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崔丽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妇联和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主办的“青山绿水畅想”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决赛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以下是农民日报社崔丽的演讲全文: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农民日报社的记者崔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科尔沁治沙人的故事”。
人生如同行走在五色斑斓的时空隧道,沿途镶嵌着令人难忘的记忆。有的地方只去过一次却深藏心底;有些人只见过一面,却成为照耀自己勇敢前行的明灯。这样的人,就如电影《一代宗师》中所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既照亮自己的路径,也成为启迪他人的灯塔。在采访中,我就有幸遇到过这么一个人,他的心中充满了亮闪闪的绿色,他的行动让无边的荒漠重现绿荫,他的执著让遇到他的每个人都深深感动,这个人就是科尔沁治沙人万平。
新合屯,是吉林省通榆县同发乡一个小村庄,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科尔沁草原,却因为滥砍滥牧的原因,变得举目难寸草,终年黄沙弥漫。在16年的光阴里,万平和家人、志愿者一起,把这里1500亩沙地变成了绿洲,也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中。
回想采访历程,万平治沙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2000年6月,47岁的万平毅然辞去了大型国企工程师的工作,带着半辈子的积蓄和买断工龄的补偿近30万元回到了新合屯,这个他曾经插队生活过的地方。为了是报答乡亲昔日的恩情,阻挡流动沙丘吞没村庄的脚步。
茫茫荒沙,寸草不生。治沙多难可想而知,夏天地表温度高达45摄氏度,能把人脚底烫出燎泡,冬天狂风呼啸裹挟着黄沙能把人直接刮倒。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里,万平夫妇一边栽树、种草、铺设滴灌管道、赶走了来吃草的牛羊和打猎的牧民理论,一边在同发乡中学义务开展环保教育,带领村民发展绿色种养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万平夫妇身心交瘁,却义无反顾,痴心不悔。为了治沙,老母亲病发辞世,他不在身边;借了高利贷,老父亲给了他第一笔捐助;女儿女婿辞去工作带着幼子回乡,全职相助。在这条治沙路上,万平和家人付出了太多太多,终于换来了夹杂着泪水的收获。
如果没有万平,屯子早被沙子埋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开始自觉地在沙地上栽树种草,国内外一批又一批国内外志愿者来到这里,参与治沙,接受心灵的洗礼。如今沙地满目葱茏,绿树成荫,村民们走上了发展绿色种养业的道路按,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也成立了。
环境很多时候是人破坏的,我们在治理土地的沙化,更是在治理人类心灵的沙化,不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观,何谈可持续发展。这句话,万平不知说过多少遍。这就是科尔沁治沙人的故事,我把它分享给大家,就是想说,你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们呼唤这样的人,追随这样的人,我们自己也可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体察天地万物,感念芸芸众生,把自己的生命和价值融入其间,为了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更美好,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