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象”到“参与”:社交媒体与场景共同体【4】
——以春节微信红包为例
总结
在社交媒体时代,场景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这使得场景作为形成共同体的纽带作用凸显。而社交媒体的出现为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关于共同体的建构方式开始从“想象”到“参与”和“互动”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社交媒体为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路径、方式和平台。社会成员正是通过社交媒体这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工具以参与、互动的方式,形成对共同体文化和共同体成员之间情感的体认,最终形成以场景为纽带的“场景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美)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于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高小岩.“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困境与探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1).
[5]雷蔚真,丁步亭.从“想象”到“行动”:网络媒介对“共同体”的重构[J].当代传播,2012(5).
[6]张志旻,赵世奎,任之光,杜全生,韩智勇,周延泽,高瑞平.共同体的界定、内涵及其生成——共同体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
[7](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8]段宇晖.互联网时代“想象的共同体”的祛魅——兼论民族主义建构的困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9]李慧凤,蔡旭昶.“共同体”概念的演变、应用与公民社会[J].学术月刊,2010(6).
[1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1]文学锋.试论科学共同体的非社会性[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3).
[12]张一鸣.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与反思[J].理论观察,2010(1).
[13]曹云华,周玉渊.知识共同体方法及其局限[J].河南社会科学,2009(2).
[14]冯炜.社会场景:传播主体的心理场[A].张国良,黄芝晓.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5]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5).
[16]王贵斌,(美)斯蒂芬?麦克道威尔.媒介情境、社会传统与社交媒体集合行为[J].现代传播,2013(12).
[17]吴廷俊.韦路.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J].河南社会科学,2008(1).
[18]崔林.变革动因与背景范式——对互联网与印刷术社会作用与历史影响的比较[J].现代传播,2014(5).
[19]邱林川,陈韬文.新媒体事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0]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1]姜红.“仪式”“共同体”与“生活方式”的建构——另一种观念框架中的民生新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
[22]艾媒咨询.指尖上的春节——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参与“春节红包”活动调查报告[EB/OL].
http:/ /www.iimedia.cn/38649.html,2015-02-25.
[23]许意强.16亿次微信和QQ红包,如何飞起来?[N].中国企业报,2015-03-03(18).
(作者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