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2】
没有新闻事业的兴旺发达,很难有个人成就感
朱建华
2017年开年,长江日报即发布了年度招聘公告,公开对外招聘新闻记者、图片编辑、评论员和新媒体人员。招聘公告的开头语便是“因事业发展需要”,这虽然是一句套话,当然也是一句实话。在一些纸媒经历寒冬之时,长江日报却每年都在吸引新人加盟,这成为湖北新闻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关于媒体现状的一些分析中,有人认为,党报在面对时代变局中之所以仍能坚挺,很大程度上源于党报的性质,以及由此获得了相应的资源。这是都市类的媒体完全没法相提并论的。这种分析当然有一定的道理。放眼全国这话却不一定准,即便是党报,也有经营不善的。这说明了什么?媒体性质并不能决定一切。同理,即便很多都市类媒体在广告经营上遭遇了至今仍不见底的“断崖式”下跌,却仍有像新京报这样的媒体在市场上颇受广告客户的青睐。很多时候,媒体的地位、影响力,是媒体人自己拼出来的。
掐指算来,我自2010年成为长江日报记者至今,已经整整七年了。七年前,当我执意要做一名记者的时候,身边很多人甚为不解,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是一个夕阳职业。理由之一是,网络时代大家已经很少看报了,网络已经给传统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相比于七年前,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报业造成的冲击更甚,但长江日报仍以其独有的方式存在着。回顾我这七年的媒体从业经历,最大的感受是:没有新闻事业的兴旺发达,很难有个人的成就感;没有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也就无从谈起。
当记者发不了财,想发财也不要当记者。记者应当看淡功名利禄,看淡功名利禄并不等于不需要生活保障。让记者通过自己的劳动,生活得体面一点,这样才能真正增强记者的成就感;有了成就感,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自然就有了。无论是什么媒体,工作福利待遇都应该向一线采编人员倾斜,这应该是新闻单位的共识。值得庆幸的是,我所在的长江日报一向如此。面对全国报业不景气的大环境,同事们的收入这些年总体上在不断增加,这是大家一同拼搏的结果。这不仅稳定了队伍,凝聚了人心,也是一家媒体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记者的成就感并不局限于收入。给记者相应的荣誉,也能够增强其成就感。每年一度的长江日报年会,已经成为报社一道独特的文化。年会不仅会对一年的成绩进行总结,也会表彰一批先进个人。以2016年的年会为例,设置的奖项有荣誉奖、采编作风表率奖、平台建设攻坚奖、深度融合实践奖、媒体影响提升奖、党建工作贡献奖、保障奖、十佳提名奖、十佳、年度特别奖等等。一位获奖的同事发表的获奖感言,让我印象深刻。她说:“颁奖前都不知道自己获奖了。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在长江日报只要你愿意做事,肯做事,你的努力与成绩终会得到认可。”总之,良好的报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媒体人的成就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传统媒体人的职业形象写照。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传播形式怎样变化,媒体人的这种职业形象都不会过时。“从新疆阿克苏拉了27吨苹果回武汉,卖了一个月还剩下2000多箱(14吨)没有卖出去。春节一过,要是还卖不完就只能烂掉了。”2017年春节前夕,同事们接到这条苹果滞销求助信息后,立马行动起来,不仅帮助推销苹果,还帮忙联系物流公司送货,三天时间,滞销的苹果被爱心市民订购一空。求助者说:“感谢长江日报,感谢武汉市民,2000多箱苹果已经全部卖完,我们可以回家过个安心年了。”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记者的这种成就感不置身其中很难体会到。
测量学上有句俗语,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少,但差错是可以避免的,从事新闻工作也同样如此。要增强媒体人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对采编人员还应该有包容、爱护之心。报道出了差错,工作犯了错误,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罚的要处罚,但批评、处罚要达到让人受教育的目的,要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有担当的媒体负责人,坚守新闻理性、秉持新闻立报的工作追求,这些无形当中都利于增强媒体人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处于时代大变局中的媒体人,也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增强媒体人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还要切实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为一家与新中国同龄的城市党报的工作者,我的同事们正在全媒体化的道路上奋力前行。2017年2月20日,是新一届武汉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上班的第一天,市政府到底在怎样工作呢?当天,长江日报的记者一早做了一场直播——走进政府大院,与全国网友一起见证市政府工作人员的做事状态,直播在不到一天时间里,点击超过70万。这也直接颠覆了不少人印象中的传统党报记者形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