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5期

机器人“入驻”新闻业的现状及背后的冷思考【3】

王晶晶
2017年06月05日08:08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写作机器人”的未来

“写作机器人”如今在传媒业已悄然“走红”,且从历史发展规律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传媒内容的生产形式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深入传媒业,甚至深入我们的生活。为了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我们不妨对未来“写作机器人”的发展进行一下展望:

(一)“小众服务”的特色化信息

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受众有条件追求自己想获取的信息,因此新闻的小众化、个性化市场愈发兴起。根据“长尾理论”,即使是小众化的爱好也可以占据很大的市场分量,因此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今后那些可能会越来越引起受众注意的写作或传播方式,以何种风格的写作及报道可使新闻在最大程度上被读者所接受,能辨别出哪类人对哪类新闻感兴趣,以此进行“一对一”的特色化写作。“写作机器人”化身“信息小灶”,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兴趣。

(二)“优势互补”的灵动式合作

机器人与新闻工作者,二者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谁要取代谁的,而是谁能更好的配合谁。如前所述,“写作机器人”在财经、金融、体育等方面数据的检索和收集整理速度可谓无人能敌。然而新闻工作者相比较机器人,在对数据进行人性化的分析解释,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及后续的深度追踪报道等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二者应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升“写作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和效率,改进智能软件的工作模式,在让其成为自己助手的同时,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将新闻做到实处。

(三)“学有所专”的产业化开发

如前文所述,“写作机器人”现如今主要应用于体育赛事、财经金融等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且报道生成迅速的领域,但这并非意味着机器人的领域仅限定在一些财经或体育报道上,未来它将会朝向愈加产业化、智能化方向前进[5],大数据会不断革新进步,助力机器人更加注重对产业或产品进行分析和开发,对行业行情作出预测,而这些均是目前新闻工作者未曾关注但却是具有巨大新闻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领域。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日的成果是我们从未想象和不敢想象的。对于技术,从最开始的崇拜,到征服,再到今天的灵活使用,我们需要谨慎并抱有怀疑态度,无论其多么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侵犯隐私权等弊端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机器人看似比人类聪明,以至于其进军新闻业引起了“记者消亡论”等消极言论,但我们要谨记,机器人不是人,它只是冷冰冰的机器,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类赋予了它技能,然而它并不具备新闻工作者的血和肉。技术的进步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因此“写作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应是为了更好地为新闻工作者服务,成为其优秀的助手,共同为新闻业的明天创造出一片辉煌。

参考文献:

[1] 张鋆.“机器人写手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J].新媒体与社会,2014(12).

[2] 管琼.“机器人记者”新闻生产的现状与趋势[J].传媒,2017(2).

[3] 孙瑛.机器人新闻: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闻生产模式[J].编辑之友,2016(3).

[4] 刘峣.机器人要抢媒体人饭碗[J].学术杂潭,2015(21).

[5] 孙振虎.机器人新闻的发展与反思[J].电视研究,2016(6).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