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6期

视作同频社区的大学传播频谱分析【2】

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江作苏  崔桢桢
2016年06月27日16:35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研究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自2013年起,便将宿舍划归为社区统一管理,并为大部分大学生社区配备了社区辅导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社区管理和传播体系。且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住宿划分以年级、学院和专业为基准,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行为产生共鸣,可保证“同频社区”的形成。故本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区为总体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引入物理学中相关概念,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示意图

说明:此图笔者自绘

本研究设计所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同频社区信息传播的振幅

振幅是指振动的物理量可能达到的最大值,信号振幅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如传播的信息,其传播能够达到的最大范围以及能够引起的受众共鸣程度,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牵制。

人的社会活动空间可分为社会空间与社区空间,社会空间里的信息传播范围和强度往往与传播媒介的方式、传播信息的内容等相关联。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即时传播性和传播互动性实现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即刻交流沟通,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同时,覆盖受众关注点的信息更容易激发受众的主动参与。而符合社会活动空间的传播规律是否也同样适用于社区空间,社区内的信息传播是否能够覆盖整个社区,哪种媒介传播形式能够促成信息振幅的出现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2.大学生同频社区信息传播的频率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物体完成振动的次数,在相应时间内,物体完成振动的次数可能呈周期变化规律。信息振幅的出现可以说是强效果信息的一次完整传播过程,信息振幅的频率可以指示单位时间内信息传播的活跃程度。由此,一定时间内,大学生社区信息振幅的频率是多少,信息振幅频率的差异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是我们所关注的关于大学生同频社区信息传播频率方面的问题。

四、研究发现

1.同频社区现状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同频社区共32栋,根据位置范围划分为四个片区。首先,为方便管理,学生寝室的分配以院系集中为首要标准,即同一院系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同一社区居住,以此来形成较为统一的系统,同频社区的特点明显;其次,在32个本科生同频社区中,其中有16个同频社区入住了社区辅导员,社区辅导员入住覆盖范围达到50%。社区辅导员作为同频社区学生组织的指导者、社区文化的组织者、社区学生事务的协调者、社区文明教育的引导者,在同频社区里承担了各方面的工作,信息传播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社区辅导员从信息的发布、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意见的反馈方面成为了同频社区大学生传播频谱的构造者、协调者。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76份,其中男生53人,女生223人。同频社区有社区辅导员的人数为267人,社区无社区辅导员的人数为9人。因此,从效度上来讲,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主要围绕有社区辅导员入住的社区展开。而针对社区内没有社区辅导员的同频社区,我们采取了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

2.同频社区信息传播振幅研究

(1)同频社区信息传播实现基本全覆盖

我们设置“在你所居住的社区是否能够经常接收到社区消息”这个问题来调查社区信息的传播范围,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76人中,共有161人选择了“经常”这个选项,95个人选择了“一般”这个选项。由此可见,有多达256名学生能够在社区内接收信息。且选择“没有接收”过信息的两名学生,其原因是自己居住的社区内有信息发布的渠道,但自己主观上不曾关注过。所以,同频社区内信息传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线上的网络传播并不是促成信息振幅出现的唯一途径

我们设置“你居住的社区,信息的发布与传递通过何种方式?”以及“根据你自己的切身体会,你通常希望在社区通过何种方式获取信息?”这两个问题来调查信息通过何种传播方式能够覆盖大范围。前者侧重于同频社区信息发布的客观存在现状,共有96.99%的学生选择了社区网络交流平台;后者侧重于大学生的主观意愿,共有93.98%的学生选择了社区网络交流平台。即线上的网络传播方式,如社区QQ群、微信群等更容易成为社区辅导员发布信息的通道,也更容易被大学生们接受,成为促成信息振幅出现的途径。但在调查中发现,结果并不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线上的网络传播并不是促成信息振幅出现的唯一途径,如表1所示。

表1 社区客观存在的信息传播方式及大学生偏向接受的信息传播方式数据表

说明: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笔者自绘

从表1中可见,社区的一些线下发布信息的手段,如社区的板报通知等也获得了较高选择率。针对此结果,我们对社区辅导员和同频社区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线下信息的单向传播性易提高信息的到达率

信息的到达率是指传播活动所传达的信息接受人群占所有传播对象的百分比。其内涵突出表现在信息内容的重要性和有用性,即信息传播的必要性,还有接收到信息的受众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是衡量信息振幅的一大指标。由于线上网络平台的多向传播性和开放性,各方信息堆积,容易造成信息的冗杂和即逝,即一条信息往往在传播的过程中便被中断,造成受众接收不到的情境。线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如社区板报等,属于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不会被其它信息“冲刷”掉,同时能够在大学生经过时引起大学生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所以对于一些重要通知,社区辅导员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线下传统的传播方式,以保证信息的到达率。

②线下传播方式更容易吸引受众眼球

线上的社区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每一个居住在同频社区里的学生都能够发布信息。尽管社区辅导员能够利用信息置顶、群公告等方式在社区的网络社交平台传播重要信息,但其它信息的大量涌入往往分散了大学生的注意力。而线下的传播方式,如一期板报即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由社区辅导员控制板报展出的时间长短。在这个时期以内,板报所包含的信息空间内只有围绕此主题展开的信息内容,不会分散同频社区大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吸引受众眼球。

③传统的传播方式更能凸显消息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根据走访信息,笔者了解到,居住在同频社区的大学生普遍认为,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比线上的网络传播方式更加令人信服。即经由传统的线下传播渠道发布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具重要性和权威性,因此能引起大学生的普遍注意。

网络的传播缺少“把关人”的存在,虚假信息、无用信息大量存在,受众在海量的信息中会习惯性将所有信息归为“不重要”。相比之下,传统的传播方式所发布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后的且符合大部分受众需求的信息,往往会被认定为“重要信息”。因此,大学生会更加注意线下传播方式所传递的信息,信息的覆盖范围会相对而言较大。

(3)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内容易出现信息振幅

我们设置“哪些方面的信息能够引起你的关注,致使你参与信息的讨论与传播?”这个多选题来调查同频社区里大学生所关注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往往能引起大范围的讨论和传播。调查结果显示,有90.23%的大学生关注生活方面的信息,有69.92%的大学生关注学习方面的信息,有63.16%的大学生关注考试方面的信息。由此可见,同频社区里的大学生所关注的内容仍旧是与大学生的基本定位相关,多围绕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学习和生活展开。

也有24.06%的学生选择了八卦,这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访谈中,有多位社区辅导员反映,因为现在线上的交流平台有了“可匿名”的功能,学生们可隐去自己的真正身份来发布信息、发表看法。从心理层面来说,学生通过匿名的功能为自己的传播行为设置了“保护伞”,不用害怕因为所发布、讨论的信息内容不适宜而中止信息的传播。所以,同频社区的信息传播内容是丰富宽泛的,不仅限于某一方面,甚至于超出社会对大学生所设定的“界限”。即网络传播的某些功能和设定为大学生开通了信息传播和发布的别样渠道,而又因为同频社区大学生思维、思想的相似性,这样的渠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容易引起同频社区信息振幅的出现。

(4)同频社区信息振幅多出现于晚间

根据访谈笔者将以同一话题能够引起参与讨论的信息条数为标准,同一话题能够引起参与讨论的信息条数多达100条为活跃信息。针对“传播最活跃的时间段往往集中在哪些时间段?”,有84.73%的学生选择了晚上,即18点到24点。华中师范大学从地域上将同频社区划分为东区、西区、元宝山区三片区,笔者分别从三大片区中各抽取一个社区进行一天信息传播监测,观察其信息振幅的出现,坐标图横轴为一天24时,纵轴为信息条数,整个坐标图指示某社区某天各个时间段信息传播条数量,如图2、图3、图4所示:

图2 华中师范大学元宝山三栋社区信息传播条数图

说明:数据来源于社区QQ群,图为笔者自绘,数据采集时间为2016年3月25日

图3 华中师范大学东区一栋社区信息传播条数图

说明:数据来源于社区QQ群,图为笔者自绘,数据采集时间为2016年3月25日

图4 华中师范大学西区三栋社区信息传播条数图

说明:数据来源于社区QQ群,图为笔者自绘,数据采集时间为2016年3月25日

这与大学生的作息时间联系较为紧密,大学生白天上课,晚上空闲时间较多,因此在这一时间段较为关注社区信息的发布和交流。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