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作品

在这里,找到患者信任的理由

马美菱 樊丽萍

2016年12月08日08:11  来源:文汇报
 

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夜间服务探访记

深夜,除了急诊和住院病房,没有一家医院的诊疗科室还会接待病人。但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是个例外——这是全国唯一一家提供24小时服务的血透中心。

为什么一个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要开夜班?

“因为需要血透的病人太多了,每天多开一班,就可以多让80位患者得到治疗。”

“因为夜间这8小时一班的长时间透析,可以让部分病人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为尿毒症患者也要过正常的生活,多开夜间这一班,他们治疗完了第二天就可以照常去上班。”

“因为这样对病人好!”

……

“一切都是为了病人好!”拥有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血液净化技术,如今的长征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是国内很多尿毒症病人“解毒”的首选之所。上周末的深夜,本报记者蹲点血透病房,试图从护理组通宵服务患者的近旁,寻找患者信任长征的理由。 加开通宵服务,“以时间换空间”

这是一位尿毒症患者的自述:“我们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些中了毒的人,毒性定期发作时,就必须要有解药解毒。”

尿毒症,在临床医学上也被称为慢性肾衰竭。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病人需要定期到医院做血液透析。

10月23日晚9点过后,长征医院6号楼整整占据两个楼层的血透中心病房,被灯光照得敞亮,护士们正在近100张病床边的一台台血液透析机旁忙碌着——连接透析液、冲洗管路、准备穿刺包……

晚上10点,病人们陆续来了。“小妹,侬好呀。”在3楼的一间血透室,有的病人一边铺床,一边和护士热络地聊开了。

和普通医院的血透室相比,长征血透中心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从2009年开始,每周一、三、五加开了夜间长时服务。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长征医院原肾内科主任梅长林教授算过两笔账。第一笔账关于病人:加开通宵血透服务后,可以一下子多接收80来位病人。对常年“一床难求”的现状来说,这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办法。

可当梅长林算第二笔账时,却不免心疼:夜间长时服务推出后,护士必须在“三班倒”的基础上再开出第4个通宵班头,护理团队的工作量大幅上升。

但肾内科仍然决定坚持。梅长林说,加开夜间长时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一部分病人获得更理想的血透治疗效果,有效改善透析并发症。“举个简单例子,一个病人做血透,拉水4千克原来需要4小时,现在用8小时,时间多了,透析会更加彻底。”科室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夜间血透6个月后病人血磷、iPTH值显著下降,血钙水平维持稳定,病人贫血现象减少。

于是,记者就看到了这样一幕:有的病人是拎着公文包“入住”的——做完通宵血透后在病床上多躺1个小时,次日就直接去上班了。而年纪大一点的病人,像65号床的阿姨,做好血透第2天直奔小菜场……梅长林说,随着血透技术的发展,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帮助更多病人活下去,而且还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重新实现自己的价值。 难度最高穿刺留给最资深的护士

病人做血透,从穿刺开始。每个病人的手臂上要连扎2根穿刺针连通两根血管通路。其中一根管路是把病人的血液引进透析器,通过机器的工作,排掉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然后经由人机血液循环回路,通过另一根管道把净化后的血液送回体内。

“小盛,谢谢你哦!今天(打得)也蛮好的,不疼。”65号床的阿姨说话中气足。她有一条典型的尿毒症患者的手臂:左手臂中间就像长出了一段小茄子,这高高隆起的肿块,是常年做血透,血管严重扩张造成的。

这条变形的手臂,并没有难倒给她做穿刺的护士盛美美。盛美美是这天当班护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虽然工作只有1年,但在这个病房,她已经站稳脚了。

大概没有人会体贴地去计算一个尿毒症患者一年要打多少针,长征医院血透中心却把这当成大事——一个患者1周血透3次,手臂上一次扎2针,一年就要扎312针。每根穿刺针直径1毫米左右,要是护士穿刺时失手,不仅病人会疼得哇哇叫,而且由于病人静脉做过造瘘手术,血流速度比常人快,一旦穿刺失败,血液会直接喷到天花板,后续的止血、重新穿刺都意味着大麻烦。

晚上10点15分到11点,是病人穿刺的“高峰期”。这一天,28岁的护士杨茜已连续“救场”两回。“都是穿刺难度比较高的病人。”

杨茜是这天当班的15名护士中比较资深的一位。她告诉记者,为了病人好,血透护理组团队有个传统:遇到穿刺难度最高的病人,护士没十足把握绝不会逞强,都会主动转交给团队里更资深的护士操作。

“我的带教老师手里就有这样的病人,手肿得跟小腿一样粗,只有我老师能应付。”盛美美说。

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有一个让病人放心的纪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几乎100%。 “我负责治病,你负责信任我”

能获得那么多患者的信任,全因为长征血透中心把守住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线”,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呵护生命线,需要高质量的护理作为后盾;而构筑生命线,则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

接受血透治疗前,患者都接受过造瘘手术,让左手臂上的一根静脉实现动脉化。肾内科主任郁胜强介绍,为病人构筑“生命线”会遇到各种复杂棘手的情况。比如,有的病人年事已高,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血管硬化又偏细,要找出一根适合做瘘的血管并不容易,需要医生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突破技术难题。“做内瘘手术时,医生要把病人静脉的一端接到一根动脉口子上,这可是个复杂而精密的技术活,都是一针针手工缝合的。”有些转院病人此前经过多次造瘘,手臂已无完肤,再也找不到适合做手术的血管,医生就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建立血管通路。

长征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在国内开展第一例人造血管通路后,已为15000例血透病人解决了血管通路难题。

记者偶然发现,在郁胜强的手机通讯录里,存着几千个号码,其中一半以上是病人的。和许多人拒接陌生来电不同,他有个习惯:工作再繁忙,但凡手机上显示为红色的未接电话,都要抽空一一回复,他说,这十之八九都是病人打来的,他们遇到的难题,或许性命攸关。

“我负责治病,你负责信任我。”郁胜强说的这句话,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 绝不允许“小眯一会儿”

大约凌晨4点开始,护士休息室飘出淡淡的咖啡香。“这个点最容易犯困,有的护士会喝两口咖啡提神,再奔回病房。”杨茜说。血透中心的护士们轮上长达近11小时的夜班时,连“小眯一会儿”也不允许。

通宵血透室11点半后熄灯,从这一刻起到次日天明,护士便进入更高强度、更紧张的工作状态。她们打着手电在病房里巡视,挨着床沿近距离观测每位病人的体征和透析仪器上的读数。“要很仔细地倾听病人的呼吸声,一旦发现病人出现低血压或者昏迷,就要及时投入抢救。而且,万一病人睡熟后手一动针头滑出,若不及时发现就会危及生命。”

护士们的高强度、高压力工作,换来了另一个让病人们放心的数字:在长征血透中心,病人的无症状透析率高达98%。

10月24日早晨6点过后,做完血透的病人开始离开病房,可这个班头的医护工作还没有结束,她们要为下一班病人准备好一切……

待血透中心夜班的护士们下班,时针已经指向早晨8点半,太阳早就升起来了。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推荐阅读

迎第十七个记者节 看优秀新闻人炼成记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日前正式揭晓,在第十七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中国最高新闻奖项获得者,通过数据和事迹,为您揭秘优秀新闻人修炼之路。
【详细】迎第十七个记者节 看优秀新闻人炼成记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日前正式揭晓,在第十七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中国最高新闻奖项获得者,通过数据和事迹,为您揭秘优秀新闻人修炼之路。 【详细】

戳破"10万+"泡沫 自媒体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这个平均每100个网民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10万+”的光环再加上一波高过一波的估值,自媒体在资本和市场的热捧下水涨船高。
【详细】戳破"10万+"泡沫 自媒体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这个平均每100个网民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10万+”的光环再加上一波高过一波的估值,自媒体在资本和市场的热捧下水涨船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