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视台欧阳慧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妇联和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主办的“青山绿水畅想”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决赛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以下是北京电视台欧阳慧的演讲全文: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欧阳慧,是来自北京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的一名主持人,我是一个90后,当时我在搜索关于绿水青山的记忆的时候,我就跟我的同学们说,我发现,我们的记忆好象大多是来自童年的。说起童年,好象大家觉得很遥远,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童年其实就是数十年的时间,但是当我们大多数人回到家乡再看一眼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的童年大多数景象已经物事人非,不慎萧索了。
我的一个大学闺蜜家在辽宁本息,是1993年生人,有一天她通过微信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她说“我真的没想到,小时候打着赤膊去捉鱼,早晨阳光微明,便能泻下几束光照亮江底鹅卵石的,姥姥家门口的活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我不知道图片是不是清晰,你看这个水黑得发亮,当时我真的不跟想象,因为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跟我形容过她们家的那个活水的美丽程度。当时阳光照在河底,鱼尾把水溅到人的脸上和身上,如果你不小心尝到的话,还能尝到一丝丝甜味,其中夹杂着草木的味道。小伙伴的笑声,还有阳光交织成这么美好的一幅画面,但是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也问她,我说为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她说,可能是因为污水的排放,可是,这个污水到底从哪里来,谁来管理,谁来治理?我再问她,她也不知道。其实别说是她了,就连在那条江边住了一辈子的她的姥姥、姥爷对此也是无所知。
我觉得她当时脸上写着的无奈,不仅仅是对于过去的无法挽回,更加是一种无知和无可奈何。为什么说无知呢?我觉得这样一个观念可以从作家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本书当中有一些解释。熊培云是70后生人,家乡是在江西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在这本书里面第一篇的题目叫做“谁人故乡不沦陷”,熊培云的家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村庄,虽然远,但是用他的话来说,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当中写的一句话,叫做“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尤其是村口的那棵古树,枝繁叶茂,几欲参天,而且真的是浓秋结果,盛夏酿荫,是全村人心中的宝地,可是,就在这样一个“曲港跳鱼,圆荷泄露,寂寞无人见”的淳朴村庄,在一天夜晚,村长却以5000元钱的价格把这棵古树卖了,村民们其实很无奈,但是也无可奈何,甚至有村民们在之后拿到一点点小的利益反而觉得这是件好事。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你们觉得这些村民不友善、不善良、不勤劳、不淳朴吗?我想不是的,也许作家熊培云跟我们一样感到无奈的是一种无知,因为他们不知道今天砍去的这几棵古树,未来我们要用多少多少劳动力甚至都弥补不了。其实,其中反映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价值观的触礁,有一天当钱和绿水青山放到一块的时候,我们其实应该本能地去选择绿水青山,但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钱它说明白了就是一个等价劳动力,但是很多人没有理清楚其中的关系,我们现在的环境其实是无价之宝。
作为90后,有的时候我会跟我的朋友们说,怎么办呀。现在我们的记忆绿水青山都是小时候了,如果到我们下一代呢,会不会等他们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脑海中根本就浮现不出这样的画面。我本人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小时候在桂林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当多年之后我再回去看那的时候很开心,因为榕湖旁边那棵非常大的榕树还在那里枝繁叶茂地生长着,而究其原因我认为桂林是一个旅游生态保护区,可见发展规划和观念的重要性。
有一天我在和一个记者朋友闲聊的时候他在跟我说,其实在未来环保事业当中,科技也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之前在采访过程当中去到了安徽省丹凤县的一个小村庄里。那个时候那块区域是非常盛产核桃的,但是最后用一种活性炭把核桃转换成花瓶。他跟我说,如果你不到一个地方的时候,你不知道村民们有多穷,所以你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们选择当下的利益而放弃环境。这让我们更加感觉到了,作为媒体人,其实我们是有责任,有义务去唤醒大家的生态价值观的。就像题目一样,绿水青山遮望眼,只缘身在此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