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社杜芳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妇联和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主办的“青山绿水畅想”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决赛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以下是经济日报社杜芳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杜芳,经济日报记者。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唯有那一抹绿色最动人”。
世间的颜色千万种,唯有那一抹绿色最动人。在一次次的基层采访中,我越来越发现,绿色不止是生活的调味品,更是必需品。有一次,我来到浙江浦江县,当地由于小水晶产业发达,造成大量污染物沿河排放,整个浦阳江流域横亘着462条了无生机的“牛奶河”。虽然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晶从当地运往南方,换回来一麻袋一麻袋的钱,但是,金山银山背后的代价却是青山不在,绿水难留。
浦江县的老百姓痛心疾首地对我说,小时候捉鱼塘水里的河再也不能下水了,就连伸一下脚,脚都会发痒,更可怕的是,随着水污染的加重,沿河不少居民莫名其妙得了癌症,短短两三年已经走了好几个。“牛奶河畔”的生活让他们胆战心惊。他们多么盼望能够再次见到记忆中那条清清的河流,而走出浦江县再到其他地方采访,我发现每个人的心里都盼着一抹不一样的绿色。在湖北、湖南,农民恨极了镉污染,他们盼着拥有一片绿色的田地。在河北张家口,当地居民受够了狂风肆虐,他们盼着能有一片绿色的森林。
在经过这许多血的教训后,人们对绿的渴望变得如此强烈,我们终于认识到,那一抹动人的绿色,其实一直都是生命的保护色。
几年来,随着水十条、土十条等政策相继出台,一个个城市在治山、治水、治土、治空气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包括浦江县在内,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谋求转型发展,他们大力治污,提升科技,布局三产,一步一步走向绿色发展之路。与青山绿水和谐共生,我们惊喜地发现,自己不但走得更稳了,而且,能走得更远。
两年前,我到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城市伊春采访,这是一座靠着砍伐兴起的城市,砍伐的木材如果一棵一棵连起来,可以从地球连到月球。然而,资源危机以后,伊春全面停伐,我曾经问当地的政府官员,不能砍树了,老百姓靠什么生活?地方怎么发展?他们意味深长地告诉我,砍树不能长久,不砍树反而能活了。让人非常感动的是当地的老百姓,他们大部分都是原本的林场职工,如今却放弃了曾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纷纷转行,有种植木耳、蓝莓的,有搞林畜、林药的,还有借着良好生态环境做旅游餐饮民宿的,大森林俨然变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绿色资源。
像伊春和浦江一样,很多地方曾经因为失去这片绿而陷入发展困境,更多的地方又因重新找到了绿而有了转机。每当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雀跃,因为我知道,当每个人、每个地方都在为了这份绿色而努力的时候,我们渴望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又怎会远呢?而我也一定继续用这支新闻笔去捕捉更多的绿色,分享给更多的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