动电视业务,并在移动采访等领域展开合作……西安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融合不断提速。

  “有了政策的指导、制度的保障,台里的媒体融合迎来大发展,传播力影响力增加了好几个量级”,赵和平说。

  不止在陕西。上海、重庆、新疆等地,海南日报、山西日报等报业集团,陆续出台推动媒体融合的实施方案,媒体融合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融合提速,制度规范要跟上。

  2014年10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赋予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相同的身份”。有关专家分析新闻网站或将迎来又一轮快速发展,并“倒逼”传统媒体加快融合脚步。

  2014年以来,国家网信办还出台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多内容、多层次的文件出台,切实从政策规范、法治环境、社会氛围上为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亮点二

  产品井喷:覆盖广又内容新

  本报记者 王伟建

  “之前,我看新闻都在网页上或者是电视上。现在,我上班坐公交车时直接就在手机上用APP看新闻了。”在山东青岛供电公司上班的耿博,向记者描述自己生活的变化。

  近一年来,新媒体产品在数量上有了极大突破。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大潮,各传统媒体纷纷开辟自己的新媒体渠道。比如,广播电视台利用明星效应,大力发展微博、微信。孟非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知名主持人,其开设的微博粉丝数达到3400余万,该台各频道、节目和主持人也积极开设微博、微信账号,通过明星效应,推广本台新媒体产品和服务。

  8月6日,无锡广播电视集团与无锡市交巡警支队合作,在其客户端“智慧无锡”中添加交管模块,丰富产品内容,以提高使用度,推动本集团媒体融合进一步发展。

  “只要点击这个选项,就可以查询实时路况。现在手机上显示的是梁清路口的即时路况,5分钟更新一次。”无锡广电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黄志东说。

  除了手机、移动电视、数字广播、网络新媒体融合产生的新媒体产品,常见的还有触屏媒体、数字电影、3D电影、数字杂志等等。一年来,这些新媒体产品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据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排行榜”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由传统媒体官方层面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大约在3万个左右,内容涵盖了新闻、服务、娱乐等多方面;各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号所发布的内容越来越口语化、通俗化;在坚守微博阵营的同时,传统媒体近一年自建移动客户端700—800个,更多的传统媒体选择了入驻类似人民日报客户端这样的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排行榜”的创始人徐达内认为,新媒体产品井喷,延展了传统媒体的覆盖面,拓宽了传统媒体的视野,也有助于在新媒体场域里建立健康的舆论生态。

(责编:王吉全、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