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资讯部副主任刘鹏 |
人民网北京12月15日电 由人民日报社、中央网信办指导,人民网研究院主办,信用体系网协办的2016党报网站高峰论坛今天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行。人民网资讯部副主任刘鹏在分论坛上做主旨演讲。以下为全文内容:
大家好,我是人民网的刘鹏,我在人民网主要负责的是一些移动端研发的相关的工作。今天我说的主题是新技术和新媒体方面,新技术在新媒体相关应用的一些看法、想法和一些应用的实际。
今天主要讲三个,一是在新技术当前市场情况下,我们看到了哪些,通过看到这些东西,我们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通过一些思考,我们有真正的总结和最后的一些积淀,做了一些实际的东西。首先说我们看到了哪些。
整个当年的市场,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看一组数据,目前我们国内移动端的用户有7亿,整个全球的移动用户已经有20个亿。整个大数据,这是一些整个市场的情况,大数据的用户,可穿戴设备可能达到的估值,以及整个新技术VR、AR未来的市场的价值、人工智能的价值,共享经济比如说共享经济的代表滴滴、优步整个未来的市场价值。大家都知道一些数字,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通过这些数字的本身,中国国内有7个亿的用户,有哪些用户是真正属于我们在座各位的党报、党媒、党网的用户呢?有这么大的市场价值,这些市场价值,哪些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先介绍一下我们实际已经在日常中应用的,比如人民网,这是人民网通过无人机做的相关的视频,以及在我们客户端上,今年两会的时候做的VR的报道,一些新的技术我们逐渐应用到媒体的应用领域上了。
这是在移动端,我开发的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直播,以及通过H5,增加了用户在社交媒体里面形成很好的传播。方方面面的技术,都已经逐渐应用到了我们自身的产品、新闻报道传播领域当中。但是这些报道。
这是腾讯在今年奥运会上的一个机器人写作,奥运会期间,机器人写作发布了三千多篇稿件,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东西,但是机器人写作现在在我们党报这边,比如评论、理论上的一些文章,机器人还不行。但是在一些新闻、娱乐、体育报道赛事上已经开始逐步应用,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这是某头条的一个,是应用很广的应用,通过所谓的大数据用户行为分析实现了更精准化的推荐。右边是央视的“一带一路”特别报道,通过挖掘数据超过1亿GB量实现了数据报道,方方面面,传统媒体、新兴媒体都通过新的技术来扩展自己的报道的维度和边际。
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总结和思考了一些新的东西,就是新技术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哪些应用,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现在无论是产品的形态,新老媒体的融合,都是以技术为的,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技术的缔造者、实践者、颠覆者、创新者、共享者是谁?技术是一个工具,应用技术的应该是人。人来使用技术,使技术达到我们相关的需求,但是人自然有人的一些核心的属性,比如说人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有情感的偏向,有他的伦理态度,但是人有这些态度,有态度的这些人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什么?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些媒体融合的产品,以技术作为核心的。当前媒体融合的产品实际上就是以新技术为引领,以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方式发展。技术是人做的,是由人来开发的,媒体融合又以技术为依托的,所以媒体融合的产品一定要契合人的所需,一定要有人的特性,符合人的行为习惯,这个产品才可能有市场、有受众。所以,我们觉得现在一个个体上的人,实际上是用户,而不是受众了,受众可能是一个单向的了,是被动等待接受你的信息。而用户实际上是双向的,不光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媒体的制造者。现在用户,每一个单独的用户,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媒体属性了,某一个单独的用户实际他在一些时间节点上对事件的引爆已经强于在座的媒体同仁所引领的媒体。
通过这个思考,我们觉得整个媒体融合 ,如果做技术类的产品,一定是所谓真正的人文关怀式的产品,以这个为着眼点,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才能真正符合市场的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过这些,我们认为技术是基础,但是驾驭技术要适度,适度的驾驭技术是有几个认识,第一首先认清自己,过去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际知己,我觉得是一切先机的基础,咱们在座的都是党报、党媒、党网,怎么认清自己,我们核心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在市场上的优势是什么?我们适合打造什么样的产品?我觉得是摆在眼前的头一个课题,这应该首先是了解我们自身的优势到底在哪,我们怎样充分发掘我们的优势。同时知道自己优势之后,就应该知道,我们的用户群体在哪,我们的用户是谁,怎么用我们的优势去真正打动这批市场上的用户,取得用户。但是只是认清自己,认清用户还不够,我们还要有武器,就是工具,实际工具就是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技术,通过我们掌握这些工具,来认清自己的优势,怎么切合用户的需求,我们才能打造出真正符合市场的需求,具有用户接受程度的,具有好的传播力的产品。最终促成了,一个是我们在座某一个媒体自身价值的体现,同时我们整个党媒,大家是一个有机共融的整体,大家在一起共同发展,才能引领整个趋势的发展。所以,可以取得一个群体的价值,最终达到整个社会上的价值。但是,技术只是工具,人是利用技术的,而不应该让技术反过来约束人,所以对技术的应用是适度的方式。就是我们不会盲目地追崇新技术,只是拿适合我们的新技术为我所用。这是我们的一个新思考的实际的观点。
最后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在媒体融合这些年,我们已经做过的一些项目,形成了一些成绩。首先是在做新媒体领域,必须人是一个核心的根本,只要有了一批为我所用的技术人才、技术队伍,才能做出为我所用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目前我们做移动端的团队大概有50多人,人数不是很多,但实际工作岗位是很多的,只有这一批人,每个人在自己专业岗位上有自己的专长。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和技术积淀,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这些核心技术的积淀,我们可能在未来的媒体融合,在未来移动端领域可能会走得更远,并且这些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在第一代技术上又开始构筑新一代技术体系,希望把我们未来技术形成真正底层的积淀,形成共享的粉饰,可以为我们整个媒体生态圈提供共享服务,比如底层用户的服务、直播服务、评论服务。
简单介绍一下实际我们这两年核心的产品是人民日报客户端,我们已经做了三期了,我们现在开发的客户端总结起来一共有三大块,一是信息资讯的功能,二是在政务领域打通媒体和政府、打通政务在移动互联网上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建设一整套完善的政务服务功能,以及相应的用户功能。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围绕着三大块的功能来呈现的方方面面的各种在移动端的呈现。
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这几年涵盖有人民网DNA的移动应用产品,介绍一下给整个媒体报业同行做了哪些技术的扶持和技术输出的应用,首先人民日报客户端是我们一直在研发、迭代、升级的主要产品,同时还为我们自己的海外版,叫海客。这是解放军报,2014年最早合作的,不仅开放功能,实际通过人员的交流,为他们培训了相关的移动端的开发人员。这是杂志,叫《中国人大》。这是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更多是主导一个活动,里面有很多道德楷模、文明城市的评选在这个客户端评选。这是今天下午要正式上线的,是国务院新闻办的应用,主打的是国家层面的新闻发布的平台。这是环球网开发的。还有天津日报、福建日报。这几年我们先后给20多家媒体同行输出了移动端技术,移动端产品,做成了一些合作。
同时给大家汇报,我们在做移动端的同时,也关注了一些很多新技术领域,尝试了一些新兴技术,比如正在建设即将要推出的所谓叫中央文明办的中国好人网上展馆,和我们给国新办做的一整套的网上新闻发布系统,实际上里面应用了很多流行的一些超前技术。比如这个移动展馆,实际上通过网上一个AR展厅,完全虚拟的720度的,可以在里面动态的,用户自主浏览展现方方面面的内容、资讯、新闻、图片,方方面面的都可以进行自主浏览,完全是虚拟的。这是给国新办做的网上新闻发布厅,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网页,但是我们通过自身的技术,达到了只建设PC端的网页,PC端的网页,通过自适应,通过一套编辑、一套系统、一套人马,最后生成两套的应用,无缝衔接了PC端和移动端的应用系统,最左边是PC端,最右边是我们开发移动客户端上的呈现。
刚才我们通过整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思考,我们所见所得所思,我们所做的一些东西,希望未来和在座同行携手合作,拓展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达到真正的媒体融合共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