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6年5月上

构建发展数据新闻的辩证理念【3】

江作苏  陈妮
2016年06月23日11:10 | 来源:中国报业
小字号

数据新闻路径的生活化呈现

1.着眼于数据具有的生活内核

发展数据新闻,始终要接地气。数据新闻要着眼于社会生活,不能弄玄。在对数据新闻的应用中,受众的目的是进行更好的认知,做出更为优化的决策。因此,对于数据的运用应更加注重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价值,满足受众的切实需要,为受众服务。例如,搜狐的“数据之道”推出的一篇题为《中国式二胎》的数据新闻报道,用数据图表的形式,从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和伦理学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不同方面的数据展示,让受众可以综合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使受众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根本,并思考切实的利弊。

另外,对于数据新闻所应该选择的话题和内容,新闻工作者应该关注社交媒体中人们所热议和关心的话题、所分享的信息,从中掌握受众的关注点和偏好,利用数据的分析对受众所需信息内容进行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报道。

2.数字转化带来的文本转化

数据新闻的交互可视化呈现方式广受关注,这种呈现和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新闻报道中以文字为主体的叙事方式。以往的新闻报道中,文字一直处于新闻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即使有数据或者图表也只是作为补充或佐证。而数据新闻中,数据则成为新闻报道中核心的叙事符号。当然,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不是简单的数字表达,而是通过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将数据以清晰的逻辑和良好的阅读体验呈现给受众。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因此它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比如数据地图、动态化图片、时间线、交互式图表、视频等等。可以说,数据可视化以符合人的感受性为基础,在感官上具有优势。但从传播学角度考量,不能忘记数据新闻并非是纯粹的技术展现,而是作为一种新闻的叙事形式存在。因此,我们不能对数据可视化进行无选择性的滥用,而应该根据新闻报道的主题和内容将数据可视化方式巧妙整合,从而提高传播的效果。

3.释放自动化写作的正能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步趋向于智能化,机器人新闻写作的运用,不仅充当一个新闻写手的角色,而且推动着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可以对例如财经、体育等规格化的新闻资讯,创作出精确、快捷的新闻稿件。虽说“快笔小新”目前应用还比较有限,但已经可以明显看到,人工智能把新闻生产的效率和方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将会扩展到整个媒介产业形态,影响到人才培养等宏观方面。机器人写作在逐步实现简化采编流程和促进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会进一步影响媒体传统思想的转变和推进媒体产业的转型。而机器人新闻写手在承担了编辑记者大量耗时费力基础性工作的情况下,应该意识到,新闻职业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能也悄悄发生着相应变化。比如解放更多精力用于机器还无法渗透的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更多关注新闻所涉及的社会、伦理、政治等复杂层面的把关和审视等等。另外,智能技术推进下的新闻生产也对人才的标准和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备较强的互联网思维和数据意识。更重要的是,现场采访、目击新闻这些体现新闻传统正能量的田野工作方式,要想与数据新闻的平台化分享方式结合,还需要社会评价体系提供公允支撑的职业伦理建设。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